1.5材料加工质量检测与控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9834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材料加工质量检测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5材料加工质量检测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5材料加工质量检测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5材料加工质量检测与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5材料加工质量检测与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材料加工质量检测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材料加工质量检测与控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材料加工检测与控制,1.5.1 材料加工质量控制在生产中的作用, 在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材料加工发挥着重要作用,材料加工的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原材料检验、材料成形(毛坯(铸造、锻压、焊接等)、机械加工)质量控制、热处理质量控制、 表面处理的质量控制等。这些工序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机械产品的质量。 通过材料加工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机械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促进材料加工技术不断提高。材料加工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1)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2)施工图样;3)产品制造的工艺文件;4)订货合同等。,1.5.2 材料加工质量检验及分类,所谓“质量检验”是指对实体的一种或多种质量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

2、、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各个质量特性的符合性活动。符合质量规定要求的称为“合格”;不符合质量规定要求的称为“不合格”。质量检验方式很多,随着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的不同有所不同。 。,1.5.2.1 质量检验的分类 1. 按产品生产流程顺序来分类,(1)进货检验 (2)工序检验 (3)成品检验,2. 按质量检验的地点分类,(1)集中检验 是指把被检验的产品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检验,如检验站等。一般最终检验采用集中检验方式。 (2)现场检验 是指在生产现场或产品存放地进行检验。一般工序检验(过程检验)或大型产品的最终检验采用现场检验的方式。 (3)流动检验 是指检验人员在

3、生产现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有关工序的产品质量和加工工艺进行的监督检验。,3. 按质量检验的方法分类,(1)理化检验 理化检验是指主要靠检具、仪器、仪表、测量装置或化学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获得检验结果的方法。有条件时尽可能采用理化检验。 (2)感官检验 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或判断。如对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伤痕、老化程度等,依靠人的感官进行检验,并判断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 (3)试验性使用鉴别 是指对产品进行实际使用效果的检验。通过对产品的实际使用或试用,观察产品使用特性的适用性情况。,4. 按被检验产品的数量分类,(1)全数检验 全数检验也叫百分之百检验,是对所提交的全部产

4、品逐件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全数检验。全数检验适用以下情况:产品价值高但检验费用不高时;关键质量特性和安全性能指标;生产批量不大,质量又无可靠措施时;精度要求比较高或对下道工序加工影响比较大的质量特性;手工操作比重比较大,质量不稳定的加工工序所生产的产品;用户退回的不合格交验品。 (2)抽样检验 是指从交验的一批产品(批量为N)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由n个单位产品组成)进行检验,从而对批产品质量作出推断的过程。 (3)免检 免检又叫无试验检验。 ,5. 按质量特性的数据性质分类,(1)计量值检验 计量值检验需要测量和记录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取得计量值数据,并根据数据值与标准对比,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计

5、量值检验所取得的质量数据,可应用直方图、控制图等统计方法进行质量分析,可以获得较多的质量信息。 (2)计数值检验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常采用界限量规(如塞规、卡规等)进行检验。所获得的质量数据为合格品数、不合格品数等计数值数据,而不能取得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6. 按被检验后样品的状况分类,(1)破坏性检验 是指只有将被检验的样品破坏后才能取得检验结果(如金属材料的强度等)。经破坏性检验后被检验的样品完全丧失了原有的使用价值,因此抽样的样本量小,检验的风险大。 (2)非破坏性检验 是指检验过程中产品不受破坏,产品质量不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检验。如零件尺寸的测量等属于非破坏性检验。 ,7.

6、 按检验目的分类,(1)生产检验 (2)验收检验 (3)监督检验 (4)验证检验 (5)仲裁检验,8. 按供需关系分类,(1)第一方检验 生产方(供方)称为第一方。第一方检验指生产企业自己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进行的检验。第一方检验实际就是生产检验。 (2)第二方检验 使用方(顾客、需方)称为第二方。需方对采购的产品或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及配合产品等所进行的检验称为第二方检验。第二方检验实际就是进货检验(买入检验)和验收检验。 (3)第三方检验 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所授权的独立检验机构称为公证的第三方。第三方检验包括监督检验、验证检验、仲裁检验等。,9. 按检验人员分类,(1)自检 是指由操作人员

7、自己对自己所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所进行的检验。自检的目的是操作者通过检验了解被加工产品或零部件的质量状况,以便不断调整生产过程生产出完全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零部件。 (2)互检 是同工种或上下道工序的操作者相互检验所加工的产品。互检的目的在于通过验收及时发现不符合工艺规程规定的质量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从而保证加工产品的质量。 (3)专检 是指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直接领导,专职从事质量检验的人员所进行的检验。,10. 按检验系统组成部分分类,(1)逐批检验 是指对生产过程所生产的每一批产品,逐批进行的检验。逐批检验的目的在于判断批产品的合格与否。 (2)周期检验 是从逐批检验合格的某批或若干批中按

8、确定的时间间隔(季或月)所进行的检验。周期检验的目的在于判断周期内的生产是否稳定。,11. 按检验效果分类,(1)判定性检验 是依据产品的质量标准,通过检验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符合性判断。判定性检验的主要职能是把关,其预防职能的体现是非常脆弱的。 (2)信息性检验 是利用检验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现代检验方法。因为信息性检验既是检验又是质量控制,故具有很强的预防功能。 (3)寻因性检验 寻因性检验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通过充分的预测,寻找可能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制造防差错装置,用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杜绝不合格品的产生。因此,寻因性检验具有很强的预防功能。,1.5.2.2 产

9、品检验状态、不合格品的控制 ,1. 检验标识 检验标识一般可分为验证状态标识和产品标识两个方面。 2.不合格品的控制 不合格品的控制包括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目的在于对生产过程各环节所产生的不合格品及时地验证、确认、隔离和处置,以确保不合格原材料(含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不投产;不合格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品不出厂。,1.5.2.3 质量检验机构在质量体系中的职能,1. 鉴别的职能 2. 把关的职能 3. 预防的职能 4. 报告的职能,1.6 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发展,(1)“零缺陷”的观点 (2)重视现场管理3N,4M,5S的等方法 (3)6管理法的推进将成为质量管理新的潮流 (4)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 (5)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环境下质量管理的研究将成为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