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心理测量串讲笔记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8411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心理测量串讲笔记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05心理测量串讲笔记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05心理测量串讲笔记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05心理测量串讲笔记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05心理测量串讲笔记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心理测量串讲笔记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心理测量串讲笔记资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年4月心理测量-串讲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历史回顾 1孔子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三个类别,这实际上相当于现代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 2南朝人刘勰在新论专学篇中提到的实验,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分心测验”。 3南北朝学者颜之推对周岁试儿加以总结,可以说是格塞尔婴儿发展量表的前导。 4七巧板在某些方面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验的一种方法。 5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和对偶,类似于现代西方言语测验中常见的填字和类比。 6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思想,他们都是描述性的,没有定量的标准;心理测验往往将心理特点与道德观念联系起来。 7简述科学心理测验产生的原因。 对智力落后者分类和训练的早期

2、关注。心理测验产生的最初原因是对智力落后和精神病人治疗的需要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它给心理测验带来了严格的标准化程序。 8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是倡导测验运动的主要人物,他是评定量表和问卷法应用的先驱,并经常使用自由联想技术,他还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第一个提出相关的概念。 9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890年在心理杂志上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10比内-西蒙量表在1905年发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11心理测验的蓬勃发展 操作测验的发展。由于理论上的缺陷和实际上的需要,所以就有操作

3、测验的问世和发展。 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运用团体测验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测量许多被试,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围。 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能力倾向测验为分析个人心理品质的内部结构提供了适用的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人格测验的发展。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它涉及人的情感或行为等非智力方面。 121922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出版的心理测验法,是中国最早的心理测验专著。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性质、种类和功能 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所谓“一定的法则”是指测量行为发生时采用的规则或方法。所谓“事物”是指我们要测量的感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就是确定一个事物的属性的量

4、的多少。 2测量有两个要素:一是参照点,二是单位。参照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的零点,表示什么也测不到;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是人为确定的。心理测验中所用的参照点都是相对的,因而测量结果不能以“倍数”的方式解释。 3简述测量量表的种类。 斯蒂文斯根据测量精度高低,将测量量表分为4个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命名量表:是水平最低的一种测量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表明类别。 顺序量表:不仅可以表明类别,还能表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具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等距量表:不仅有大小关系,而且又有相等的单位,因此可以加减运算,但没有绝

5、对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运算。 比例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点。不仅可以知道事物之间在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还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4心理学家喜欢把测验成绩(顺序量表)转换为等距量表,最常用的转换方法是转换为标准分数。 5所谓测验,是对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行为样本:指有代表性的样本,根据某些条件取得的标准样本。 标准化:指测验、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需要建立有代表性的常模。 客观性:在不受被试主观判断支配的范围内,测验的实施、评分、解释应是客观的,尽量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程度,且测题或整个测验的难度水平的确定要客观。

6、6神经心理测验客观性最高,智力测验也较高,人格问卷次之,而投射测验的客观性较低。 7心理测验的性质。 心理测验的间接性:心理测验只能以测量个体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断出他的心理特质。 心理测验的相对性:心理测验测得个体的结果,是与他所在团体或人群中大多数人的行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 心理测验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包括: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评分计分原则和手续是客观的;分数转换和解释是客观的。 8心理测验的种类: 按测验的功能分类: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文字测验、操作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客观测验、投射测验。 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个别测验

7、、团体测验。 9论述心理测验的功能。 从实际应用角度看: 人才选拔,预测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适宜性,提高人才选拔和职业训练的有效率。 岗位安置,借助心理测验,做到人与工作较好匹配,做到人尽其才。 临床诊断,借助心理测验可以观察病情程度,比较疗效。 教育评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心理咨询和治疗,借助心理测验可以使求助者了解问题所在,以便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和进行行为矫正训练。 从理论研究角度看 搜集资料,心理测验是收集个体差异资料最快捷的办法。 提出和验证假设,心理学中的许多理论是在测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且用测验来验证。 试验分组,在心理学研究中,可以

8、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对被试进行分类,以满足实验设计的要求。 第三节 正确对待和使用测验 1错误的测验观: 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认为某些测验侵犯了个人隐私,为宿命论和种族歧视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2正确的测验观 它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决策的辅助工具;它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最大的问题是理论基础不够坚实;科学地看待心理测验,防止乱用测验。 3为防止测验的滥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慎重选择测验量表;与被试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正确解释测验结果;注意测验的保密。 第二章 心理测验的编制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对象、目的及目标 1在编制测验前

9、首先要明确测量的对象,其包括三个重要的维度,即年龄、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 2测验的目的可以分为两类:显示和预测。 3显示性测验是指测验题目和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相似的测验,如成就测验。 4预测性测验是指预测一些没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主要是利用测验分数使我们能够预测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 5心理测验的目标是指编制的测验是测什么的,即用来测量什么样的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 6对心理测验的目标分析以测验不同,有3种情况: 工作分析。对于选拔和预测功用的预测性测验,它的主要任务是要对所预测的行为活动作具体分析。 对特定概念下定义。测验者为了测量某种特殊的心理品质或特点,就必须给所要测量的心理或行为特质

10、下定义。 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如果测验是描述性的显示测验,它的目标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显示的内容和技能。 第二节 测题的编写技术 1简述编制测验题目的来源。 已出版的标准测验。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从已经出版的各种标准测验中选择合适的题目。 理论和专家的经验。理论和专家经验可以作为测验题目的来源之一,比如编制态度量表,就可以将理论上对态度的类型、性质维度、定义等描述转换为测验题目。 临床观察和记录。各种观察量表或检核表很多都是来源于观察到的行为表现。 2考虑测题的来源时应注意:资料来源要尽可能丰富;材料应该有普遍性。 3简述测验题目的命题原则。 内容方面。首先,要求题目的内容符合测验的目的;其

11、次,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第三,题目间内容相互独立,互不牵连。 文字方面。使用语言要准确,语句要简明扼要,最好一句话说明一个概念,尽量少使用双重否定句。 理解方面。题目应有确切的答案,题目的内容不要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题目格式要容易理解。 社会敏感性方面。应尽量避开社会敏感性问题,如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的题目不应使用。 4简述涉及社会敏感性问题时,测验命题的思路。 命题时假设被试具有某种行为,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有该行为时才否定。 命题时假定规范不一致。 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虽然是违规的。 5心理测验的题目可以分为两大类:提供型和选择型题目。提供型题目包括:论文题、简答题、填充题等

12、;选择型题目包括:选择题、是否题、匹配题等。 6选择题包括两部分:题干和选项。题干就是呈现一个问题的情境,一般由直接问句或不完全的陈述句构成。选项就是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其中错误的答案叫“诱答”。 第三节 测验的编排和组织 1测验编排的一般原则。 测题的难度排列易逐步上升。对试题的总的编排原则是要由易到难,这样可以避免受测者在难题上耽搁时间过多,而影响对后面问题的解答。 尽可能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这样可以简化记分工作和对测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注意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是非题或选择题中必须避免将选择相同选项的测题安排在一起,以免引起被试的定势反应。 2两种常见的试题排列方式:并列直进式(

1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和混合螺旋式(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第三章测验的信度 第一节信度的概念 1信度是指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2传统信度理论认为,每一个测验的实得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 实得分数(X)=真实分数(T)+误差(E) 3信度可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或者是真分数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 4信度的指标有三种常见的表示方法,即 信度系数。它是一种相关系数,常常是同一被试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的相关,理论上就是真分数方差与实得分数的方差的比值, 。 信度指数。真分数标准差与实得分数的标

14、准差的比值,叫信度指数, 测量标准误。测量的标准误与信度之间呈反比关系:标准误越小,信度越;标准误越大,信度越低。 5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信度系数可以解释为总的方差中有多少比例是由真实分数的方差决定的,当 =0.90时,我们可以说实得分数中有90%的变异是真分数造成的,仅有10%是来自测验的误差。 比较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一般原则是:当 0.70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作团体比较;当0.70 0.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当 0.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为。 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其一是估计真实分数的范围;其二是了解实得分数再测时

15、可能的变化情形。 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可利用差异的标准误 。 第二节 信度的类型及估计方法 1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它的计算方法是采用重测法,即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前后施测两次测验,求两次得分间的相关系数。 2最适宜的时距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被试的特点而异,一般是两周到四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六个月。 3重测信度的前提假设是:所测量的特性必须是稳定的;每个人对前一次反应的遗忘程度相同;在时间间隔中没有学习另外的与测验有关的东西。 4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它是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然后求得被试在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复本信度的高低。 5同重测信度一样,复本信度也要考虑两个复本实施的时间间隔。 6如果两个复本的施测相隔一段时间,则称稳定与等值系数。 7内部一致性信度包括: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8分半信度:指采用分半法估计所得的信度系数。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