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宁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十二五 规划 终稿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8388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宁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十二五 规划 终稿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09宁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十二五 规划 终稿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09宁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十二五 规划 终稿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09宁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十二五 规划 终稿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09宁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十二五 规划 终稿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宁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十二五 规划 终稿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宁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十二五 规划 终稿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波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十二五”专项规划(送审稿)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大学软件学院二一一年五月24目 录一、现实基础2(一)发展现状2(二)存在问题4二、发展环境和趋势7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三)发展目标10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13(一)主要任务13(二)重点工程16五、保障措施19附录1:主要指标目标21附录2:重点项目列表2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即“两化融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应用需求;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加速,同时带动工业转型升级。正确

2、把握和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将加快宁波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有力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大力提升宁波的国际竞争力。“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快速,信息技术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未来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效促进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特制定本专项规划。本规划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宁波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

3、是指导我市工业化与信息融合的行动纲领,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一、现实基础(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区域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水平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信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占比稳步上升。2010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171.2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作为制造业核心的装备制造业增势凸现,实现工业总产值3509.5亿元,增长39.2%。2010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526亿元,

4、连续4年超千亿,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423亿元。液晶面板、电子计算机、电子机电产品、电子测量仪器和电子元件等优势行业产出增速加快,成为全行业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市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了以高速光缆为核心、以数字微波和卫星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公众骨干传输网,建成了覆盖全市的高速城域宽带网。到2010年底,互联网带宽出口达到580G,基于3G的无线宽带网络已基本覆盖整个城市,WiFi热点已经覆盖行政机关、机场等主要人员聚集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和3G用户分别达136万和45万。目前,全市80%的企业建立了内部

5、局域网,54%的企业建立了门户网站。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2010年,全市90以上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了信息技术,有65以上的企业已实施比较完善的信息化规划。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应用供应链管理(SCM)、生产过程管理(MES)、产品数据管理(PDM)、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MPS)等信息化管理技术,部分企业研发并应用具有自主品牌的工业信息化应用产品。目前,全市80%以上的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实现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先进控制技术在骨干企业中应用普及率达到80%。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

6、业企业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1863.2亿元,同比增长48.1%,累计新产品产值率15.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累计专利授权量达25971件,同比增长64.1%。目前,全市已有25家企业入选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全市有3家企业荣获全国首批最佳信息化实践“标杆”企业称号,占入选企业总数的15%。“两化融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企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信息化在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全市30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成熟度位居全国城市前10位,建立了塑料、化工等一批电子交易中心和模具、家电等专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十一五

7、”前4年全市万元GDP企业能耗累计下降16.2%,完成总进度的80%,钢铁、冶金、电力、石化、建材等高耗能制造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应用,改进生产流程和工艺,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减排。“两化融合”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工业企业科技专项经费投入增加,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05%,比“十五”期末提高0.6个百分点。2010年,正式启动宁波市工业创业创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意见、宁波市工业企业信息化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划政策,有力引

8、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政产学研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已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3家,省级研发中心27家,市级研发中心22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全市采取多种措施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高校、园区、软件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服务平台,以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正逐步形成。“十一五”以来,宁波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表明:宁波雄厚的工业经济水平已为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宁波完善的信息基础和配套设施已为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保障;宁波工业企业已普遍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推动企业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宁波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为

9、“十二五”期间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实现宁波工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存在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市信息化和工业化逐步融合,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但工业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两化融合”广度和深度有待继续加强。大型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标杆榜样作用还未有效体现,应用示范效应还需进一步推广;中型骨干企业在改造业务流程、实现企业业务统一集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应用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还未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没有有

10、效使用信息化技术促进生产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网上信息发布和信息查询,而供应链集成、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目前,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较高级应用的中小企业比例还不足10%,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主要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化应用则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层面上。此外,46%的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项目实施管理不够到位导致信息化工作不能成功开展。信息技术对提升工业设计研发水平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扩大。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深圳、上海等发达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2008年工业产

11、品设计企业的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下的占66.7%,50至100万之间的占25%,100万以上的仅占8.3%,宁波工业产品设计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急需提升。在专业设计人才方面,目前宁波市工业设计企业的平均设计师数量一般在12人左右,工业设计高级人才严重不足,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设计师仅占设计师总量的3%左右,设计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信息技术对提高生产制造效率的作用还未充分体现。宁波市大部分企业还未能实现生产制造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应用,生产制造过程软、硬件的普及率不高,与智能化、自动化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较少。企业未能有效结合电子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来实现生产制造的整体优化,只着眼于生产流程某个部

12、分、个别环节的改造。目前,只有15%左右的企业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效果,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信息化的资源整合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在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的资源整合作用。宁波块状经济内部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资源整合手段,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块状经济大多地处乡镇,培训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生产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复合应用型信息化人才不足。全市信息产业人才不足,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及领军人才缺乏,大部分负责企业信息管理的人员在思

13、想观念、管理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据对全市200多家大中型企业调查发现,近一半企业还未建立信息化部门,超过50%的企业没有或者很少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超过80%的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人数为5人以下。此外,我市信息化人才工作还存在着人才创业平台不够宽、培育能力比较薄弱、人才环境尚需优化等方面的不足。二、发展环境和趋势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延伸和发展,是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新动力。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加速,同时带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信息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工业门类中去。为有力地推进工业快速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信息化战略计划。美国政府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政府的

14、施政纲领,积极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把信息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通过制定“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创新与工作机遇”、“德国信息社会行动纲领”等信息化战略计划,实施政府与产业界的合作,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不断扩散,形成向信息社会转移的体制和机制。日本先后提出了“IT立国”、“IT基本战略”、“e-Japan战略”和“u-Japan”等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为企业信息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力推动了日本企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工业门类中,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主要表现在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等方面。在技术融合方面,信息

15、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不断增强,制造业正在加速朝着以计算机控制为主,以定制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特征的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在产品融合方面,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将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管理信息化从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向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方向发展,信息化向上下游延伸,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产业衍生方面,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涌现一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深刻阐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关系,科学地回答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途径。现阶段,我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有四大有利条件:一是国际国内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将为宁波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二是宁波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将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造了基础条件;三是宁波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技术保障;四是宁波企业创新意识的明显增强,将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造新的动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反映了宁波工业化的需求,也是宁波工业化的难得机遇。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将加快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