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构造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邢燕雯 教案(参考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7024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构造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邢燕雯 教案(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民用建筑构造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邢燕雯 教案(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民用建筑构造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邢燕雯 教案(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民用建筑构造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邢燕雯 教案(参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民用建筑构造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邢燕雯 教案(参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构造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邢燕雯 教案(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构造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邢燕雯 教案(参考资料)(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构造教案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建筑和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一、 建筑的概念1、建筑一般讲的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通称。建筑物:是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工厂、住宅、学校、展览馆等。构筑物:是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如烟囱、水塔、电塔、堤坝等。二、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通称为建筑的三要素。1、建筑功能人们建造房屋有着明显的使用要素,它体现了建筑物的目的性。例如,建设工厂是为了生产的需要,住宅建设是为了居住的需要等。因此各类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要求。2、建筑技术建筑技术是实现房屋功能的手段,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和建筑

2、设备等内容。3、建筑形象建筑形象是建筑物内外观感的具体体现,它包括内外空间的组织,建筑体型与立面的处理,材料、装饰、色彩的应用等内容。4、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三者的关系建筑功能、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三者是辨证统一的,不可分割并相互制约。其中建筑功能是起主导作用的;其次是建筑技术;而建筑形象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第五章民用建筑设计概论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重点:建筑构造的概念、建筑构件组成及其作用、建筑保温第一节民用建筑的构件组成与作用一、组成1、 基础、作用:承重构件,设计要求:足够强度及稳定性2、 墙与柱:竖向承重构件,分隔,围护设计要求:足够强度和稳定性,保温,隔热

3、,隔声,防火,防水3、楼层与地层:水平承重及分隔 设计要求:足够强度和刚度及隔声、防潮、防水4、楼梯:垂直交通构件设计要求:适当坡度,足够宽度及疏散能力,防火,防滑5、屋顶:最上部承重及围护 设计要求:足够强度及刚度,防水,保温,隔热1、 门窗:非承重,采光通风,保温,隔声,防火,防风沙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重点:建筑的分类和分级、燃烧性能 、耐火极限、风向玫瑰平率图、建筑模数等一些基本概念第二节建筑的分类与分级一、建筑物的分类建筑分类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1、 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是指各种供人们进行生活、学习、工作、活动的建筑物。l 居住建筑:供家庭和集体

4、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公寓等。l 公共建筑:除居住建筑以外的供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建筑物。2、 工业建筑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如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储建筑等。3、 农业建筑用于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温室、畜禽饲养场、粮食与饲料加工站、农机修理站等。(二)按建筑物的规模分类1、 大量性建筑单体建筑规模不大,但兴建数量多、分布面广的建筑,如住宅、我、学校、中小型办公楼、商店、医院等。2、 大型性建筑建筑规模大、耗资多、影响大的建筑,如大型火车站、航空港、大型体育馆、博物馆、大会堂等。(三)按建筑物的层数分1、 低层建筑12层建筑2、 多层建筑36层建筑3、 中高

5、层建筑79层建筑4、 高层建筑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世界各国对高层建筑的界限不尽相同,根据我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95)规定,10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以及超过24m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5、 超高层建筑超过100m的建筑物(四)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类2、 砖木结构建筑砖(石)砌墙体,木楼板、木屋顶的建筑。3、 砖混结构建筑砖(石)砌墙体,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屋顶的多层建筑。4、 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筋混凝土柱、梁、板承重的多层和高层建筑,以及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造的装配式大板、大模板建筑。5、 钢结构全部用钢柱、钢梁组成承重骨架的建筑。二、 建筑的分级建筑物的等级是从重要

6、性,防火、耐久年限等不同角度划分的建筑物级别。进行构造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等级对房屋各组成部分的不同要求,选择恰当的构造方案。名民用建筑可按以下方式划分等级。(一)耐久年限按建筑质量标准和重要性,建筑分为四级。级别耐久年限适用100年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50-100年一般性民用建筑25-50年次要建筑15年以下临时建筑要给学生讲清楚耐久年限划分的重要性。(二)耐火等级火灾是人为的灾害,一旦发生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从建筑构造上控制火灾的发生和曼延。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规定,建筑物的分为四级耐火等级标准是依据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的。1、燃烧性能燃烧

7、性能是指组成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燃烧与否,以及燃烧的难易等性能,构件的燃烧性能分:燃烧体,难燃烧体,非燃烧体。非燃烧体,是指非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然烧、不炭化的材料。如金属材料和天然的或人工的无机矿物材料(石材、砖、混凝土等)。2、耐火极限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遇火后能支持的时间。从构件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能力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即为该构件的耐火极限。三、 建筑标准化与建筑模数协调(一)、概念为了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8、,在建筑业中必须共同遵守建筑模数统一协调标准,在此标准中规定了一个基本的尺寸单位,其数值为100mm,用1M表示,称为基本模数。整个建筑物和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二)、模数的分类1、 基本模数、导出模数。2、 导出模数,导出模数又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1)扩大模数水平扩大模数: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竖向扩大模数: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是3M与6M(2)分模数1/10M、1/5M、1/2M。相应的尺寸为10mm、20mm、50mm。分模数的数列主要用于构件之间的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截面等。(三)模数制定的目的为

9、了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五、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地震震级: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多少。地震烈度: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共分12个烈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6度以上地区设防,即7-9度地区。第六章基础与地下室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重点:地基、基础、基础埋深的概念、基础的类型、刚性基础、各种基础的构造。基础:在建筑工程中,位于建筑的最下部分,直接作用于土层并埋入地下的承重构件称为基础,也是房屋的墙和柱埋在地下的扩大部分。地基:基础下面支承建筑总荷载的那部分土层称为地基。第一节地基与基础的概述一、地基与基础的关系基础是建筑物的

10、重要组成,它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房屋本身的重量以及房屋内所承载的人和各种设备,房顶,积雪,墙和房顶所受到风的作用)并将他们传给地基,而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壤层。地基允许承载力(也叫地耐力),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有一定限度,地基每平方米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AN/F在建筑设计中,要根据总荷载和建筑地点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二、地基的分类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天然地基:是指具有足够承载能力的天然土层,不须人工改善和加固,可以直接在天然土层上建造基础。人工基础:是指天然土层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荷载要求,即不能在这样的土层上直接建筑基础,必须对这种土层进行

11、人工加固以提高它的承载力才能作为建筑的地基称为人工基础。进行人工加固的地基叫做人工地基。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和打桩法压实法:利用人工方法挤压土层,排走土层空气,提高土的密实法,从而提高土的承载能力,如夯土法,重锤压实法等。换土法:将软弱土层全部或部分挖去,换以承载能力高的坚实土层,从而提高土壤承载能力。打桩法:是将木桩,砂桩,钢桩或钢筋栓桩打入或灌入土中,把土壤挤实或把桩打入地下坚实的土壤层上,从而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三、地基与基础的设计要求(一)地基承载能力和均匀程度的要求(二)基础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三)基础工程应注意经济问题五、基础的埋置深度(一)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1、 基

12、础埋深是从室外地坪算起的。2、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设计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的距离。3、 根据基础埋置深度的不同,基础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满深不超过5m时称为浅基础;超过5m时称为深基础。4、 在确实基础的埋深时,应优先选用浅基础。(二)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影响因素)决定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应根据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即土层构造情况,地下水位情况和冻结深度情况。1、 地基土层构造的影响基础埋深一般有6种情况2、 地下水位的影响建筑物的基础应争取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地下水位很高,基础不能埋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应将基础埋在最低地下水位200mm以下,不应使基础底面处于地下水位变化的范围之内,

13、从而避免地下水的浮力和影响。3、 土的冻结深度的影响地面以下的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称为冻结线。地基土如有冻胀现象时,基础应埋置在冻结线以下大约200mm的地方。4、 其他因素对基础埋深的影响,除上述三种以外,还需考虑周围环境与具体工程特点,如相邻深度的基础,拟建建筑物是否有地下室,设备基础,地下管沟等。第二节 基础构造一、基础的类型(一)按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1、 刚性基础凡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混凝土、毛石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刚性基础常用与建筑荷载较小,地基承载能力较好,压缩里较小的地基土。一般用于建造中小型民用建筑以及墙承重的轻型厂房等。2、 柔性基础当建筑物

14、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小时,基础底面B必须加宽。如果仍采用砖、石、混凝土材料作基础,势必加大基础的深度。这样既增加了土方工作量,又使材料的用量增加,对工期和造价都十分不利。如果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应力,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短,这时,基础宽度的加大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故称钢筋混凝土基础为柔性基础。(二)按结构形成分类刚性基础的受力特点(1)基础的B2/H0值在允许范围内,基础底面不受拉(2)基础的宽度加大,B2/H0大于允许值,基础因受拉开裂而破坏。(3)在基础宽度加大的同时,增加基础高度,使B2/H0值在允许范围内。1、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

15、构承重时,且柱距较大时,基础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单独基础,这种基础称独立基础或柱式基础。独立基础是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常用的断面形式有阶梯形、锥形、杯形等。其优点是减少土方工程量,便于管道穿过,节约基础材料。但基础与基础之间无构件连接,整体刚度较大,因此适用于土质均匀,荷载均匀的骨架结构建筑中。当建筑物上部为承重墙时,基础埋深要求较大时,也可以采用独立基础,其结构方法是墙下设承台梁,梁下每隔34m设一柱墩。2、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为墙承重结构时,基础沿墙身设置成长条形的基础称为条形基础。3、 井格基础当地基条件较差或上部荷载较大时,当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避免不均匀沉降常将独立基础沿纵向和横向连接起来,形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础。4、 满堂基础满堂基础包括筏式基础和箱式基础。(1)筏式基础 上部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或墙下基础的底面积占建筑物平面的面积较大比例时,可以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