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教学课件ppt作者 朱柏铭4 公共产品需求决定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0742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教学课件ppt作者 朱柏铭4 公共产品需求决定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教学课件ppt作者 朱柏铭4 公共产品需求决定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教学课件ppt作者 朱柏铭4 公共产品需求决定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教学课件ppt作者 朱柏铭4 公共产品需求决定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教学课件ppt作者 朱柏铭4 公共产品需求决定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教学课件ppt作者 朱柏铭4 公共产品需求决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教学课件ppt作者 朱柏铭4 公共产品需求决定(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产品需求,【基础知识】 公共选择:政治市场上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其实质是如何从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中归纳出一个集体的偏好。因此,就有两大问题需要研究:一是人们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怎样显示出来,二是公共部门如何把个人的偏好加总起来。,一、公共产品偏好显示 1、政治市场的构成 需求方 供给方 纳税人(投票人)政治家(官员) 政治市场上参与者的行为 投票者:投票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即选收益超过成本的方案;又是无知的,即对备选方案缺乏信息。,少数有共同利益的投票人会组成集团。他们与议员、官员形成“铁三角”。他们经常提供免费信息,游说议员或官员;给政治家提供资助;互投赞

2、成票。 政治家:处于政治权力顶峰地位的官员,如总统、议长等。有的追求某种政治信念;有的追求权势与声誉;还有的追求金钱。 官员:由政治家任命的,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薪水、津贴、声誉、任免权和晋升机会等。,2、偏好显示的途经 (1)投票、发言、进退、反叛。 (2)为何投票?由投票的净收益所决定。 NB=PU(X)- C (3)投什么票?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收入水平、税收制度、选票形式等。,二、公共产品偏好加总 1、偏好加总的投票规则 全体一致:按这种规则能实现帕累托最优,但决策成本太高。 最优多数:决策成本和预期外在成本之和最小的人数同意方能生效。 简单多数:参与者人数的1/2或2/3以上同意方能生效

3、。,图4.1 最优多数规则,2、中位投票人定理 (1)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按照简单多数规则,如果要求在两项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项,结果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几个。这取决于投票者的偏好类型,即是单峰偏好还是多峰偏好。 单峰偏好是指投票者最偏好某一方案,对其它方案的偏好不如该方案。 多峰偏好是指投票者对某方案的偏好程度低于对周边方案的偏好程度。,图4.2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2)中位投票人定理 一般而言,只要所有投票者都存在单峰偏好,按简单多数规则必定能得出一个惟一的结果,该结果恰好是中位投票人的第一偏好,也就是说,中位投票人所偏好的方案会被顺利通过,这就是中位投票人定理。 如果每个投票者都有

4、最偏好的方案,这些方案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投票人数又为奇数,那么必定有一个方案处于所有方案正中间,把这个方案视为第一偏好的人,也即对所有方案持中间立场的人就是中位投票人。,图4.3 中位投票人定理,3、阿罗不可能定理 (1)投票悖论 投票悖论:在多峰偏好情况下,按照简单多数规则决策,就不可能得出一个稳定的且与每个投票者个人偏好相一致的均衡结果。 甲 ABC 乙 BCA 丙 CAB 三人对A、B投票,A被选中;对B、C投票,B被选中。 按照理性行为的假定,由AB,BC,就可以推出AC。 但是,按多数投票规则,三人对A、C投票,C 被选中。,(2)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在每个社会成员对于公

5、共产品各有其特定偏好的前提下,要找出一个在逻辑上不与个人偏好相冲突的选择顺序,是不可能的。 这一定理表明:公共部门无法把个人偏好加总成集体偏好。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未必能解决得好。 两条公理: 完备性公理,即对于方案X和Y,只有XY, XY 及X=Y这样三种情况; 传递性公理,即对于方案X、Y和Z,如果XY,Y Z,那么就有XZ。,(3)五个假设条件 个人选择的自由; 社会选择正相关于个人选择; 不相关的选择方案具有独立性; 定义域的非限制性假定; 非个人独裁。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破坏某一个或几个条件。,三、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以致资源最优配置难

6、以实现的状态。 1、政府缺陷的表现 (1)公共决策失误; (2)政府组织规模增长过快; (3)官僚机构的低效率; (4)政府干预为寻租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2、政府失灵的原因 (1)契约关系的特殊性; (2)信息不充分; (3)公共利益界定的困难; (4)官僚主义。 3、政府失灵的救治 (1)进行宪政改革; (2)寻找合适的政府角色定位; (3)削减政府权力的增长; (4)扶持“第三部门”的发展。,【问题讨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说明了什么?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渊源 布坎南提出公共选择理论是受芝加哥学派的影响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欧洲学者的经济理论和政治理论。 (1)斯密的经济理论和休

7、漠的政治哲学 崇尚经济自由,反对政府干预; 每一个自利的人都能主动遵循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规则。,(2)意大利公共财政的思想 布坎南在50年代曾两度去意大利进修。意大利学者提出的关于专制国家模型和民主国家模型的理论,对于布坎南有很大的影响。 (3)瑞典学派的经济思想 布坎南把维克塞尔看成公共选择理论最重要的先驱。维克塞尔1896年的论文财政理论的考察强调,从个人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去确定征税的基本原则;决策者同样追求自身利益;政治决策是一个复杂的交易过程。,2、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对人们的启示 基于对经济人假设的坚持,去统一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的行为逻辑。 是对早期理论家基本思想的再发现而发展起来的。

8、 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是市场,经济学家的作用在于对市场交易中的人的行为作出解释并进行预测。 要搞清复杂的经济与市场关系,经验和观察的方法比数学分析方法更有效。,二、把政治市场上的参与者看成理性经济人,是否合理? 1、尼斯卡宁(Niskanen)等人认为,官员的目标函数有4个变量:地位(Position)、权力(Power)、财富(Property)和声望(Prestige)。 2、史卓顿(Stretton)等人认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可能出于理想、信念、归属感等因素。工薪人员的动机有:为国为民,享受工作本身,喜欢工作时有伙伴,为了赚钱。人的有些行为需要用集体主义来解释。,3、怎样解释人们的利他行为

9、?贝克尔和威尔逊等学者从生物遗传和行为互动的角度分析,认为利他主义是一种开明的自利原则。 4、分歧的原因之一是对利益概念的外延理解不一致。贝克尔认为,名誉、地位、尊重等精神方面的追求也是自利的表现。 5、将理性经济人假定延伸到政治市场上, 可防止把人神化,也说明法律法规和监督不是多余的。,三、中位投票人定理在什么条件下起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有何意义? 1、概念 中位投票人定理:对所有方案持中间立场的人所偏好的方案最容易获胜。 假定有三个纳税人R、M、P 。 R: GrGmGp M: GmGpGr P: GpGmGr 表决结果是M所倾向的Gm获胜。,2、条件 单峰偏好而非多峰偏好;投票人数为奇数;

10、按简单多数规则投票。 3、意义 政府为实现选票最大化,应当使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人的意愿;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应当尽量使中等收入阶层得益,如对中等收入阶层规定低税率。 【请您思考】 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似乎公共利益根本不存在。是吗?,【案例分析】 1、价格听证会何以能减负300万元? 2001年8月,某市举行了管道煤气价格改革听证会。市价格认证中心对管道煤气公司的经营成本进行认定,结果从经营成本中挤去“水分”331万元。 原来,煤气公司呈报的单位成本为每立方米2.0元,总成本为2112万元;经认证后单位成本最终减为每立方米1.22元,总成本为1781万元。为何成本相差如此之大?,主要是煤气公

11、司的工资较高。该市社会平均工资是每人每月1070元,煤气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则是每月1805元,超过社会平均工资735元。 按此计算,煤气公司工资总成本由原来的850万元最终被减为520万元,减了38.7。此外,以工资为基础的福利、保险等费用也从219.6万元减为216.4万元。 所以,这个价格听证会为居民减负300多万元。,2、三组广场雕塑为何被搬迁? 某市为了提高城市品位在政府大院前耗资2000多万元修改A广场,又在大院后门耗资1亿元修建B广场。 但市民很快发现了这两座广场设计上的弊病。 A广场正对市政府大门的是三组雕塑,它们把市政府的大门遮得严严实实。人们进、出市政府,清晨武警战士升国旗,

12、都要绕道而行。,B广场中央有一个很大的下沉式音乐喷泉。为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市政府每周都在B广场举办一次大型文艺演出,结果总有一些人被挤到音乐喷泉池中。 目前,该市A广场上那三组大雕塑已被迁移到C公园,B广场下沉式音乐喷泉已用钢板和角铁垫平了,大型广场文艺演出照常每周举行。 搬迁雕塑和垫平喷泉肯定花了不少钱,当初策划这两座广场的有关官员是否有决策失误的责任呢?,3、12345市长专线电话有什么意义? 杭州市自1999年6月15日开通了“12345”市长公开电话,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2000年4月,中央领导给予充分肯定,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003年,哈佛大学资深教授贺康宁高度评价这

13、种形式,称这是“广阔的为民之路” 。 “市长电话”是政府贴近群众,倾听民声的渠道,有利于加强政府与市民的沟通,快速、有效地传达民情民意。,【参考文献】 汪波,社会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法治建设,浙江社会科学,2006.5; 蒋满元,经济立法中的地方部门利益倾向问题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6.4; 钱弘道,从市场经济到有限政府的必然逻辑,浙江学刊,2004.4; 张恒,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说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理论经济学,2002.1; 庄宗明,经济人假说:争论与超越,学术月刊,2001.2;,樊丽明,西方学者政府缺陷理论述评,经济研究参考,1999.20; 张进铭,发展中国家政府缺陷与政府改革观点述评,经济学动态,1999.7; 王正,公共选择理论在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理论经济学,1998.12; 陈振明,非市场缺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1998.6; 戴炳源,布坎南的公共选择财政理论述评,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6; 孙健夫,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借鉴,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