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简明教程教学课件ppt作者 林勇第八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0363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简明教程教学课件ppt作者 林勇第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经济学原理简明教程教学课件ppt作者 林勇第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经济学原理简明教程教学课件ppt作者 林勇第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经济学原理简明教程教学课件ppt作者 林勇第八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经济学原理简明教程教学课件ppt作者 林勇第八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简明教程教学课件ppt作者 林勇第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简明教程教学课件ppt作者 林勇第八章(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长期经济增长,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特征事实 资本积累 人口增长 技术进步,学习完本章后,你将取得以下重要收获,1、理解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2、掌握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特征事实; 3、理解储蓄率和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理解人口增长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理解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第一节 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特征事实,人类经济在长期内是增长的 在100万年之前,人类的祖先靠渔猎和采集野果为生,过着原始生活。之后一直到1300年,人类经济都维持很低的增长率。显著的经济增长发生在1750年的工业革命之后。从1300年之后到今天的700年时间内,全球经济整体上都在经历增长,而且

2、这个增长势头呈现出几何增长趋势,看起来还将持续下去。,人类经济在长期内是增长的,如图8-1所示:经济增长的第一个特征事实就是从长期来看,人类经济是增长的。,人类经济在长期内是增长的,1800年以来,各国家实际人均GDP在两百年内都在增长。在1800年时,各国家的实际人均GDP都比较低,但200年后,有的国家比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人均实际GDP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其他国家增长速度比较慢。,世界部分国家的经济增长,案例,中国的经济增长 在1800年除个别国家外,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均GDP并没有很大的差距,甚至高于日、韩等邻国。然而,经过清朝100多年的闭关锁国和20世纪上半叶的战争、动荡带来的

3、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到1950年中国实际人均GDP已经远远落后与美、英等国家,日、韩等邻国也超过中国。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间(1978-2008)年均增长9.8%。这些年的高速增长,使中国人均GDP每隔8年就翻一番,不仅是实际人均GDP比50年前高出10多倍,而且中国典型的家庭已经开始首次追求拥有自己的汽车、别墅、出国旅游和其他被认为在高收入国家才有的物品。,各国实际人均GDP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在世界经济开始快速增长的1800年,各国的实际人均GDP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到了2000年,美国等国家的实际人均GDP已经是非洲国家的40多倍。在2004年,实际人均GDP最

4、高的国家卢森堡是58900美元,而最低的国家塞拉利昂和索马里是600美元,相差98倍!所以经济增长的第二个特征事实就是各国实际人均GDP存在显著的差别。,案例,中国和日本的生活水平 中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持续高增长,在1978年至2007年的29年间年均增长9.8%,而同期日本的经济则以低得多的2%左右的速度。然而在1950-1978年之间,中国则以相对低的速度增长,而日本则增长迅速。结果,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增长,2004年中国生活水平依然比日本低。虽然中国的生活水平比日本等发达国家要落后,但是如果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够持续下去,将继续缩小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5、这告诉我们,只要维持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的低收入国家是可能在未来赶上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的。,案例,中国和日本生活水平的比较(2004年),经济为什么增长?,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型认为:,人均资本的数量,技术水平,更好的机器和设备,人力资本的提高,更好的组织和生产管理方式, 储蓄率,其他因素的影响 (1)经济制度 (2)法治 (3)经济运行环境 (4)公共教育体系和医疗卫生条件等,劳动生产率 决定因素,第二节 资本积累,总量生产函数与消费函数 总量生产函数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单个企业的生产函数的加 总,它表明产出取决于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索洛模型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所以有:,表明每个工人的产出Y/L

6、是每个工人的资本存量K/L的函数, 即有y=f(k),总量生产函数,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生产函数变得越来越平坦,斜率越来越小,这表明人均产出的增加量也越来越小。表示边际产量随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而递减,即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两部门索洛模型,带入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有:,在索洛模型中,产品分为消费品和投资品,即人均产出y分为人均消费c和人均投资i:,用s表示储蓄率,即每年人们把其收入中的s部分用于储蓄,(1-s)部分用于消费,则,生产函数y=f(k)决定了经济生产多少产出,而储蓄率决定了产出在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分配,资本存量的增长和稳态,相关概念: 投资指用于新工厂和设备的支出,它产生新的资本存

7、量; 折旧指原有资本的磨损,它消耗掉原有的资本存量。 稳态:指一种长期的均衡状态,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忽略技术变化,人均产量也达到均衡的稳定状态。,产出、消费和投资,对于任何一个资本存量k,产出如何由生产函数f(k)决定,以及这一产出如何在消费和储蓄(投资)之间的分配如何由储蓄率s决定:对于任意资本存量而言,产出是f(k),储蓄(投资)是sf(k),消费是f(k)-sf(k).,产出、消费和投资,记折旧率为,它表示每年原有资本存量的比例被磨损掉,因而每年折旧的资本存量是k。 则资本存量的变动=投资-折旧,即:,将i=sf(k)代入得到:,产出、消费和投资,k,sf(k),储

8、蓄率的影响,k,初始储蓄率为s1,资本存量为k1*,相应的决定稳态时的人均产出为f(k1*)。,储蓄率的影响,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决定稳态时资本存量和人均产出水平的关键因素。高的储蓄率决定了较多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人均收入;低的储蓄率决定了较低的资本存量和人均收入。 但是,提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储蓄率的提高,只会在长期内提高人均产出水平,但不会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第三节 人口增长,在索洛模型中,资本积累并不能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提高储蓄率能够提高资本存量和稳态时的人均产出,但只能在短期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为了解释世界各国持续的经济增长现象,必须在索洛模型中增加其他经济增长

9、的源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人口增长将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稳态。人口增长率提高后,人口增长率曲线向上移动,与人均储蓄曲线交于一个新的稳态水平。此时: 人均产出减少。 人均资本减少。,人口增长,无人口增长时的稳态k*,i,k,当有人口增长时,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动是:,当投资 时,人均资本存量不变,因而,经济学将称为持平投资。,当有人口增长时,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动是:,人口增长,i,sf(k),k,当人口增长率由n1提高到n2时,人均资本存量降低,因而人均产出也就从 降低到,当人口增长率由n1提高到n2时,人均资本存量降低,因而人均产出也就从 降低到,所以,根据索洛模型,人均产出较低的国家相对贫困的原因

10、之一就是较快的人口增长速度。,第四节 技术进步,索洛模型中的技术进步,在索洛模型中,总量生产函数,引入技术进步,新的总量生产函数表明:总产出Y取决于资本投入K的数量和效率工人LE的数量。,技术进步,每年新增的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存量sf(k)需要弥补:折旧造成的减少;新增工人所需资本nk;由于技术进步所创造的新的“效率工人”所需资本gk。 因而每年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存量的变化:,每年新增的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存量sf(k)需要弥补:折旧造成的减少;新增工人所需资本nk;由于技术进步所创造的新的“效率工人”所需资本gk。 因而每年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存量的变化:,内生增长理论,AK模型 假设总量生产函

11、数为:Y=AK 注:A为常量,表示每一单位资本存量所生产的产出,则资本积累为,又,又,AK模型,在AK模型中只要sA-0,长期经济增长就得以持续,储蓄和投资都可以导致经济在长内持续增长。,资本报酬是不变的合理性 在AK模型中,资本不仅包含物质资本而且包含“知识”这种特殊的资本。其次,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从整个经济层面来看,知识资本的报酬是递增的。由于内生增长模型中的资本投入既包含报酬递减的物质资本也包含报酬递增的知识资本,所以,假设资本报酬不变就变得更合理了。,两部门模型,内生增长理论把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制造业企业和大学。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用于消费和物资资本投资;大学生产“知识”,然后“知识”资本被这两个部门免费使用。 两部门模型可以由企业的生产函数、知识部门的生产函数以及资本积累公式来描述:,两部门模型,则每时期的每个效率工人资本积累为:,为了保持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存量不变,所需要的持平投资为:,则每时期的每个效率工人资本积累为:,内生增长理论,为了促进知识资本的积累和技术进步,政府通常实施以下政策: 利用专利和版权来保护研发 资助研发 资助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