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单选选择题3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40034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单选选择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学-单选选择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学-单选选择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学-单选选择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学-单选选择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单选选择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单选选择题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1科学研究的环境是(A)。A. 封闭的 B. 开放的 C. 不加干涉的D. 虚拟的02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引导,有效组织,这体现了(C)教学原则。A.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B.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C.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D.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03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体现了(B)教学原则。A.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B.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D.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04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

2、的组织结构是(A)。A. 教学组织形式 B. 教学原则C. 教学方法 D. 教学手段05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传授与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A. 慕课B. 小组教学 C. 班级授课D. 翻转课堂 06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C)。A. 个别教学B. 小组教学C. 班级授课 D. 个别辅导07班级授课制最早的提出者是(B)。A. 赫尔巴特B. 夸美纽斯 C. 洪堡D. 杜威08我国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时间是(C)。A. 1840年B. 1848年C. 1862年 D. 1901年09我国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B)。A. 天津中西学堂B. 京师同文馆 C. 北洋

3、大学堂D. 南洋公学10教师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 )。A. 个别教学B. 小组教学C. 班级授课D. 个别辅导 11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B)。A. 备课B. 上课 C. 课后反思D. 科研12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B)。A. 备课B. 上课 C. 课后反思D. 科研13上课是教学活动的(C)。A. 中心任务B. 基本任务C. 中心环节 D. 基本环节14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水平的教学制度是(B)。A. 教学管理制度B. 学年制 C. 学分制D. 学期制15学年制是按(B)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的制度。A. 学时B. 学年 C. 学制D

4、. 学分16学年制是按学年或(C)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的制度。A. 学时B. 学制C. 学期 D. 学分17衡量某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是(C)。A. 教学管理制度B. 学年制C. 学分制 D. 学期制18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A)。A. 教学方法 B. 教学组织形式C. 教学原则D. 教学技术19教育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所采取的(B)或教学程序。A. 教学组织形式B. 教学途径 C. 教学原则D. 教学技术20教育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所采取的

5、教学途径或(B)。A. 教学组织形式B. 教学程序 C. 教学原则D. 教学技术21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A. 讲授法 B. 谈话法C. 讨论法D. 问答法22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是(C)。A. 讲授法B. 自学指导法C. 讨论法 D. 问答法23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是教学(B)。A. 测量B. 评价 C. 判断D. 目标24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A)作出判断的过程。A. 潜在的价值 B. 教育活动事实C. 教育未来趋势D. 教育理想25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

6、地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的活动是教学(A)。A. 测量 B. 评价C. 判断D. 目标26通过诊断教育方案计划,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的教育评价是(A)。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C. 教育测量D. 诊断性评价27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是(B)。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 C. 教育测量D. 诊断性评价28高等学校发展学科和创建新学科的基本途径是(B)。A. 教学B. 科研 C. 社会服务D. 文化创新29高校科研必须在具体研究项目的过程中不断与市场、企业等需求方保持联系,这体现了(A)原则的要求。A. 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7、B.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C.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D. 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30高校科研必须以应用、开发研究来支撑基础研究,这体现了(B)原则的要求。A. 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B. 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 C.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D.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31高校科研必须实行教学与科研人员定期互换,这体现了(C)原则的要求。A. 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B. 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C.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 D.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32高校科研必须支持科研人员的自选项目和某些有发展前景项目的科研,这体现了(D)

8、原则的要求。A. 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B.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C.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D. 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33高校科研必须在科研经费中划出专用款项用于支持由青年教师,这体现了(D)原则的要求。A. 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B.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C.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D. 支持青年人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34高校科研必须提高科技转化率,这体现了(B)原则的要求。A. 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B.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C.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D. 支持青年人开拓新的研究领域35大学生社会实践

9、是一种以(C )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A. 教学B. 上课C. 实践 D. 科研36大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C)。A. 教学B. 上课C. 社会实践 D. 科研37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目的具有(A)。A. 统一性 B. 矛盾性C. 差别性D. 互补性 38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B )。A. 强化B. 弱化 C. 消失D. 不变39课堂教学以(A)为主。A. 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 B. 感性的知识获得C. 开发智力D. 陶冶品德40社会实践中学生以(B)为主。A. 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B. 感性的知识获得 C. 开发智力D. 陶冶品

10、德41社会实践主要通过(C)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A. 严格控制的实验B. 严密的认证推理C. 通过对生产、生活的现实参与体验 D. 书本知识学习42教师要坚决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这体现了(D)教学原则。A.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B.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C.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D.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43大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贫困地区的活动形式是(D)。A. 军事训练B. 专业实习C. 生产劳动D. 智力扶贫 44不属于专业实习特点的是(D)。A. 活动列入教学计划B. 全体同学参加C. 有较固定的实习

11、基地D.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 45组织大学生结合专业,到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接受训练,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的活动是(B)。A. 军事训练B. 专业实习 C. 生产劳动D. 智力扶贫46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要把拓展知识、培养实际技能和锻炼意志品质作为活动的中心目的,同时兼顾社会实践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体现了(A)原则的要求。A. 教育效益为主的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原则 B.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C. 系统化、分层进行的原则D. 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47社会实践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这体现了(B)原则的要求。A. 教育效益为主的兼顾

1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原则B.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 C. 系统化、分层进行的原则D. 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48社会实践活动要列入计划系统地安排,并根据不同年级和阶段的特点、要求,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这体现了(C)原则的要求。A. 教育效益为主的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原则B.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C. 系统化、分层进行的原则 D. 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49应合理规划与使用有用的活动经费,并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就近就便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体现了(D)原则的要求。A. 教育效益为主的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原则B.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C. 系统化、分层进行的原则D. 因地制宜

13、、勤俭节约的原则 50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A),以及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A. 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 B. 学校的要求C. 教师的要求D. 国家要求51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以及(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A.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B. 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C. 受教育者的要求D. 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状况52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B)、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A. 道德B. 目的 C. 纪律D.

14、理想53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A)、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A. 计划 B. 阶段C. 纪律D. 理想54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A)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A. 组织 B. 阶段C. 纪律D. 理想55德育的实质就是实现社会道德规范向(B)的转化。A. 个体道德B. 个体品德 C. 社会品德D. 学校道德56德育的实质就是实现(D)向个体思想品德的转化。A. 个体道德B. 个体品德C. 社会品德D. 社会规范道德 57高校德育所具有的特点是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和(C )。A. 内容的稳定性B. 显著的阶段性C. 很强的实践性 D. 永恒的历史性58高校德育所具有的特点是鲜明的阶级性、( B)和很强的实践性。A. 内容的稳定性B. 广泛的群众性 C. 显著的阶段性D. 永恒的历史性59高校德育所具有的特点是(C)、广泛的群众性和很强的实践性A. 显著的阶段性B. 内容的稳定性C. 鲜明的阶级性 D. 永恒的历史性60德育过程是将(A )内化为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