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退思园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0.52KB
约31页
文档ID:92377715
退思园_第1页
1/31

第五卷 退思园 发布时间: 2010-4-19 13:42:32 浏览: 558 次 来源: 吴江市档案局     同里具有悠久的造园历史同里的园林,在一个小镇上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退思园就是其中一个典范退思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体现了江南园林在构思、设计、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特点,也体现了同里园林建筑的科技水平和艺术成就全园围绕“退思补过”的主题展开,外简内深,含而不露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曾称,同里是一座古代建筑的博物馆,而退思园又是这座博物馆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退思园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舫、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内园部分以水为中心,被陈从周称为“贴水园”整个园林素静淡雅、朴实无华,给人以清丽、幽静的感觉    退思园是江南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 第一章    概  貌第一节 概 况    退思园,俗称任家花园,位于同里镇古镇区新填街234号东连丽则女学,南与退思小广场、明清街相望,西邻退思广场及古戏台,北靠南濠弄    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落成于光绪十三年,是原任安徽凤颍六泗兵备道、同里人任兰生被参劾罢官回乡后,花10万两白银建造的私家宅园。

画家袁龙设计园名源自于《左传》:“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孝经·事君章第十七》亦有:“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退思补过”的本义在于补救君王之过而任兰生建园,在其贬官归田之后,取此园名颇有韬光养晦之意,以示反思己过,表白报效君王、效忠朝廷之志从其弟任艾生哭兄诗中的“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春”,亦表明了此中深意    退思园占地5674平方米,建筑面积2622平方米该园自西向东依次为住宅、庭院、花园,一改传统的前宅后园的纵向布局为西宅东园的横向布局    住宅分为内外两部分外宅为三进厅堂东侧内宅建有两幢楼房,两侧各有两层走廊贯通,形成走马楼格局;中部庭院为住宅和花园的过渡区,兼有迎宾待客的功能其进口处有旱船建筑东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园中央为一荷花池,园内建筑皆贴水而建,体量小巧,与假山水池相衬,故而退思园又被称为“贴水园”园中主建筑“退思草堂”建在贴水的平台上站在平台上,可环顾全园的景色环池依次建有“水香榭”、石坊(“闹红一舸”)、辛台、“菰雨生凉”轩、天桥等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全园景色富于变化,主次分明,园内有园,空间布局巧妙,充分利用水面,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了丰富的景观。

    退思园有堂构24处,匾额、对联、门额28处,书条石12方,古树名木10种25棵    1980年起,退思园先后被列为吴江县(市)、江苏省、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82年,政府拨款对退思园进行修复,1984年1月正式向公众开放至2003年,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00万人次以上,并有100多部影视剧(片)在此选景拍摄    1986年,美国纽约市在该市的斯坦顿岛植物园内,以退思园为蓝本,建造了一座面积为3850平方英尺的江南庭园,取名“退思庄”        附:退思园景点分布图、退思园地理位置图   退思园地理位置图退思园景点分布图(手绘图)第二节 历史沿革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兰生从安徽凤(阳)颍(川)六(安)泗(州)兵备道任上被参劾罢官,回归故里,建造退思园,光绪十三年竣工退思园落成后的第二年,任兰生病卒    光绪三十二年,任兰生之子任传薪(味知)在创办丽则女学时,曾将花园部分辟为校舍,直至民国5年(1916年)女校扩建后才迁出后任传薪去上海执教,遂托人代管其宅除住宅外,花园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致使该园日渐颓废,但原址未改,旧貌尚存。

    解放后,退思园曾一度被当地税务所占用,后由镇工会接管,并将茶厅、正厅改造为大会堂十楼十底的走马楼及庭院曾辟为职工业余夜校    1958年,花园被同里机电站占用大跃进”时,园林东侧为大炼钢铁指挥部,北侧为高炉群,园林遭到严重破坏    1965年,退思园收归镇文化站使用,并出资1000元稍作整修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退思园被“造反派”占领,其间旱船倒塌,天桥及九曲回廊被拆,门窗被毁,百年古松被伐    1970年以后,该园被多家单位分割占用其中吴江晶体管一厂占用庭院及花园大部,同里镇中心小学占用桂花厅及琴房,同里镇工会占用门厅、茶厅、正厅、走马楼及下房后来镇工会迁出,门厅、大会堂被镇办针织厂用作车间1978年,走马楼和下房分别被中共同里镇委员会和镇人民政府以及镇爱卫会使用由于长期只使用不修缮,以至楼阁倾危,花木凋零,假山坍塌,池水污秽所幸大部分建筑尚存,部分建筑虽有拆改,但尚有踪迹可寻    20世纪70年代末,经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呼吁,省、市有关领导、专家的考察论证,退思园于1980年5月被列为吴江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被列为江苏省太湖风景区之一——同里景区的主要景点,1982年3月又被列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从1982年2月到1989年底,对退思园进行全面修复,从而使退思园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1984年1月起,庭院和园林部分对公众开放1999年2月,退思园获得“苏州市十佳园林”称号2001年6月,退思园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12月17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意见,退思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增补名录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第24届联合国世界遗产会议上,退思园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4月18日,同里退思园“世界遗产标志牌”揭牌仪式在退思广场隆重举行第三节 修 复     退思园自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成以后,饱经沧桑由于年久失修和诸多人为因素的破坏等原因,退思园原貌严重受损,日见颓废    20世纪80年代初,百废待举退思园作为江南名园之一,其修复工作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1980年,江苏省太湖风景区建设办公室筹办组及吴江县建设局、文管会在对风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为抢救太湖风景区的名胜古迹,决定将退思园列为重点项目予以抢修在县镇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上,均有强烈要求修复退思园的提案同年12月底,省太湖风景区建设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就将退思园列为第一批抢修项目。

1981年初,由中共同里镇党委、吴江县城建局、同里镇房管所、同里镇文化站等单位(9人)组成了退思园修复领导小组,开始了对退思园的清理及抢修工作领导小组由时任中共同里镇党委书记的林福才任组长,时任吴江县城建局局长的成国熹任副组长同年3月,太湖风景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修复退思园的意见》《意见》分为历史、风景组合和建筑处理手法、修复意见三部分,着重指出要“恢复旧貌”同年6月,省太湖风景区建设办公室邀请了苏州、无锡的园林专家和城建局工作人员共10余人进驻同里,制定整修方案及计划,设置修复办公室,时任同里镇副镇长的蒋鉴清任修复办公室主任,由时任吴江县建设局建设股长的张雪康、建设股干部陈荣昌及工程师张域担任技术顾问,同时还聘请陆志明、屠禄斌、凌重光三人共同参加修复工作    退思园的修复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工程自1982年2月至1984年5月,修复花园和庭院部分,耗资40余万元,主要修复退思草堂、眠云亭、揽胜阁、水香榭、菰雨生凉轩、辛台、三曲桥、坐春望月楼、岁寒居等,重建和修葺琴房、闹红一舸、桂花厅、曲廊等,整修池塘和假山,还进行庭院绿化等工程1984年1月,庭院、园林部分即对外开放1983年6月,在苏州参加“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讨论会”的来自全国各省市55名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看了退思园的施工现场后,对抢修工作的意义和工程质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第二期工程自1985年10月到1989年底,主要修复住宅部分1985年11月6日,同里镇人民政府给吴江县人民政府呈送了《关于退思园住宅部分修复方案的报告》,提出“整修必须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同年11月20日,时任吴江县县长的张钰良作出批示:“修复工程,要经调查,作出步骤,要保护文物古迹……”第二期修复工程长达4年时间,共耗资近50万元,主要修复了走马楼、门厅及下房,重建轿厅、大厅等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无论对建筑式样还是布局,乃至漏窗之图案文字,均按资料修复,悉仍其旧    至1989年底,退思园修复工程全部竣工,经上级有关部门验收,被评为优质工程1984年7月,退思园修复工程荣获吴江县科技成果二等奖,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1991年3月,蒋鉴清被太湖风景区建委办公室评为“先进工作者”第二章    园主与设计者第一节 园 主     退思园园主任兰生,字畹香(见注),号南云其名和字皆取之于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卒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氏家族自明代初期始居同里任兰生曾祖名祖望,祖父名振勋,皆为太学生,官阶资政大夫。

其父酉,附贡生,候选训导,母亲范氏任氏世代“仍世乐善”,“流声里”,谓“君之先世,代有隐德”(《清碑传合集》)    任兰生“幼承庭训,生而英敏缜栗”,“为文章慕先古,不中时程”(《清碑传合集》)12岁时,跟随父亲拯救饥荒,办事井井有条,长老为之惊叹曾五应童子试,一就京兆试,均落榜咸丰八年(1858年),入安徽军营,因功授奖,升为九品官职同治三年(1864年),捐升为同知候选(正五品)后投安徽巡抚乔松年麾下,供职前敌营务处,策划机宜,悉得要领,深得在前线与捻军作战的安徽布政使英翰的赏识,英翰凡事必先咨询他而后行后随英翰与捻军作战,同时维护地方治安,功绩卓著,遂升任知府,留安徽补用同治六年,晋升道员(正四品),并加盐政使衔,不久又加布政使衔此时,他的实职工作仍是驻防寿州,兼管淮北牙厘(商行及税收事务),颇受曾国藩和英翰的称赞光绪三年(1877年),任兰生代理凤(阳)颍(川)六(安)泗(州)兵备道光绪五年,正式担任这一职务光绪八年,升任代理按察使(正三品)    光绪十年,任兰生遭内阁学士周德润弹劾,被控“盘踞利津,营私肥己”,“信用私人,通同舞弊”于光绪十一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朝廷派尚书崇绮和内阁学士廖寿恒前往查办。

查办的结果是,所控罪名均被否定但有一事被查证,即“帷留用革书屠幼亭为知情徇隐,部议革职”(屠幼亭先前捐职做了巡检,因更名蒙允,经人告发被除,而任兰生仍照旧留用),因此被罢官任兰生革职离任之时,“士民顾念旧恩,如婴儿失慈母,遮道攀辕数万人,无不泣下”(《复盦类稿》)任兰生时年48岁回到故里,任兰生即请本镇画家袁龙设计建造退思园,共耗银10万余两,历时两年,于光绪十三年园始建成同年任兰生在同里红塔埭修建了任氏宗祠    就在退思园落成的这一年(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安徽巡抚陈彝、两江总督曾国荃为他保奏,在籍刑部员外郎孙家恽等二百余名凤颍六泗地方绅士也联名吁请为他复职,并筹银8000两为他捐道员后得到朝廷批准,“任兰生著准其捐复,发往安徽,交陈彝差遣委用”是年,“河决郑州,安徽被水,兰生奉檄办皖北赈抚”,他“奉檄抵颍州,督皖北赈抚……始至即周历千有余里,冒雪奔驰,问民疾苦”光绪十四年二月,“襄郏水骤下,下流奔腾,公飞骑巡视,马惊伤尾闾,病疽,竟以四月十九卒”,终年51岁病重之时,还把部下请到病榻前“诿至再三,易箦之际,犹顾问水势,以手画灾状,无一语及家事”(《复盦类稿》)    任兰生死后,皇帝下诏,照道员绩劳病故例从优议恤,并为立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