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6875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1搞好课程建设必须要提高认识 质量是高等教育办学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课程建设做起。 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其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担负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因此,应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重视课程建设。各部门领导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政策要倾斜,经费要保证。对搞得好课程建设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使他们自觉地参与教学改革,参与课程建设。 2搞好课程建设要有

2、明确的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质量是个多维的复合概念,其标准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适应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属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社会需要检验高等教育质量的尺度。多样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第二属性,是保持和传递人类已有的文明成 果,也是培养公民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开发和应用等。要不断地总结、探索与 实践,建立出一套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合格课程、 重点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质量标准。经过统筹规 划,分期、分批建设,采取自评自建与集中组织审评 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少数重点课程、优秀课 程与合格课程相结合,深入研究教学改革,提高课 程建设的功能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强化改革意

3、识, 转变教学观念,发展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第三属性, 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而变化,是适应性质量的衡 量标准。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突破前规;要从教 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转变认识;要从课程 的地位和作用,课程的特点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上 进行探讨;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上进行探索;要从传授知识、提高技能和培养创 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使高校通过23年的教学建设,绝大多数的必修课程达到高水平,并创建具有特色的省内重点课程,使高校的整体教学 水平再上新台阶。3搞好课程建设,要认真分析课程的现状。 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有的相对较差,需要建设的项目很多,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现状,结合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4、,抓主要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大的关键是课程建设,如对一些开课率高,授课面广的主干课程,给予重点资助;从课程设置中确立一批覆盖面宽、直接影响学生理论基础与基本技能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专业主干课建设, 以重点课程建设带动相邻的系列课程的建设。高 校应设立课程建设与奖励专项基金,要把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评选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坚持评建结合,以建为主。应以基础条件好,发展潜 力大,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 主干学科、主干课程为对象,通过“分期分批, 立项建设,评建结合”,有计划地开展校级一类 课程建设,在合格课程

5、的基础上,争创评选省级 优秀课程。二、建设优秀课程,深化课程体系改革1课程体系改革 要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专业特点、办学层次、招生规模以及各门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中所处的地位,制定出全校课程建设目标,对课程及其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这条主线,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2强化系列课程建设 系列课程包括主干课程和分支课程,以主干课程适应学科的发展,以分支课程适应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由他们参与开展各学科和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合作,切实解决系列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前后衔接和专业课的内容更新等问题。主干课程为必修课,分支课程为选修课、讲座等,加

6、大选修课的比例,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学习兴趣。各种选修课程的安排相对不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而是根据专业需要和教育的不同 阶段,分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利主干与分支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形成主体交叉,有利于主干课程的发展和各课程的相互贯通。3合作建设课程是课程体系改革重点 要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就要加强素质教育,增设素质教育课程。而目前文化素质教育的选修课课程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相关学科和师资,因此,我们要与综合性院校合作,加强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选修课程的建设,并采取促建的办法,以校际间、学科间学术交流为主进行合作。要处理好针对性与适应性的关系,通过与综合性或多学科性大学联合开课或交流

7、授课, 进一步丰富选修课教学内容,形成历史、哲学、 社会科学、语言文学、艺术类和自然科学专业选 修课。三、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师课程建设需要 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热心教学工作,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是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培养21世纪人才的可靠保证。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列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 养师资”的原则,制定和实施我校“人才培养工 程计划”,设立主讲教授和主讲教师制,

8、采用校内外培养并举,以校内培养为主的策略,加速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应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鼓励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在投入教学时,给予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保证。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一支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 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 的培养提高,注意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发挥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教学研究活动,将老教师的作用与中青年教师培养相结合,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学术活

9、动,沟通信息,加强协作,更新知识,增进学科间的校际间的交流,通过校内外各种培训班培训,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师科研思维能力,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质量;通过实行真正的教师聘任制,引入竞争机制,创造良好气氛,使广大教师积极承担教学工作。四、严格课程建设的管理,开展教学评估1促进课程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课程建设档案,认真研究,分析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达标程序、成绩与问题。要加强课程建设和其它教学基本建设,通过教学督导、教学考评、教学检查观摩、教学追踪测评、检查评比、听课评课、听取学生意见、考试成绩分析和人员

10、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从教学基本环节抓起,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教学管理,增强各课程的管理意识,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2加快题库建设,建立严格规范考试制度 考试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反映教师知识水平。在考试中围绕命题中心环节,真实反映教与学的情况,试题必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准确性;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在考试中要改变过去单纯的课程考试,逐步增加实践考试所占比例;加强考试管理,做到“三 严”,即严格考试、严格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 准;加强考试分析和考试监控。今后将采取购进 题库软件与自行出题相结合,进一步扩增题库量,加快实施教考分立。3搞好课程建

11、设,健全评估制度 课程质量评估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开展课程评估是做好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评估目的是为了保证本科教学质量,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开展对课程的硬件和软件的评估,可以了解课程建设的进展情况,把好课程建设质量关。通过课程评估和对合格课程的检查验收,为制定重点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规划提供依据。学校、系主管教学工作的部门领导和教研室主任要亲自抓好这项工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保证。同时,成立校、系两级教学评估指导小组,其成员由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他们将承担重点课程、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的指导、论证和评估工作。在课程评估过程中,要抓好三个环节:(l)根据课程建设目标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学校根据省普通高校课程建设暂行办法中合格课程,优秀课程基本条件。(2)紧紧围绕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状况,教学质量水平,教学管理水平。(3)注重自评自检在课程评估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评价观,要求重点课程建设单位根据本课程建设情况,如实写出自评自检报告,经系和校专家组评议,保证评估质量。综上所述,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就能总结经验把课程建设抓出成效,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