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气象知识网络竞赛试题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36844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气象知识网络竞赛试题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年气象知识网络竞赛试题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年气象知识网络竞赛试题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年气象知识网络竞赛试题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气象知识网络竞赛试题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气象知识网络竞赛试题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2017年气象知识网络竞赛试题2017年气象知识网络竞赛试题第一题、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xq的哈密瓜之所以甘甜主要是因为()。 A.气候干燥 B.气温日较差大 C.雪水灌溉 选择答案:A B C 2 下面哪一组属于气象能源() A.风能、太阳能 B.风能、核能 C.水能、太阳能 选择答案:A B C 3 我国下一代也是新一代气象静止卫星是什么系列? A.风云二号 B.风云三号 C.风云四号 选择答案:A B C 4 旅游者初到拉萨,容易出现头晕等不适应反应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大气含氧量较少 B.该地区空气干燥 C.该地区风速较大 选择答案

2、:A B C 5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以上。 A.50% B.60% C.70% D.80% 选择答案:A B C D 6 世界气象组织(WMO)是促进世界各国气象业务往来合作活动的政府间国际机构,它的总部设在? A.美国 B.英国 C.瑞士 选择答案:A B C 7 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他们对能见度都有影响,区别依据是() A.颜色 B.水平能见度 C.湿度 选择答案:A B C 8 我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也是我国物候学研究创始者是( )。 A.叶笃正 B.竺可桢 C.涂长望 选择答案:A B C 9 按照国际上统一使用的台风命名法,当一个台风()时,其名称会被从命名表

3、中删除。 A.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和影响 B.名字不好听 C.影响太小 选择答案:A B C 10 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为人类构筑安全屏障的气体是() A.臭氧 B.二氧化碳 C.氦气 选择答案:A B C 11 下述哪句属于形象地表述了山地气象的特点()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B.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选择答案:A B C 12 台风中心叫台风眼,这里天气()。 A.晴朗 B.大风 C.暴雨 选择答案:A B C 13 201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 )。 A.天气气候与健康 B.观云识天 C.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选择答案:A B C 14

4、 避雷针是()发明的。 A.林肯 B.富兰克林 C.约翰逊 选择答案:A B C 15 为防雷击,户外避雨不宜在()下避雨,同时也要远离高压线和变电设备。 A.汽车里 B.桥下 C.大树下 选择答案:A B C 16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造成损失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 B.干旱 C.洪涝 选择答案:A B C 17 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是利用()这一天气现象来克敌制胜的。 A.雷电 B.风 C.雨 选择答案:A B C 18 人们在春秋着装通常说“春捂秋冻”是()。 A.适应天气气候变化的总结 B.没有科学道理 C.研究成果 选择答案:A B C 19 大气垂直向上,哪一个量的值

5、是一直减少的?() A.风速 B.温度 C.气压 选择答案:A B C 20 百叶箱内的温度计超过()度即为气象上所说的高温日。 A.34 B.35 C.36 选择答案:A B C 第二题、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21 从人的因素上来考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 A.人口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B.人类破坏森林植被,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 C.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D.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资源短缺 选择答案:A B C D 22 遇洪水应该( )。 A.尽快撤离到高处如楼

6、顶避险 B.不要爬上带电的电线杆、铁塔 C.及时关闭电源、煤气 D.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游泳逃生 选择答案:A B C D 23 雷鸣电闪时在室外的人,为防雷,应该()。 A.在大树下躲避 B.到低洼趴下 C.不要打手机 D.可以在汽车里躲避 选择答案:A B C D 24 道路结冰,作为学生应如何应对?() A.过马路要服从交通警察指挥疏导 B.建议少骑或者不骑自行车上学 C.不要在有结冰的操场或空地上玩耍 D.如果做溜冰运动,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选择答案:A B C D 25 火山按活动情况可分为哪几类( ) A.死火山 B.活火山 C.喷发时火山 D.休眠火山 选择答案:A B C D 2

7、6 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减轻高温天气的危害?() A.喝冷盐水 B.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C.多吃荔枝 D.外出时打伞、涂抹防晒霜 选择答案:A B C D 27 雷鸣电闪时,处在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室内的人,为防雷,应该()。 A.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 B.在室内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 C.在房间里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建议拔掉所有电源 D.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选择答案:A B C D 28 发生冻伤处理要领是()。 A.迅速离开低温现场和冰冻物体,将患者移入室内 B.如果衣服与人体冻结,应用温水溶化后再脱去衣服 C.冻伤部位可以用热水泡或用火烤

8、D.加盖衣物、毛毯以保温 选择答案:A B C D 29 我国危害最大的三种自然灾害是:( ) A.洪水 B.干旱 C.地震 D.沙尘暴 选择答案:A B C D 30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是:( ) A.灾害种类多 B.发生频率高 C.分布地域广 D.造成损失大 选择答案:A B C D 31 以下属于长江流域的 三大火炉的城市是() A.南京 B.武汉 C.合肥 D.重庆 选择答案:A B C D 32 看到人工增雨作业后落下的火箭残片,错误做法是( ) A.报告当地政府部门 B.报告当地气象部门 C.作为收藏品个人保管 D.打磨成光滑的便于佩戴的饰品 选择答案:A B C D 33

9、 二十四节中每个节气相隔约为15天,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其中排在月初的节气为“节气”,排在月中或月末的节气为“中气”,下面属于“中气”的是( )。 A.雨水、春分、谷雨、小满 B.惊蛰、清明、立夏、芒种 C.夏至、大暑、处暑、秋分 D.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 选择答案:A B C D 34 在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建议停业、停课(除特殊行业) B.举办大型集会 C.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 D.召集学生在空旷的户外围成圆圈 选择答案:A B C D 35 中暑现场急救要点是(

10、)。 A.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敞开衣襟 B.喝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可以服用人丹或十滴水等 C.呼吸困难者,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D.严重中暑昏迷不醒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抢救,并及时送医院 选择答案:A B C D 36 突遇泥石流来袭时应该( )。 A.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跑 B.顺沟方向往上游跑 C.顺沟方向向下游跑 D.不要惊慌,迅速拨打求救电话 选择答案:A B C D 37 当同学们去野外郊游遭遇暴风雪怎么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想办法发出求救信号 B.夜晚挖雪洞过夜 C.尽量多活动 D.设法摄取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 选择答案:A B C D 38 古人说“一

11、日不见如隔三秋”,其中关于“三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指的是农历的七、八、九月份 B.古人把“三秋”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 C.“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D.“三秋”代指秋天 选择答案:A B C D 39 遇城市雨涝,百姓应该( )。 A.关闭电源、煤气 B.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 C.千万不要贪恋财物,应及时撤离危房 D.千万不要游泳逃生 选择答案:A B C D 40 形容“雪”这一天气现象的古诗有:(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D.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选择答案

12、:A B C D 第三题、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41 冬季影响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冷空气均来自西伯利亚。 选择答案:正确 错误 42 季风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 选择答案:正确 错误 43 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 选择答案:正确 错误 44 气象灾害是指因光、热、水、气等气候因素异常变化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 选择答案:正确 错误 45 一天中早晨的空气最新鲜。 选择答案:正确 错误 46 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气象日。 选择答案:正确 错误 47 彩虹通常是白天雨后出现的,在夜间不会出现。 选择答案:正确 错误 48 安徽地区夏天白昼时间比冬天长。 选择答案:正确 错误 49 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物质。 选择答案:正确 错误 50 生活在北极的人不会感冒。 选择答案:正确 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