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集体无意识文献综述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6248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荣格集体无意识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荣格集体无意识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荣格集体无意识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荣格集体无意识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荣格集体无意识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荣格集体无意识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荣格集体无意识文献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荣格集体无意识文献综述【摘 要】卡尔格式塔夫荣格,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于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理论并创立了分析心理学。集体无意识的理论博大精深,为心理学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对于集体无意识的探索研究,荣格投入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关键字】荣格 集体无意识 原型 原始意象 本能卡尔格式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1】。有人认为“他独树一帜的心理学理论及类型理论赢得了当时乃至今天世人的普遍认同和赞誉,从而成为了与弗洛伊德比肩而立的世界级心理学大师”【2】。荣格的贡献是极其重要的,这已是毋庸质疑的了。“荣格以集体无

2、意识概念和原型理论奠定了他在20世纪人文科学中的杰出地位,其理论概念和观点已被广泛应用,且影响极大【3】”。一、集体无意识的提出荣格在弗洛伊德个体“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4】。无意识现象是存在的,它不仅为精神分析所证明,也作为心理学概念被人们所接受。对无意识的研究,并不始于荣格,也不始于弗洛伊德。从历史上说,在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谈到人的记忆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及过无意识问题;后来莱布尼兹在对统觉、微觉的探讨中,实际触及到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问题;19世纪赫尔巴特提出“意识阈”的概念,并对无意识冲破意识阈上升为意识的状态进行了分析;飞希纳用海上冰山来比喻人

3、的心理现象的隐与现,已经露出类似弗洛伊德关于意识领域结构分析的端倪。到了弗洛伊德,深入揭示了人的精神结构,提出了意识的几个不同层次的观点,使得无意识不再仅仅被视为一种偶然出现的心理现象,而视为人的心灵世界中一个未被发现的新天地,从而把无意识的研究真正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东方,不管是中国哲学中的道、释、禅,还是印度的瑜伽,都程度不同、形式不同的触及到类似无意识的问题,对此荣格特别地予以关注【5】。 虽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是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来的,但有着绝对的区别。有人谈到:荣格在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中,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与他的集体无意识概念作了

4、区分:“最初,无意识概念仅限于指那种受到压抑的或遗忘的内容状态。对于弗洛伊德来说,虽然他看到了无意识这一概念具有古老的神话色彩的思想形式,他仍然赋予无意识以完全个人的特性。”“或多或少同于表层的无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性,我把它称为个人无意识,但这种个人无意识有赖于更深的一层它并非来源于个人的经验,而是先天地存在的。我把这更深的一层定名为集体无意识。”无意识之于个人称为“情结”。当荣格对于个人无意识即情节的概念不能概括他对人的心灵的发现时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假设。他假设在人的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之下,有着更大的、更重要的集体无意识的存在。也就是说,在人的心理结构的探索中,荣格在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基

5、础上又开掘出一个新的更大的层面。霍尔曾对此有道描述:个人无意识有一种重要而又有趣的特性,那就是,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心理丛,荣格称之为“情结” (Complexes)【6】。情结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呢?最初在弗洛伊德的影响下荣格倾向于相信情结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创伤性经验。荣格不可能长期满足丁这样一种解释。他后来意识到情结必定起源于人性中某种比童年时期的经验更为深邃的东西。这种更为深邃的东西究竞是什么?在这样一种好奇心的鼓舞下,荣格发现了精神中的另一层次,他把它叫做“集体无意识”【7】。荣格谈到集体无意识的来源时,认为, “它是集体的、普遍的、非个人的。它不是从个人那里发展而来

6、,而是通过继承和遗传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构成的。原型只有通过后天的途径才有可能为意识所知它赋予一定的精神内容以明确的形式。”按照荣格的解释,“集体无意识”具有超个体的“集体”的性质它是种族的共同的心灵的遗留物。它不是个体在后天经验中获得的,而是本能遗传的。它不为个人所觉察、所意识然而却处处制约着个人的精神、心灵和行为方式【8】。 这就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提出,他有一个基本的目的,即:为建立自主精神基础上的心理学寻找根据。为此把无意识这一人的非理性的精神现象视为人性的本原,把假设的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由先天决定的精神本能。他的一系列观点和论证在总体上都依存于这一目的。为了同样的日的和理

7、论的需要,他避免把集体无意识解释为一种对某种精神现象的“不能”意识,亦即避免从心理功能的角度占解释,而是把它解释为一种人人天生具有的心理结构,解释为人格的组成部分【9】。二、所谓集体无意识及其构成什么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呢?对此,荣格没有提出明确的定义,这一术语散见于他众多的著作之中。荣格在1917年首次描述这个古老的、普遍的,同时又无所不在的深层精神时说:“集体无意识,作为人类经验的贮存所,同时又是这一经验的先天条件,乃是万古世象的一个意象。”所以,集体无意识首先是一个客观事实。它是意识的终极体现,是人类心灵中仍旧活跃着的先祖的经验。一直到20世纪初,在描述集体无意识时,荣格始终强调它是建立在

8、集体观念的基础上,并以“生命驱力”为前提。后来,他又强调集体无意识是由“本能及其相关物、原型的总和”组成。到了1928年,荣格将集体无意识描述为包含“在每一个个体大脑结构中更新的人类进化的整个精神遗产”。从大脑的一致性中,荣格推演出新的集体无意识假说,即人的集体无意识“包含了从祖先遗传下来的生命和行为的全部模式”。这样,作为遗传原型观念的潜在物,原始意象和本能应是以原型的形式预先形成在大脑之中的【10】。集体无意识,它是心理中与个人无意识有区别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并不取决于个人后天的经验。个人无意识由那些曾经一度被意识到后来又被忘却了的心理内容所组成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在人的整个一生中却从未被意识

9、到。集体无意识是一个储藏所它储藏着所有那些通常被荣格称之为原始意象(primordial images)的潜在的意象【11】。原型、本能、原始意象三个概念,是荣格从不同角度对集体无意识的界定,他们共同揭示了集体无意识作为人类心灵规律存在的必然性。总结荣格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荣格界定的集体无意识实际上是指有史以来沉淀于人类心灵底层的、普遍共同的人类本能和生命遗存。这种遗存既包括了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也包括了文化历史上的文明的沉淀。它们以原型的构成存在着,表现为原始意象【12】。在荣格看来,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基本结构,是其基本构成内容。原型这个词的意思是最初的模式,所有与之类似的事物都摹仿这一模

10、式。它与prototype是同义饲。荣格几乎将他整个后半生都投入到有关原型的研究和著述之中。荣格说:“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楼刻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之中【13】。原型是人类祖先在于千万年内的生活经历的产物,也是前人类甚至人的动物祖先的生活经历的结晶【14】。在荣格看来,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的普遍形式。原型是领悟(apprehension)的典型模式。每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是在与原型打交道而不管是否能够从中认识到神话的特征【15】。 与原型一样,原始意象对集体无意识的假设至关重要。原始意象与原型,其涵义比较含混和接近,但又是有区别的。

11、大体说来,原始意象与原型的区别,有些相当于康德的“构架”与“范畴”的关系。荣格认为:那些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实际上是原型的“自画像”。这些“自画像”具有象征和“摹本”的性质。“象征”和“摹本”是可以有种种变化,它们所象征和“摹本”的原型是不变的【16】。原型是永远看不见摸不着的。原型虽然没有固定的意象,但是却有形成某种形象的潜质,所以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将它和些具体特征结合,形成一个意象。这个意象叫做原始意象。不同的形象可以代表同一原型。同一个原型的形象虽不固定,但是它给人的感受或它的“性格”却是较为固定的【17】。再一个就是关于本能了,荣格认为:本能和原型共同构成了“集体无意识”。本能本质上是一

12、种集体现象,也就是说,是一种普遍的、反复发生的现象,它和个人独特性没有任何关系。再我看来,如果不考虑原型,本能问题就不可能从心理学角度获得处理。因为,在最深处,本能和原型是彼此决定的。我们最好还是不要从我们自己身上而是从动物或原始人的身上来观察本能。人的行为受本能影响的程度远远高出于通常的设想,而我们在这方面却极大的倾向于使自己的判断变得虚假这同样也是由本能的夸大作用造成的。本能是典型的行为模式,任何时候,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反复发生的行为和反应模式时,我们就是在与本能打交道,而无论它是否与直觉的动机联系在一起【18】。对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理论,有人批判有人赞誉。集体无意识的假设确实是不容易

13、用科学的方法具体研究证明与体现出来的。荣格虽然通过词联想法、梦的解析、神话的分析、精神分析等方法来证明他的集体无意识的存在,但很多人是不相信不信服的。本人是十分欣赏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的。他的理论解释了许许多多科学及其他心理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东西。荣格是走在时代的前沿的,就是今天的人们也还是只能尽力追逐在其后的。荣格是孤独的,仍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去追上他的脚步。注释【1】冯川编. 冯川.苏克译.荣格文集【M】.改革出版社,1997(4)1【2】荣格著.李德荣编译.荣格性格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8)1【3】程金城著.原型批判与重释【M】.东方出版社,1998(2)5【4】程金城著.原型

14、批判与重释【M】.东方出版社,1998(2)55【5】程金城著.原型批判与重释【M】.东方出版社,1998(2)5556【6】程金城著.原型批判与重释【M】.东方出版社,1998(2)58【7】霍尔等.荣格心理学入门.三联书店出版,1987(5)38【8】程金城著.原型批判与重释【M】.东方出版社,1998(2)59【9】程金城著.原型批判与重释【M】.东方出版社,1998(2)59【10】荣格著.李德荣编译.荣格性格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8)1516【11】霍尔等.荣格心理学入门【M】.三联书店出版,1987(5)4041【12】荣格著.李德荣编译.荣格性格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8)16【13】霍尔等.荣格心理学入门【M】.三联书店出版,1987(5)【14】朱建军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刘话技术【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7)117【15】荣格著.李德荣编译.荣格性格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8)17【16】荣格著.李德荣编译.荣格性格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8)1820【17】朱建军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刘话技术【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7)117【18】冯川编. 冯川.苏克译.荣格文集【M】.改革出版社,1997(4)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