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心理学专题文献(1)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6243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心理学专题文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艺术心理学专题文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艺术心理学专题文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艺术心理学专题文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心理学专题文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心理学专题文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病艺术、心理、社会课题成立前提与情境精神病的病因关于精神病的病因,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到目前为止,依旧尚未充分阐明。医学上对“精神病”的定义和治疗手法一直争议重重,所以迄今为止,精神病都是“病因不明”的。而目前用于治疗的药物成分大部分是神经阻断剂,都只是克服了精神病的表现症状,对于患者的神经系统有很大的伤害。也许我们曾想象过精神病院里“群疯乱舞”的情形,但如果你以正常精神状态进入精神病院,你看到最多的也许只是顺服而安静的病人,这便是神经阻断剂的药效,医学的发展现状只能对此表示无奈。 目前精神病病因学的研究中大致有如下观念:一、单因论和多因论单因论:现代精神病学创始人克

2、雷丕林 (Kraepelln,1856-1926)在精神病的病因上,认为一定的病因导致一定的疾病,即每个相同的疾病病例,应有相同的症状、相同的病程和转归、相同的解剖改变。多因论:Willis等提出精神分裂症是心因和体因两者共同作用的多因论。认为这两种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对有机体产生影响。也有的提出发病机理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躯体内部的改变,即体液的改变。Tame r等认为精神分裂症以生化改变为中间过程,各种躯体或心理因素诱发导致共同的生化改变,是谓多因论二、条件论和决定论条件论:条件论者提出精神疾病不是某些单一病因所构成的。而是一组发病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机体不具备某些特定条件时,病因就不起作

3、用,也就不会发病。疾病的产生不取决于病因,而取决于各种条件的影响,其中包括机体内部条件。MeJer学派(1950)的精神生物学的观点,将心理的、社会的、遗传的和器质的等等各种病因等同起来。认为精神疾病是这些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综合因素不分主次,以同样的方式共同对机制产生影响。决定论:即因果决定论。决定论承认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中,必须分清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因素,只有其中主要条件才是事物变化的病因,主要因素才能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三、内因论和外因论田村幸雄(1944)在精神医学的精神病病因学中提出素因和诱因两大类,素因即意味着素质因素,是指个体内部存在着易患精神病的

4、一定基础,列举了遗传、气质、体型、文化和发病年龄等。诱因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心理、环境和社会等因素下可诱发,就是在素因的基础上由于外界一定条件下的诱发而产生精神病。俊明(1984)将精神病病因分为内因性、外因性和心因性。心因性包括外因性。内因性以遗传为主因,外因性以环境为主因,即遗传和环境为相互关系。内因性是发病的基础,是特异性的,并非一定起作用,此时要有外因和心因参与方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由外因性或心因性发病时,外因性或心因性是特异性的,起着主导作用,此时遗传因素非特异性,起着次要作用。内因性和外因性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是相对的。纵观目前对于精神病的病因学探讨可见,精神疾病的病因可分为

5、两类:一是生物学因素,是指素质因素或内因;二是心理社会因素,是指心因和外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体型、性格、性别、发病年龄和器质性因素等。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应激的生活事件、应激的自然灾害和环境、文化、移民、难民以及旅途等因素。即精神疾病的发生是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两者因素在不同精神疾病中各有偏重。如某些精神疾病以某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些精神疾病以另一种因素起决定性影响,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关于精神病外因的思考除却关于如何延展课题的思考我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精神病的外因,即心理社会因素来展开的,探讨这个外因中所涵盖的社会、心理、艺术之间的交互关系,以找到隐匿于这些关系

6、中的社会问题。不过,出于对艺术的怀疑,我对于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艺术治疗法(艺术介入精神病,治疗精神病人,在造型艺术方面主要方式是材料绘画)不持太多肯定的看法。国内(郭海平癫狂的艺术中国精神病人艺术报告)国外(蒂姆里芬斯/古川万里)我都查过有当代艺术家进入精神病院,以艺术/艺术家与精神病之间的关系为基点进行艺术活动,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做法(喜不喜欢针对的是行事方式,并不针对其作品好坏评价),所以在课题规划上会把这些行为当作社会现象来观察,而不做问题的解决方式来看待。我的看法是这个方式没有错,但当代艺术自身的发展(尤其在国内)就还有很多问题,艺术家介入社会并没有错,错在冒然之中失去了对度的把握,

7、尤其是当对象是精神病患者时,我以为保有更多的悲悯之心才是问心无愧的。当现象清楚的将问题显出时,人自然就会明白该怎么做。10月底的时候,我还在忙与查找关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之间交互关系的资料,我的思维方式总是倾向于去查找关系,而没法停在一个具体的点上,而我终是知道我需要一个问题来表达这些关系。在看一篇研究精神病史的文章时我发现了这样一个事例:美国一位研究精神病史的学者,统计了英法德美等国家精神病档案之后,发现各类精神病在不同时代发病概率是不一样的。十八、十九世纪,精神病发病比例最高的是歇斯底里症,到了二十世纪精神分裂症逐渐占了主要比例,尤其到了二次大战后,精神分裂症成为精神病中最常见最流行的精

8、神疾病。导致这现象的原因,这位学者解释说,不同时代面临的精神压力是不一样的。维多利亚时代是道德压力严厉的时代,过度的道德压力使得人正常情感得不到满足和宣泄,有些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就容易患歇斯底里症。二十世纪,人类分裂为两大阵营。这一分裂不但表现为东西方之间的对立对抗,也表现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社会甚至家庭亲人之间。最能代表二十世纪分裂特征的就是原子分裂带来的核爆炸。观念上对立分裂的压力,使得二十世纪精神病发病率的对应表现就是精神分裂症的流行。从这一统计资料我的推论是,一个时代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病等于是在宣告这个时代出了什么问题。就此而言,精神病具有预言的作用,可惜这种预言难以被当时人领会,并且使

9、预言者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出于专业使然,我将不同时代文学艺术发展情况和精神病发病率作了一个粗略的平行比较,不想得出一个有趣的发现:在道德高压的维多利亚时代,文学艺术的创作风格开始盛行个性主义,无论音乐绘画还是文学,都兴起反叛精神。音乐上有以贝多芬为代表的个人英雄主义、绘画上有印象派的诞生,文学上不但着重个性描写,而且大胆表现当时社会道德所不允许的偷情故事。到了二十世纪,文学艺术的贡献主要在于促进了文化多元观的发展和流行。尤其是文学,深刻揭露了人类生存处境的荒诞荒谬,对分裂对立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进行了锐利的批判。由此,会明显的看到艺术,时代(一段时空中的社会),精神病之间相互纠缠的关系。当

10、然,如果没有具体的事证,这样的发现就有点像个巧合。为此,我去找了福柯的癫痫与文明、拉斯其的自恋主义的文化(从心理学角度写西方现代文化),肖特的精神病学史:从收容院到百忧解,余凤高的精神病文化史来看,这几位学者均是以一种融合的视角来看待精神病、文化/文明、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揭示他们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里潜伏的问题,尽管他们并没有将艺术置于其中,尽管有些结论失于偏颇(福柯对与“愚人船”的失实描写),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将精神病用来反映社会问题的想法都与我的思考相吻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精神病的病因问题上都过于强调了社会与文化性的因素,以至于最后完全将其归为社会的问题,在癫痫与文明

11、尤为如此。而我将自己对于精神病病因的理解放在一开始说,就意在提醒自己,虽然是以精神病的心理社会诱因为自己的课题落脚点,但我不希望在这个问题上走得过于偏颇。一、精神病社会or社会问题“精神病”是指精神上有病的人。但精神上是否有病,实际上是说这个人的精神是否逾越一个时代大多数人所能容忍的行为底线。人类精神是自由和多元的,精神在理想的意义上应该是一种灵魂自由想象和漫游的状态,人类精神向何处走都是它自身的一种选择,没有对错和正常与否。精神本身并不存在是否有病的问题。所以,精神病这个词带有一种多数人的精神排他性的专制色彩。实际上,没有一种精神是可以称作有病的,只有精神不适应主流社会的失常者或者行为失控者

12、;而将自己界定为正常群体的多数人只是将自己的精神控制在这个主流意识形态中的群体,不管这种控制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盲从。精神病作为一种社会病或者说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根源、发展状态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都有紧密的联系,因为它是人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所生出的病或者说所表现出的异常精神状态,而不仅仅是从人的自然生理属性上。医学上对“精神病”的定义和治疗手法广受争议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精神病都是“病因不明”的,目前用于治疗的药物成分大部分是神经阻断剂,只是克服了精神病的表现症状,对患者神经系统却有很大伤害。 1、社会对于精神病的判定、处理、看待的方式所反映出的社会/文明的问题。 A、生出的病社会 A、正常群体对于精神病/精神病人的认识和态度 B、精神病人对外界的态度和反应 C、精神病医生(社会委派来处理精神病的群体)对于精神病的界定、认识、治疗方式 2、精神病自身的发展状态(频率、速度、规模)对社会的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