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新中国六十年的记忆--服装大变迁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4217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穿越新中国六十年的记忆--服装大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穿越新中国六十年的记忆--服装大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穿越新中国六十年的记忆--服装大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穿越新中国六十年的记忆--服装大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穿越新中国六十年的记忆--服装大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穿越新中国六十年的记忆--服装大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越新中国六十年的记忆--服装大变迁(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穿”越新中国六十年的记忆服装大变迁起点。1949年,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起点,中国的一切仿佛都从这里重生。回首60年,我们看到了曲折、看到了飞跃、看到了辉煌,同样也看到了共和国人的成长。服饰,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认同,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对服饰的触觉是跑步前进的。回顾服饰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回顾中国的发展以及国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也许今天的我们回看过去日子,会觉得有一点点的好笑,甚至是有一点点的滑稽,但是它见证了前三十年中国人民在艰苦条件下的积极乐观和后三十年在与世界对话时的自信和张扬。1949-1959 着装也是一种政治态度:中山装 列宁装 布拉吉这是一张开国大典时的照片,照片中的长袍马

2、褂只占据着一个小小的角落,西装领带也不成气候,占领着时代舞台的依然是标志着封建王朝溃败的中山装。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便以这种服装来表达对新时代的热爱。于是中山装成为新中国一款标志性的服装,甚至曾一度被世界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服”。 建国初期,苏联与我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两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十分密切。随着两国友谊的不断增加,一时间,从苏联流传过来的列宁装、干部装、乌克兰式套头衬衫、布拉吉以及苏联大花布等服饰成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倍受喜爱的服装。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苏式服装渐渐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这段历史却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列宁装与八角帽流行一时的布拉吉1

3、9591965 缝缝补补又三年: 布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党中央号召的精神在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生活必须品和日用品按票证限量供应。特定时刻票是各种票证在百姓手中另一种版本的人民币。那时候只要是一件衣服,也不管是适合什么性别什么尺寸,都能被穿在身上。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的,儿子穿老子的,甚至是女人穿男人的。老百姓尽量挖掘每一寸布的利用价值,如果谁要是过年的时候能穿上一件新衣服,那毫无疑问是那时的大款。知青的工作装,男性化的女装,也许那个年代的服饰不需要性别。19661972 不爱红装爱武装:军装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

4、真正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有人说:文革是政治风潮在服饰领域进行的专政。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服装逐渐盛行为款式一致、色彩单一,不分男女,不分职业的军装!那时无处安放的青春 有的“赶潮流”的年轻人从老一辈的箱底里找,有路的军干、高干子女则托家里设法搞一两件,有的则通过交换获取,实在没有办法的就在店里买绿色的布自己做。虽然是当时的“山寨版”,但总比没有的好。当时典型的红卫兵装扮是这样的:草绿色军服军帽、宽皮带、毛泽东像章、红色语录本、草绿色帆布挎包。所谓的“不爱红装爱武装”,即此也。那个年代,最有中国

5、特色的婚纱六十年代的黄挎包人手一个,成为了现在电影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怀旧道具,甚至是一种时尚的标签。而那个时代的黄挎包却无一例外地装载着同样的青春、激情和梦想,它们是那么的相似,以至于从每个人口中说出的豪言壮语都那么雷同。但是,那些背着黄挎包活跃在广阔天地的知青,稚嫩却充满活力。 那个年代的时装标配:一身军装+一个帆布军包+一本毛主席语录+一个毛主席像章+一块红卫兵的袖章1973-1978 按奈不住的萌动:的确良 假领子 流行时尚其实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到了1976年岁末,服饰的坚冰逐步消融,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在历史的变革之际,更能体现所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里变化。1974年大尖领子,19

6、75年家制卡其喇叭裤,1978年蒙着尼龙布衫内衬定型棉的外套因为压抑太久的心里早已渴望服饰的改变,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奇装异服”,人们感到意外地惊喜。人们脱去暗淡灰色的外衣,穿着色彩鲜艳衣服留住美丽,同时也在用行动呼唤服饰的变革,呼唤服饰春天的到来。“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了人们的粗布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这是一种化纤布料,既不环保又不舒服,透气性差不吸汗,一碰水就容易走光,但怎么穿都不皱、不破。它鲜亮的印花让沉浸在灰暗色系十几年的中国人眼前顿时一亮。送一件“的确良”的衣服,不亚于现在一只限量版卡地亚手镯。除了赶时髦之外,这种布料风靡背后,是百姓用最简单的方法实现对美的需求。这能算是那个年代

7、的家庭亲子服吗?70年代,如果一个年轻女孩子能在蓝色工装里面翻出一角雪白的衬衫领,那就是品味和情调。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不是一件易事,但却不能阻挡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于是被称为“贫困时代的创造性发明”的假领子流行开来。假领子是用裁剪衣服剩下的零碎布料制作而成,不收布票。人们穿上假领子之后,再套上毛衣或者外套,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那个时候翻领的空姐服是多少人的梦想小资上海人的发明19791988 个性释放从模仿开始 喇叭裤 健美裤 风衣 时装表演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穿衣的禁忌才彻底被打破,但因为缺少时髦的标准做参照,便流行什么穿什么。新鲜的东西就能满足,它使我们盲目地跟着人群走,到

8、底好不好看已无需讲究,那种沉浸其中的追逐乐趣足以让压抑许久的人性得到释放。1979年4月,皮尔卡丹亲率12名模特在北京民主文化宫进行了一场时装表演,中国的时尚由此开始定义。1979年4月,皮尔卡丹亲率12名模特在北京民主文化宫进行了一场时装表演,台上的姹紫嫣红与台下的千篇一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喇叭裤可以说是80年代最流行的服饰样式,也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它动摇了这个东方大国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就和现在的效应一样。当年喇叭裤在街头的出现引起过许多人的反对和抵制。中国青年几乎在一夜之间接受了喇叭裤并迅疾传遍全国。关于健美裤相信所

9、有80后早期的人都有清晰的记忆。当时也叫紧身踏脚裤,因为裤脚处各有一个圈,穿的时候把脚伸进去踩住,这样才能达到紧身的效果。当时除了大人,小女孩也都穿,特别是学校里要排个舞练个操什么的老师都会要求穿。而早十年这种资产阶级的小脚裤有谁敢碰?即使穿了也会被当场剪破。从喇叭裤开始,花衣裳的解放大潮开始汹涌澎湃,皮尔卡丹的模特队,血疑里面的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大岛茂、高仓健,神探亨特,都成为人们纷纷模仿的穿衣偶像。其中最火的是上海滩里的小马哥,一袭黑风衣,白围脖,成为白衣飘飘的八十年代的旗帜性服装。1984年,青年们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交谊舞会。此时人们的着装已不再千篇一律。19891999 从追逐

10、别人的到显示自己的 品牌 文化衫 吊带 牛仔裤 1988年,伴随着ELLE杂志中国版的发行,仿佛一个端口打开,国际品牌如洪水猛兽般进入了中国。尽管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但真正意识开放却是始于1988年,这时政治对生活的影响逐渐淡去,大街小巷上演着全民参与的时装秀。中国女性在接下去20年间像跨过了一个世纪。一直以来以实用节约为消费模式的中国人开始主动追求“名牌”,探索“奢侈”是怎么一回事。9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意识到品牌。96年,第一代品牌进入了中国。受西方影响最初开始流行职业装,但是渐渐地觉得每天都穿得这样正式着实没有这个必要,于是大家越穿越休闲。随着70年代和80年代生人的茁壮成长,90年代

11、后期开始讲究前卫和另类,中国的服装像开枝散叶般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来自意大利的VERSACE成为第一个外来的服装品牌皮尔卡丹 华伦天奴 阿迪达斯 耐克 圣罗兰 梦特娇 鳄鱼 老人头成为那个时候被热捧的对象。 印象中中国的服装品牌从男装开始最早的T恤因为上面写着字而被称为“文化衫”。1989年的文化衫多数还接近于文化衫的原始状态:比如写有“清华大学”、“XXX协会”主要功能是纪念。90年代初出现了“别理我烦着呢”的字样横扫了中国的大街小巷,当年的报刊还辟出专版探讨这一现象。一夜间反应百姓内心的语言如“挣钱累,没钱苦”、“潇洒走一回”纷纷出现甚至发展到“此人出售,价格面议”、“求一夜情,管饭”等更为

12、争议的语言。1980年张瑜穿着牛仔裤给当年的5月刊大众电影拍了封面。从此牛仔裤才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但是真正在中国掀起热潮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只不过当时的牛仔裤还很单一,只有简单款式的大喇叭牛仔裤,或者直筒裤,只知道穿这样子的裤子就叫流行。港台明星穿,于是自己也去买来穿。现在,世界上的牛仔裤有很多已经是中国制造,国内甚至出现了发烧级的“养牛族”。有人笑言,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是和这个国家的女人肌肤暴露程度成正比的,这话咋一听很流气,但仔细想想的确是有它的道理。90年代开始大街上女人们的裙子变得越来越短,从最初的长裙几乎拖地发展到膝盖处,再到膝盖上面,最后到短得不能再短,人们称之为超短裙。超短裙

13、掀起了女人美腿的窗帘,大大方方地向世人展示了女性的优美线条。吊带裙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当时在消费者中并不流行,只是演艺明星们偶尔穿,过了一两年后才有少数时髦姑娘在海滨浴场穿着它们。姑娘们在并非很热的日子穿吊带裙,通常在外面加穿一件半透明的轻薄长裙。有些女同胞既想赶潮流又怕舆论压力,就想出聪明的方式,内穿恤外穿吊带裙。早期与现在的吊带对比早期与现在的吊带对比20002009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进入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个性的张扬,这种情绪从个人弥漫到国家。2000年随着香港影星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27套旗袍的亮相和影片在国际上的好评,国民便把目光转回到了自己身上,开始意识到民族的才是世界

14、的。从最早的引进来变为现在的走出去,这一意识变得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当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浦东召开,与会国家的领导人身着唐装相映成趣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时,打造中国民族品牌的渴望被提升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而支撑这一切的不是别的,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增长的国力和不断提高的国际社会地位。世界首脑们位中国宣传民族品牌这时候的名牌消费有了更为实惠的参考意义,消费不再是单纯的购买行为,还充斥着更多的社会情绪和文化情结。国产品牌就在这个时候伺机地被培养出来。人们不再盲目地崇拜国际大牌,开始注重实用和性价比,服饰的时尚进入了自由时代,纯粹的炫富行为反而遭到耻笑。 不过说到品牌效应,我们不得不向韩国致敬,

15、因为他们成功地向中国输入的不仅仅是一、两个韩国的品牌这么简单,而是整个大韩民族的文化。10年前,韩国人从韩剧开始向中国刮起的强劲韩流一直持续到现在。无论是服饰还是文化随处都可见韩国的影子。韩国人将自己民族服装特色成功地融入了女装的细节中,向中国女性的日常服饰渗透。韩版女装沿袭了韩国民族服装的特点,多为宽袖、高腰 明星永远是引领服装时尚的领军人物,所以他们的穿着永远是镁光灯下的焦点。40年前中国国民每天都上演集体撞衫事情,而在今天,马路上只要遇到和自己穿一样衣服的人出现就会觉得很尴尬。明星就更不用说了,撞衫的明星免不了会遭遇媒体和网友的奚落和嘲笑。不过要列全这个年代服装,T恤、蝙蝠衫、雪纺、小西装、牛仔裤、打底裤、吊带、抹胸、旗袍、卫衣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完成的。短短三十年,恍如隔世的感觉短短三十年,恍如隔世的感觉在改革初期的个体经商浪潮中,第一批的个体服装经营户最初以摊档和路边小店的形式逐渐形成了许多“服装一条街”。随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