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 期末考试试题卷a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4216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文献学 期末考试试题卷a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 期末考试试题卷a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 期末考试试题卷a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 期末考试试题卷a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文献学 期末考试试题卷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文献学 期末考试试题卷a(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中国古典文献学 期末考试试题卷(A)一、填空:(10分)1、明焦竑有国朝献征录一百二十卷,这个书名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当代人物传)。2、明代的永乐大典其原书的装订方式是(包背装)。3、我国文献由翻译而来者为数甚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方面:佛典翻译、(学术翻译)、文学翻译。二、判断(10分)1、中国古代印刷术普及后抄写仍是文献的重要流布方式。()2、清代帝王重视藏书的程度高于前代,清代藏书最盛时是乾隆时期。()3、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类书。()4、丛书的主要功用是查找辞藻。()5、当年伯希和劫走大量敦煌文献现存英国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三、选

2、择(10分)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典籍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整理发生在(B)时代。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清朝2、清代的四库七阁仿自著名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其主人范钦是(C)代人。A宋 B元 C明 D清3、线装大约明中叶兴起,沿用至清末民国间,基本上被(D)书取代。A经折装 B蝴蝶装 C包背装 D洋装4、我国古籍经史子集四分法的制度定型于(B)。A汉书艺文志 B隋书经籍志 C隋书艺文志 D四库全书总目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与史记并称西汉最伟大的两部著作的是(A)。A七略 B别录 C汉书 D世说新语 四、名词解释(20分)五厄:(5分:每一要点1分)隋代牛弘所总结的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下

3、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伪书:(1)一书的公认著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著者及时代,这书就称之为伪书。(2)不能清晰地判断一书的真伪,往往会给我们阅读研究利用古籍带来误解。(3)伪书具有史料、文学、语言学、思想等多方面价值。(4)因此,我们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著者、书名和著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5)要了解中国

4、古籍中的伪书状况,可以借助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罗根泽诸子考索、张心澄伪书通考、郑良树续伪书通考等专门著作。善本:(5分:每个要点1分,例证2分)(1)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较高的版本叫善本。(2)从文物标准来看,时代较早、稀见程度较强的版本是善本。(3)学术意义上的善本可归纳为八个字:精注精校,不缺不讹。善本是个随时间发展而变化的概念。五、文献阅读(20分)(一)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一小题2分)(二)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个要点1分)六、简答题(10分)1,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是什么?(3分:每个要点2分)文献学是通向文献宝

5、库的门径,是打开文献宝库的钥匙。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在于: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比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同时还要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不同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自己使用以外,还可供更多的人使用。2,作业典藏散佚七、论述题题(20分)(1)2分,(2)(7)每要点3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过程大致如何?(1)古籍分類的目的,一是為了查找方便;二是總結學術源流。我国古籍分类的方法大致经历的演变过程是:六分法九分法七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2)六分法。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产生于西汉。当时刘歆编撰的七略

6、,将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其类例创于刘向而定于刘歆。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原书已佚,其分类法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沿袭。(3)九分法。继承刘向刘歆分类体系而又有所发展的是刘宋时王检的七志:经典志(六艺小学史记杂传);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地域及图书);道经;佛经。七志已佚,据梁阮孝绪七录序及隋志,其分类概况如此。(4)七分法。七志之后有七录: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伎录(内篇五录)、佛法录、仙道录(外篇二录)。七录已佚,仅七录序保存于广弘明集卷三。(5)四分法。晋荀勖的中经新簿把图书分为甲(经

7、)、乙(子)、丙(史)、丁(集)四个部,李充编制晋元帝四部书目,正式确立了四分法的次序。唐初的隋书经籍志总结前人经验,采用了南北朝以来赋予四部的经、史、子、集专名。从此之后,中国历代公、私书目,大多是用被视为永制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制的。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6)五分法。清末张之洞书目答问别立丛书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七百八十九家收藏古籍的机构联合编制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共分经、史、子、集、丛五部,本质上仍是四部分类法的延续。(7)六分法。从二零零四年起,山东大学杜泽逊受国家清史委员会委托,主持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相当于艺文志。考虑到清后期西学东渐,译书甚多,借鉴晚清一些书目的做法,拟定了经部、史部、子部、集部、西学部、丛书部六部分类框架,也是从学术发展和图书的实际情况出发的。第 4 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