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件:1.4《区域经济联系》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233151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件:1.4《区域经济联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件:1.4《区域经济联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件:1.4《区域经济联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件:1.4《区域经济联系》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件:1.4《区域经济联系》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件:1.4《区域经济联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件:1.4《区域经济联系》(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湘教版 必修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第一单元,课时目标导航,课堂导学探究,基础训练达标,能力提升巩固,1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2掌握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及分析方法。 3能够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类型及其影响。,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基础梳理 1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_和_。 (2)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组织有_、东盟自由贸易协定、_、欧洲自由贸易协定、欧洲经济区、

2、东亚经济论坛、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2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特别提醒: (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通过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扩大和各个一体化组织的联合,可以推动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一方面促进了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进而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形成了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弱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从强到弱的不均衡的经济链条。,(1)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3、人才缺乏 交通落后 资源短缺 外商投资少 A B C D (2)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科技人员、运输线路、外资占全国的比重都比较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第(2)题,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 答案:(1)C (2)B,(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_;B区域_。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 资金 劳动力 技术、管

4、理 原料、燃料 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解析:第(1)题,从题干及表格数据看,A区域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大学生比例高,劳动力素质较高,同时,单位GDP能耗低,反映科技较为发达;第二、三产业比重高,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煤铁资源丰富;耕地资源较A多;人口众多,大学生比例低,则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第(2)题,从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来看,A区域可以为B区域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支持,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B区域,促进B区域经济发展。B区域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这些都可以提供给A区域。第(3)题,技术和资金从A区域流入B区域,有

5、助于推动B区域能源矿产的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答案:(1)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 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 (3)促进资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基础梳理 1地理背景 (1)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能源资源优势突出。南方水_,北方水_。 (2)必要性:有利于资源的_,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多,少,合理配置,2主要工程 (1)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黄河上游,京杭大运河,南北

6、,(2)西气东输。 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_铺设管线到_。,轮南,上海,能源结构,社会稳定,大气污染,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民族团结,(3)西电东送。 线路:分为_工程、中线工程与_工程。 原因:水能资源分布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_、_及_地区,但当地用电量少,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北线,南线,西南,中南,西北,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煤炭资源的调配为例),减少,大气污染,技术,合作探究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规划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总量为每年2.8万亿立方米

7、,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为什么还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提示: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分布不均,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北方水资源的短缺问题。,(2)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各有哪些优缺点? 提示:,归纳提升 1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特别提醒: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采取的对策,特别提醒:图示法记忆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3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于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

8、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下表:,特别提醒: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不只是考虑上海地区的能源短缺。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主要考虑到了上海地区的能源短缺、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沿线地区城市的供气及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同时,也考虑到对西部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4西电东送,特别提醒: (1)发展水电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生态具有深刻的影响。水电的好处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另外其综合效益强,如可开展航运、养殖、灌溉、旅游等。发展水电的弊端是:对流域的生态影响大,尤其是库区;移民规模大;一

9、次性投入大;还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2)框架图法直观表达西电东送的原因和意义。,(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状况 A B C D,(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缺水的局面,且东线主要为大运河,大运河航运条件会有明显改善。图中丙、丁、戊的海拔分别为10

10、m、40m、1m,因此,丁至戊河段可以自流引水,而丙至丁河段则不能自流引水。故选D。第(2)题,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后,可能导致取水处下游河段水量减少、水位降低,进一步可能产生海水倒灌入侵河道的现象,阻碍长江泥沙向海洋输送,因此排除B和C选项。长江口外海洋潮汐主要受月球引力、季风等因素影响,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几乎不受南水北调工程影响。南水北调可提高社会特别是北方人们对长江水质的关注,故选A。 答案:(1)D (2)A,(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Aa、b、c Bc、b、a Cc、a、b Db、c、a (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

11、的是(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解析:第(1)题,我国能源以煤炭、石油、水能为主,煤炭、石油主要位于北方地区,能源生产重心位于北方。南方水能资源丰富,随着西部石油资源开发和南方水能资源开发,我国能源生产总量重心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故c对应能源生产总量;相对于能源生产总量重心位置,我国经济重心位置一直偏南,长江沿线经济发达,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故a对应GDP重心;,随着改革开放后南方经济活跃度的增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向南移动非常明显,但由于重工业中心一直集中在北方,故能源消费总量重心比GDP重心位置要偏北,b对应能源消费总量,故选B项。

12、第(2)题,东海油气资源开发能使能源生产重心东移,从而缩小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的间距。故选D项。 答案:(1)B (2)D,三、产业转移 基础梳理,区际要素流动,劳动力,2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廉价资源,生态环境,劳动力,市场空间,劳动密集,高技术,资本过剩,自然资源,地区差别,合作探究 结合下列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20多年前,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珠三角搭上产业转移的快车,率先承接了亚洲“四小龙”转移过来的大批加工制造业;2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传统的人力优势、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加工制造业已难以为继。为此,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笼换鸟”的决策。,石龙镇是东莞市土地资源最少的一个镇,由于工资、地

13、价、燃料和电力等费用的不断上涨,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为了让有限的土地和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早在10年前石龙镇就开始了对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行转移。经过三次产业调整,石龙镇90%的服装企业已经转移,建材、五金电镀、塑料制品等行业也基本上全部转移出去了。现在石龙镇以电子数码、食品医药为支柱的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寸土寸金”的土地发挥出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石龙镇仅仅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按照广东省政府提出的“腾笼换鸟”的决策,珠三角的低端制造业将逐渐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有的向越南等东南亚地区转移。这些地区具有资源、地价和劳动力优势,对企业很有吸引力。 (1)珠三角地区

14、外迁的企业是哪些类型的? 提示: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企业。 (2)根据材料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地价上升。,(3)珠三角地区很多企业向外转移,根据材料分析这类产业转移后对珠三角地区有什么影响。 提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状况,改善环境质量,但也有可能增加就业压力。 (4)珠三角的许多产业逐渐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对这些地区有何影响? 提示:利:促进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增加就业;推动区域发展,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弊:加速资源的消耗;加重环境污染,人地矛盾突出;交通压力增大。,归纳提升 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

15、展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所示:,特别提醒: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加快了产业的升级换代。,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特别提醒: (1)图示记忆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原因与影响。,(2)图示法记忆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3)产业的转移,不仅包括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也包括第一产业的转移,如桑基鱼塘、食用菌、油菜、大豆等生产基地的变化等。,拓展延伸 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迁出地的原因,二是迁入地的原因。对于迁出地来说,由于劳动力价格高,地价和房租较高,人口稠密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而在迁入地,劳动力价格低,地价和房租低,环境相对好,资源丰富,使生产成本较低,在此进行生产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迁入地对工业有较高的吸引力,导致工业向这些地区转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