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二 微积累——学语文在平时 清单八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学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1831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二 微积累——学语文在平时 清单八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学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二 微积累——学语文在平时 清单八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学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二 微积累——学语文在平时 清单八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学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二 微积累——学语文在平时 清单八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学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二 微积累——学语文在平时 清单八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学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二 微积累——学语文在平时 清单八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学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二 微积累——学语文在平时 清单八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学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单八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特色说明示例赏析(1)平淡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这几句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三)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两句开头的“红”“青”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3)绚丽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诗歌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对比强烈,写

2、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4)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这几句诗直抒胸臆,反映了农夫对沉重的剥削的怨恨和控诉。(5)委婉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人本意在于表达对妻子的怀念,但是并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6)清新比喻新颖,用语通俗。山水田园诗人所作诗歌大多清新脱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

3、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其三)这首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7)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穿”“便”“向”四个字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自禁的心情跃然纸上。(8)自然语言不留雕琢的痕迹,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9)清幽清

4、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前两句写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10)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此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这两句诗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诗人充满想象,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雄奇的景象。(11)豪放直率而有气势。其特点是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大江东去,浪

5、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12)凝练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张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高洁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颖而出。(13)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使所描绘的生活画面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之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6、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全诗四联八句统统对仗,顿挫铿锵,回环曲折,显示出一唱三叹的情韵之美。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具有一种悲壮雄浑之美。仿真综合练(一)唐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注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唐突:触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

7、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被一扫而空。“扫”“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诗人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战场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解析:选CC项,“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不正确,这里是在表现东吴军队的气势。(2)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从此诗诗题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全诗八句,前四

8、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通过古人古事,抒发怀古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参考答案:怀古之情。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送别之意。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有为的期许。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也会看到当时大战留下的争斗的遗迹。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归嵩山作王

9、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B“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C“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与俗世隔绝。D读完全诗,可隐约触摸到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解析:选BB项,“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但没有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

10、,体现归隐态度坚决的是“流水如有意”。(2)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一特征。(6分)答: 解析:“诗中有画”是苏轼赞美王维诗歌的句子,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我们在赏析诗歌颈联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特别是景物的色彩、线条、构图等,要能由诗句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突出诗歌的画面美。参考答案:这两句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幅图以具有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体现了黯淡、凄凉的色彩之美。画面感突出,层次鲜明。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

11、悠闲。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像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

12、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志节坚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两人行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解析:选B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 解析:尾联说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濯缨”是化用楚辞里渔父的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同时,尾联还化用了李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