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1810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2种群的空间特征 3“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基础微点全练 1判断正误 (1)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2018全国卷,T5B)() (2)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2018全国卷,T5A)() (3)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即可(2016全国卷,T5A)() (4)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2015江苏卷,T9A)() (5)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2014江苏

2、卷,T5B)() (6)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2013全国卷,T5A)() (7)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随机取样() (8)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 2(2019河北名校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解析:选D 种群的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3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杂草的水平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D可通过建构数学模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 解析:选C 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杂草包括多个生物种群,C错误。 4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解析:选B 图甲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属于增长型;图乙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 5(2019枣庄联考)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后种

4、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 解析:选C 在自然情况下,种群一般是按“S”型曲线增长的,A正确;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零,但也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B正确;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刚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也较小,C错误;K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D正确。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试考题查欠缺 1(2017全国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

5、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解析:选B 根据题干信息“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在用样方法调查时,选取的样方过小,可能导致收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较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项不合理,B项合理。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项不合理。 2(2016全国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

6、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析:选C 利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是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每个样方的面积,获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3(2017全国卷节选)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

7、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 (2)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 解析:(1)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答案:(1)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2)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强知能补欠缺 1运用概念图熟记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2明辨种群数量特征的四个易误点 (1)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8、,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2)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 (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3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 方法 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 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调查 程序 NN1 注意 事项 随

9、机取样 样方大小适中 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调查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 标志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无影响 4样方法的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处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如图: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5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的问题 (1)调查对象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如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别的双子叶草本植物。 (2)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3)植物的大小

10、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植物为1 m2。 (4)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对于方形地块常用五点取样法,狭长地块常用等距取样法。 练题点全过关 1(2019马鞍山六校联考)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解析:选C 分别表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春节前后,我国南

11、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雄性个体来控制()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2关于种群数量调查及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一园林中蚜虫的密度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上斑马的种群数量 C对酵母菌抽样检测时,先将培养液加入计数室,再盖盖玻片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解析:选C 蚜虫为活动能力较弱的个体,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斑马为活动能力较强的个体,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对酵母菌抽样检测时,先盖盖玻片,再将培养液加入计数室,C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因

12、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正确。 3如图为甲、乙、丙三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按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由快到慢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甲乙 解析:选C 甲国家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乙国家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丙国家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比例适中,数目接近,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属于稳定型。按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由快到慢排序:乙丙甲。 深化拓展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和

13、柱形图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曲线图 柱形图 (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试考题查欠缺 1(2017全国卷,有改动)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解析:选D 根据题图,种群数量约为最大种群

14、数量的1/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有最大持续产量。与甲、乙、丙点相比,在丁点时捕获,捕获后使种群处于最大增长速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的目的。 2(2015广东高考)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解析:选D 初始阶段酵母细胞数量少,酵母菌个体之间几乎不存在种内竞争。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酵母细胞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而NtN0t为“J”型曲线增长的数学模型。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

15、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具体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由图可知,1 mL培养液中最多含12 000个酵母细胞,则10 mL培养液中的K值约为120 000个。 强知能补欠缺 1研究种群数量的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模型 前提条件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 K值有无 无K值 有K值 种群增长 率变化 种群增长 速率变化 适用范围 实验条件下或理想条件下 自然种群 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因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 3在不同图形中识别K值与K/2值 练题点全过关 1数学模型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叙述错误的是( )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倍) 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D增长速率是固定的 解析:选D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