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三步 第2讲 诗歌的形象讲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1437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三步 第2讲 诗歌的形象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三步 第2讲 诗歌的形象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三步 第2讲 诗歌的形象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三步 第2讲 诗歌的形象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三步 第2讲 诗歌的形象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三步 第2讲 诗歌的形象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三步 第2讲 诗歌的形象讲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诗歌的形象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歌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的。因此,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形象。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点,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考点一事物形象(意象)是什么由教材知回扣教材请指出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所用的意象。提示: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回之鸟。认知考点事物形象,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事物形象包括两类: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通过对某一具体

2、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如“雁”往往与两情交往、思乡念亲和孤独连在一起。怎么考由高考知1(2012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 解析:题干中的“颔联”明确了鉴赏的范围,“野菊形象”明确了鉴赏的对象。第一步,解答时要结合意象的固有内涵分析,菊花在古诗词中是高洁的象征。在这首诗中,注释的内容和颔

3、联也表明了野菊的这一内涵。另外,“在野”点明了野菊生长的地点,“幽色”点明了野菊的颜色,“妙香”点明了野菊的气味。第二步,将“物”与“人”巧妙地连接起来。野菊高洁,正是为了说明人像野菊一样,也具有高洁的品格。答题时联系菊花的常见内涵,抓住反问句,便可得出野菊的形象。参考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欣赏而减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

4、渊明的赏识。2(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解析: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作书后,诗人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参考答案:第一个“酒”出

5、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我的胸中藏有数不尽的用兵韬略,但却因找不到报国的门路而白白浪费了这些惊人的才华。我只好在醉中作草书,以酒作为旗帜战鼓,以笔作为大刀长矛,笔势奔放急骤,像是银河从天而泻一般。在端溪石砚中磨出浓浓墨汁,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转眼间,我收起书卷,又端起酒杯,如同看见了山河万里清平的气象。 怎么答内化方法一、答题方法1鉴赏方法因“物”寻“志”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

6、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鉴赏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即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在鉴赏中,要注意根据色调、色彩、时令等,辨析意象特征:(1)关注时令、色彩。古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2)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要注意修饰事物形象的副词、形容词。

7、暖色调物象,例如红花、暖阳等,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例如黑云、枯草等,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2审题、答题规范关注提问方式,答题紧扣“物”“志”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答题时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二、答题模板三、知识拓展常见意象内涵松梅菊竹寓高洁,借月把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落叶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寓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这样练创意设计读懂强化练1.下列对上面野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

8、阳有赏菊的习俗,首联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B“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C颈联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枝黄”比喻“淡黄色的野菊花”,“一枝黄”与“半山碧”色彩互相映衬,画面优美。D(衔接教材)本诗所写菊花之形象与陶诗笔下菊花之形象有区别:陶诗笔下的“菊”有献媚邀宠的一面。解析:选CC项,“比喻”应改为“借代”。2下列对上面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

9、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E(链接教材补加)这首诗和李白的蜀道难一样,都运用了贴切生动的比喻和奇特丰富的想象。解析:选DD项,第三联应理解为“在端溪石砚中磨出浓浓墨汁,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这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考点针对练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感遇十二首(其四)张九龄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注本诗大约作于唐

10、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时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做宰相,与牛仙客一起把持朝政,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美服:华美的服饰,指尊贵之人。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以大海衬托孤鸿,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B诗的三至六句以双翠鸟营巢三珠树、珍木巅上,影射李林甫、牛仙客窃据高位,终将被“金丸”射中。C“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屈原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D这首诗在结构上首尾照应,布局缜密,首尾写鸿雁,中间六句“

11、侧见”领起,写“翠鸟”的招摇及对它的警告。解析:选CC项,“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屈原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错,这里没有运用香草美人的技巧,而是运用典故,告诫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外露,就怕别人将你作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2)这首诗塑造孤鸿形象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 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写孤鸿是为了写自身。前两句写孤鸿经历风浪,遇事后小心警惕,联系注释可知,这是表现诗人被李林甫、牛仙客等人排挤出朝廷的孤独失落和内心的警惕。三至六句写双翠鸟高高营巢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自以为安乐,实际上是嘲讽李林甫、牛仙客窃据高位,不可一世

12、。然后诗人借孤鸿的口吻对他们提出警告“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外露,就怕别人将你作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两句,以鸿雁的口吻道出自己不慕名利,希望退隐之意。参考答案:诗人以孤鸿自喻,托物言志。以孤鸿的失群、寂寞象征自己被排挤出朝堂、无人支持的孤独和失落;以孤鸿的翱翔苍穹与双翠鸟的占据宝树高位做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身居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的讽刺和警告;借助孤鸿之口,流露出自己看淡名利、有意退隐的情感。 孤傲的鸿雁自惊涛骇浪的海上而来,却连护城河也不敢眷顾。但是就在连鸿雁不敢眷顾的地方,鸿雁侧目见到了两只华丽的翠鸟正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珍贵之木的高处啊,难道不怕猎人的金弹丸?身着华美服饰要担心他人的指责与打压,高明之位会让神鬼都深感厌恶。今日的我在冥冥之中遨游,那些猎人虽然渴望猎取,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呢?考点二人物形象是什么由教材知回扣教材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塑造了什么样的主人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