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福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1431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福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福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福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福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福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福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福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之“父”孔德。( )2.在教育的诸多社会职能中它的经济职能最重要。( )3.教育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两个环境圈层。( )4.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剖麻雀”指的是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典型法。( )5.社区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区教育的实践也始于此。( )6.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被称为文化传播,指文化在世代相接。( )7.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不等于学校教育不带强制性。( )8.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著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 )9.教育就是文化,文化

2、就是教育。( )10.教师社会化过程即教师继续社会化阶段。( )二、选择题1.( 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 人口流动 B. 社会流动 C. 人才流动 D. 社会迁移 2. 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 D) A. 提高行为性成本 B. 提高物质性成本 C. 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 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4. 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

3、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5.(A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 社会剧变 B. 文化革命C. 教育革命 D. 经济革命 6.( 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7.( 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 责任感 B. 环境 C

4、. 人口 D. 国际理解 8.( C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10.( 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 责任感 B. 环境

5、 C. 人口 D. 国际理解11. 学校主要成员(B )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 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12.( C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 贝塔朗菲 B. 卢斯山 C. 韦伯 D. 泰勒 13. 1907年苏扎罗在(C )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A. 斯坦福 B. 耶鲁 C. 哥伦比亚 D. 普林斯顿 14.( C )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A. 反抗行为 B. 嫉妒行为 C. 从众行为 D. 竞争行为 15.(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16.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B ) A. 师生互动独占型 B. 师生互动主导型 C. 混合型 D. 教师主导型 17.衡量人口(C )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 A. 质量 B. 文化素质 C. 身体素质 D. 心理素质 18.(A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19.( B)可将课堂控制分为

7、硬控制和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 20.(A)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 A. 美国 B. 英国 C. 澳大利亚 D. 法国三、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涂尔干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教育社会学概论_一书。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_规范性研究_和_证验性研究_的区别。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和_学生群体_的结合体。4.在教育社会学中,具

8、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_家庭_,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_集体_。5.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_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_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6.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_人口出生率_和_人口死亡率_的影响。7.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个体的社会化_。8.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_政治情感_、_政治价值观_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9.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_计划_、实施和_总结_四个阶段。100.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教科书选用权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评价手段使用权_。11.“相互关

9、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_教育与社会的某种联系_”。 12.教材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_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_”的学科。 1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_整体性、_综合性、_现实性、_实证性。 14.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有:_功能范式、_冲突范式、_互动范式。 15.理论的建构方法有:_演绎方法、_归纳法、_类比法_ _联结方法、_与经验关系。 16.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主要特点表现为:_教师行为的道德性、_教师行为的规范性教师行为的_抽象性和模糊性教师行为的自律性_。 17.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经历阶段为:_教师角色期待、_教师角色领悟、_教师角色实践 18.社会学家韦伯提出教师权

10、威的四个层面法定权威、_传统权威、感召的权威、_专业的权威 19.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_个体因素、_环境因素、人口统计因素、_组织因素。 20.群体规范制约个体的_合群行为 。群体的一致性越高,对个体的影响力相应越大。四、名词解释1.科层制理论: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建立在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上的,它体现了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按照通行的解释,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 2. 权变管理:“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这句格言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

11、权变管理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 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只能依据各种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外部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决定采用哪些适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3. 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两部分。教育制度作业一种规范系统,有四个基本要素: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备、象征的标识以及教育组织系统。4.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一个“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全面发展过程

12、 5.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7、孔德的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所谓“实证主义”是主张人类知识的唯一有效的形式乃是实证的科学,凡是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认知的东西,都是不客观的知识。实证主义反对使用抽象的哲学方法、形而上的玄思,而主张

13、采用观察、分类、对事实的测量、可以检验的假设这些自然科学界所用的研究方法。 8、实证的科学:自然科学所发展出来的科学。反对抽象的科学方法,形而上学的学思。9.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10.文化变迁: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只有当文化内容的变化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11.人口的社会变动:指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动,即人口在社会机体中的组合状况及类型的变动。12.文化传统:是一定区域、一定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人们在历史过程中生成、积累、稳定了的心理、艺术、道德、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因素与特征的组合

14、体,具有超稳定性和多层次性。13.教育的互动论:教育的互动论源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互动论。重点研究个人、小群体;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性方法,主张以理解和解释的方式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方式。米德是互动论的创始者14.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包括三层内容:教育习俗、教育规章、教育法律。 15.教育控制:教育控制的概念是从作为社会约束手段的社会控制引申出来的。广义上说,教育本身就是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制度和形式,即通过教育的社会化和选择功能进而实现社会控制;侠义上说,教育控制是依据教育规范实现的对学校成员行为的制约,使

15、之符合教育规范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因此,教育控制主要表现为形式化的和不完全形式化的两类 16.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其中教师的管理行为可以分为组织环境、确立适当的行为、防止问题发生并处理扰乱行为五、简答题1. 简述教育的生产性功能。答:(1)具有劳动力增值的功能 (2)具有科学知识增值的功能 (3)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2. 简述校园文化的积极功能。答:(1)社会化功能: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优化校园的精神环境和青年学生的心理环境,创造出具有凝聚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意识,形成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的文化形态。 (2)发展青年学生个性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锻造下,青年学生的创造力、组织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