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最全反倾销案例及分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1332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好最全反倾销案例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最好最全反倾销案例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最好最全反倾销案例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最好最全反倾销案例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最好最全反倾销案例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好最全反倾销案例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好最全反倾销案例及分析(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国外对华反倾销一直是中国出口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时的一个障碍,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出口猛增,迫于国内保护主义的压力,国外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国内的不满情绪。但目前,这些国家只能利用WTO允许的手段来加以保护,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包括反补贴、保障措施和反倾销.由于保障措施只能面对产品,无法针对某一国家采用,而在中国入世后,由于不断地降低出口退税,减少补贴,因此反倾销措施被国外越来越频繁地用来保护该国市场。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不断创出新高,这种现象应引起中国出口企业的足够重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入世后,中国连续几年成为遭

2、遇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如何应对近年来激增的反倾销案件,减少中国与主要贸易国的摩擦,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来看待,用新的策略来对待。关键词:中国企业;反倾销;问题;对策目 录第一章 倾销和反倾销的一般理论11.1 倾销和反倾销产生的经济背景以及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处境11.1.1 倾销和反倾销产生的经济背景11.1.2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处境11.2 倾销的概念及特点31.2.1 倾销的定义31.2.2 倾销的特点31.2.3 倾销的构成条件41.3 反倾销的概念及特点51.3.1 反倾销的定义51.3.2 反倾销的特点51.3.3 实施反倾销的条件5第二章 国外对我国反倾销实例研究72

3、.1中美水产第一案72.1.1 案例回放72.1.2 案例分析92.2欧盟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102.2.1 案例回放112.2.2 案例分析122.3中国彩电在欧洲的惨痛教训122.3.1 案例回放122.3.2 案例分析132.4中国浓缩苹果汁企业起诉美国商务部大获全胜132.4.1 案例回放132.4.2 案例分析152.5草甘膦反倾销:中国Vs阿根廷162.5.1 案例回放162.5.2 案例分析172.6中国新闻纸产业反倾销调查案172.6.1 案例回放172.6.2 案例分析212.7中国节能灯溃败欧盟222.7.1 案例回放222.7.2 案例分析232.8中国轴承反倾销胜诉23

4、2.8.1 案例回放232.8.2 案例分析242.9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252.9.1 案例回放252.9.2 案例分析272.10中国自行车企业遭遇欧洲反倾销案272.10.1 案例回放272.10.2 案例分析28第三章 我国应对反倾销投诉的对策303.1 中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时的问题303.1.1 企业反倾销意识淡薄303.1.2 企业自身缺乏预警机制303.1.3 企业缺少与反倾销调查部门沟通303.1.4 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企业应诉的配合不力313.2 中国企业在面临反倾销时的对策313.2.1 企业主动增强反倾销意识是当务之急313.2.2 企业面对反倾销要积极应诉313.2.3

5、 企业出口前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323.2.4 企业建立自身的预警机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323.2.5 企业加强与反倾销调查部门联系取得政府支持323.2.6 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以取得同行支持33结束语34参考文献35致谢36第一章 倾销和反倾销的一般理论1.1倾销和反倾销产生的经济背景以及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处境1.1.1倾销和反倾销产生的经济背景仅仅按照销售商以低于同类商品正常价格这一标准来看待倾销,倾销首先作为一种国内销售行为并由来已久,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行为。早在16或17世纪时,英国就已经采用这种方式击垮了外国同类产业的竞争对手,从而达到了占领国际市场并最终赚取巨额垄断李瑞的目

6、的。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倾销一词开始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然而,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德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都在对外贸易中采取了倾销的手段来获取暴利。可见,倾销是随着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经济迅速对外扩张并急切渴望巨额资本利得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贸易工具。但是,反倾销并不是随着倾销的出现而出现。直到一战前,世界上还鲜有国家提起反倾销,当然这与当时的法制背景和贸易观念有很大关系,但是更重要的联系是国家经济利益。一战后,英国等一直强调自由贸易的国家也纷纷表示反倾销,其经济学原因,在于战后各国为经济发展,保护本国工业的重建以及本国市场不受冲击而迅速利用其反倾销这一贸易武器。直到今天,反倾销

7、也始终是各国保护贸易的重要工具。1.1.2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处境1.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4.2的水平(美国这一比例为1:2.6)。 (1)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偏小,整体水平差。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920亿美元,进口额1008亿美元,贸易逆差88亿美元,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3.6%,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13.02%,是我国的3.6倍。 (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出口

8、的部门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部门。服务贸易的国别(地区)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欧盟、美国和日本,合计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服务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天津列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列。2006年,北京服务贸易占到全国服务贸易总额19%。 (3)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较大的改观。服务贸易的立法未成为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颁布的一些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仅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立法层次

9、低、缺乏协调,影响到我国服务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服务管理体制落后。目前,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些地方不符合国际惯例。 2.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 (1)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

10、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 (2)已经从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国的贸易成本,引发了贸易争端,造成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3.贸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贸风险加大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日渐增多的贸易摩擦也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已连续5年成

11、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 (1)2007年前11个月,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和保障措施等“两反两保”贸易摩擦62起。 (2)对中国商品提起反倾销讼诉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入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行列。 (3)贸易摩擦的产品和行业结构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只要他们认为危害到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品,都可以列入倾销产品的范围,从过去的原材料、简单加工扩展到现在的高科技产品,几乎涵盖我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涉及4000多种商品。美国的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相继把保护的范围由一般商品扩展到劳务、投资和知识产权等,其可诉的范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

12、趋势。 (4)涉及的金额和反倾销税率越来越大,委内瑞拉1999年决定对中国的皮鞋、人造革皮鞋和布鞋等鞋类,采取临时措施,征收300的反倾销税;秘鲁1996年立案的中国鞋,最高征收的反倾销税达到903.92;2004年2月,墨西哥经济部决定恢复对从中国进口的鞋和鞋靴零件征收165%-1105%的反倾销税。 贸易摩擦给我国出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我国产品在出口市场受到挤压,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响。1.2倾销的概念及特点1.2.1倾销的定义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

13、济合作部负责。关于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规定,如果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渠道,则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倾销是国际市场上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一般认为,当外国企业通过倾销的方式将本国企业驱逐出某个行业市场后,会利用其垄断地位抬高产品价格,谋取垄断利润。倾销行为一出现,就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发达国家纷纷进行反倾销立法加以抵制。1.2.2倾销的特点倾销通常具有以下若干特征:第一,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措施。它是由出口商根据不同的市场,以低于有关商品

14、在出口国的市场价格对同一商品进行差价销售。 第二,倾销的动机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销售过剩产品,有的是为了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出口,但只要对进口国某一工业的建立和发展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威胁或实质性阻碍,就会招致反倾销措施的惩罚。 第三,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在政府奖励出口的政策下,生产者为获得政府出口补贴,往往以低廉价格销售产品;同时,生产者将产品以倾销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从而获得在另一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并进而消灭竞争对手,再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 第四,倾销的结果往往给进口方的经济或生产者的利益造成损害,特别是掠夺性倾销扰乱了进口方的市场经济秩序,给进口方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倾销的种类:突发性倾销(Sporadic dumping),又称短期倾销(Short-run dumping),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防止商品的大量积压危及国内的价格结构,在短期内向海外市场大量地低价抛售该商品。这种类型的倾销对进口国工业的“损害”是暂时的,而进口国消费者却可以从中获取低价消费的好处,因而是无可厚非的。间歇性倾销(Intermittent dumping),又称掠夺性倾销,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了在某一海外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而以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向该市场抛售商品,待将竞争对手驱逐出该市场后再实行垄断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