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102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文件相关材料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1)粗集料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 1指标 单位 二级公路 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 30 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 35 T0317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T/M3 2.45 T0304吸水率 不大于 % 3.0 T0304坚固性 不大于 % - 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不大于 % 20 T0312水洗法0.075mm 颗粒 含量 不大于 % 1 T0310软石块含量 不大于 % 5 T0320对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 4 级 T0663所用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形状方正、扁平、针片状的成分较少。质量应符

2、合表 2 的规定。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 4 级。(2)细集料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适当的颗料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3 的规定。沥青混合料用细料质量 表 2项 目 单位 二级公路 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t/m3 2.45 T0328坚固性(0.3mm 部分) 不小于 % - T0340含泥量(小于 0.075mm 的含量) 不大于 % 5 T0333砂当量 不小于 % 50 T0334亚甲蓝值 不大于 g/kg - 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 不小于 % - T0345(3)砂本项目公路路面用砂采用机轧砂,其规格应符合

3、表 4 的规定。(4)石屑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 4.75mm 或 2.36mm 的筛下部分。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沥青混合料中,选用S15。石屑规格应符合表 4 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表 4水洗法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规格公称粒径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S15 0-5 100 90-100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5)矿粉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

4、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 7.5 的技术要求。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 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 4%。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表 5 项目 单位 二级公路 试验方法表观相地密度 不小于 t/m3 2.45 T0352含水量 不大于 % 1 T0103 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0-100T0351外观 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 1 T0353塑性指数 4 T0354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03

5、55(6)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选用 90 号 A 级沥青,所用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 6 规定的技术要求。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 1300C,并不得高于 1700C。道路石油沥青在贮存,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表 6沥青标号指标 单位70 号试验方法针入(25 0C,4s,100g) dmm 6080 T0604针入度指数 PI -1.8+1.0软化点(R&B)不小于 0C 45 T0606600C 动力粘度不小于 Pa.s 160 T062010

6、0C 延度不小于 15 T0605150C 延度不小于 cm 100 T0605腊含量(蒸馏法)不大于 % 2.2 T0615闪点 不小于 0C 260 T0611溶解度 不小于 % 99.5 T0607质量化不大于 % 0.8 T0610 或 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 % 61 T0604残贸延度(10 0C) 不小于 cm 6 T0605(7)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见表 7。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级配组成范围 表 7 通过以下筛孔(mm)质量百分率(%)级配类型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

7、075AC-13 100 90-100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4-8面层 AC-20 100 80-100 74-9262-82 50-72 26-56 16-44 12-33 8-24 5-17 4-13 3-73 稀浆封层技术要求(1)乳化沥青乳化沥青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乳化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 ;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表 8品种及代号阳离子 阴离子 非离子喷洒用 拌和用 喷洒用 拌和用 喷洒用 拌和用试验项目 单位PC-1 PC-2 PC-3 BC-1 PA-1 PA-2 PA-3 BA-1 PN-2 BN-1试验方法

8、破乳速度 快裂 慢裂 快裂或 中裂 慢裂或 中裂 快裂 慢裂 快裂或 中裂 慢裂或 中裂 慢裂 慢裂 T 0658粒子电荷 阳离子(+) 阴离子(-) 非离子 T 0653筛上残留物 (1.18mm 筛) 不大于 % 0.1 0.1 0.1 T 0652恩格拉粘度计 E25 2-10 1-6 1-6 2-30 2-10 1-6 1-6 2-30 1-6 2-30 T 0622粘度 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 s 10-25 8-20 8-20 10-60 10-25 8-20 8-20 10-60 8-20 10-60 T 0621残留分含量 不小于 50 50 50 55 50 50 50 5

9、5 50 55 T 0651溶解度,不小于 97.5 97.5 97.5 T 0607针入度(25) dmm 50-20050-300 45-150 50-20050-300 45-150 50-300 60-300 T 0604蒸发残留物延度(15),不小于 cm 40 40 40 T 0605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 2/3 2/3 2/3 T 0654与粗、细粒式集料拌和试验 均匀 均匀 T 0659水泥拌和试验的筛上剩余 不大于 % 3 T 0657常温贮存稳定性:1d 不大于5d 不大于% 151515T 0655注:1 P 为喷洒型,B 为拌和型,C、A、N 分别表示阳离子

10、、阴离子、非离子乳化沥青;2 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3 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4 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 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 1d 的稳定性;5 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 T 0656 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6 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2)矿料矿料应采用碎石、

11、轧制砾石、石屑、砂等;矿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矿料混合料在添加填料之前,其砂当量不得小于 45;矿料的级配应符合表 9的规定。稀浆混合料技术指标 表 9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级配类型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ES-2 100 95-100 65-90 45-70 30-50 18-30 10-21 5-15注:高性能稀浆封层摊铺机是指具有自动计量并带双轴搅拌器和双向布料器的稀浆封层摊铺机。(3)填料水泥、熟石灰、硫酸铵、粉煤灰均不得含泥土杂质,并应干燥、疏松,没有聚团和结块,且小于 0.07

12、5mm 的颗粒含量不应小于80%。矿粉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在选择水泥、熟石灰和硫酸铵等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时,应便于稀浆混合料的拌和、摊铺和成型,保证封层的整体强度。(4)水稀浆封层用水可采用饮用水。(5)添加剂添加剂可采用液体或固体的材料,并应与矿料等拌和均匀。采用添加剂不得损失沥青和混合料的整体强度。2 各结构层混合料技术要求2.1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0、表 11 的规定,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实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表 表 10试验指标 单位 二级公路击实次数(双面) 次 50试件尺寸 mm 101.6

13、mm63.5mm深约90mm以内 % 36空隙率VV 深约90mm以下 % 36稳定度MS不小于 KN 5流值FL mm 24.5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设计空隙率(%) 26.5 19 16 13.2 9.5 4.752 10 11 11.5 12 13 15石料间隙率VMA(%)不小于3 11 12 12.5 13 14 164 12 13 13.5 14 15 175 13 14 14.5 15 16 186 14 15 15.5 16 17 19沥青饱和VFA(%) 5570 6575 7085注:对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流值可适当放宽。沥青

14、混合料技术性能指标要求 表 11混合料名称技术指标要求的动稳定度(次/)不小于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低温弯曲试验要求的破坏应变不小于()渗水系数要求不大于(ml/min)普通沥青混合料 800 75 80 2000 120试验方法 T0719 T0729 T0709 T0715 T0730注:为满足重载车要求,在配合比设计时采取减少最佳沥青用量的技术措施时,可适当提高试验温度或增加试验荷载进行试验,同时增加试件的碾压成型密度和施工压实度要求。车辙试验不得采用二次加热的混合料,试验必须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如需要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和大于 26.5mm 的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可适当增加试件的厚度,但不宜作为评定合格与否的依据。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试验温度-10、加载速率 50mm/min 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2.2 稀浆封层技术要求稀浆封层的粘结料为乳化沥青,采用常温施工,施工时应保证各种材料配合比,正确成型期间应加强初期养护。级配矿料最大标称粒径为 4.75mm,经养护成型后最大厚度 6.48.0mm,为干矿料摊铺量为 5.48.1kg/m 2。2.3 粘层沥青、透层技术要求(1)透层技术要求沥青路面各类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