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与保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066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与保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与保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与保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与保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与保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与保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与保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与保养本文为转载,意在普及科学常识。关于锂离子电池的使用,针对某些误导做个纠正。同时对很多误导消费者的所谓锂电池需要激活的问题做个纠正,另外介绍一些锂电池日常的使用维护知识。以下资料均为转载权威人士发言,其中包括 GB/T18287 2000 规范的参与制定者和锂电池生产厂家的技术专员。 用好锂电,善待爱机!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参考文献1 battery in a portable world,加拿大 cadex 公司技术参考书2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郭炳昆等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3NiMH rechargerble batteries TECHNICAL HANDB

2、OOK,东芝镍氢电池技术手册4twicell engineering handbook,三洋镍氢电池技术手册5Lithiom ion engineering handbook,三洋锂离子电池技术手册68镍镉,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的三个国标,2001 年 1 月 1 日颁布锂离子电池认识记忆效应 电池需要激活吗 前三次要充小时吗 充电电池有最佳状态吗 真的是充电电流越大,充电越快吗 直充标的输出电流就等于充电电流吗 循环充放电一次就是少一次寿命吗 电池容量越高越好吗 充饱的电池进行存储好吗 座充的绿灯亮了以后在多充一个小时有用吗 座充充电比直充饱吗 认识记忆效应 电池记忆效应是指电池的可逆失效,即电

3、池失效后可重新回复的性能。记忆效应是指电池长时间经受特定的工作循环后,自动保持这一特定的倾向。这个最早定义在镍镉电池,镍镉的袋式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烧结式电池有记忆效应。而现在的镍金属氢(俗称镍氢)电池不受这个记忆效应定义的约束。 因为现代镍镉电池工艺的改进,上述的记忆效应已经大幅度的降低,而另外一种现象替换了这个定义,就是镍基电池的晶格化,通常情况,镍镉电池受这两种效应的综合影响,而镍氢电池则只受晶格化记忆效应的影响,而且影响较镍镉电池的为小。 在实际应用中,消除记忆效应的方法有严格的规范和一个操作流程。操作不当会适得其反。 对于镍镉电池,正常的维护是定期深放电:平均每使用一个月(或 30

4、次循环)进行一次深放电(放电到 1.0V/每节,老外称之为 exercise),平常使用是尽量用光电池或用到关机等手段可以缓解记忆效应的形成,但这个不是 exercise,因为仪器(如手机)是不会用到 1.0V/每节才关机的,必须要专门的设备或线路来完成这项工作,幸好许多镍氢电池的充电器都带有这个功能。 对于长期没有进行 exercise 的镍镉电池,会因为记忆效应的累计,无法用exercise 进行容量回复,这时则需要更深的放电(老外称 recondition),这是一种用很小的电流长时间对电池放电到 0。4V 每节的一个过程,需要专业的设备进行。 对于镍氢电池,exercise 进行的频率

5、大概每三个月一次即可有效的缓解记忆效应。因为镍氢电池的循环寿命远远低于镍镉电池,几乎用不到 recondition 这个方法。 建议 1:每次充电以前对电池放电是没有必要,而且是有害的,因为电池的使用寿命无谓的减短了。 建议 2:用一个电阻接电池的正负极进行放电是不可取的,电流没法控制,容易过放到 0V,甚至导致*电池组的电池极性反转。 电池需要激活吗 回答是电池需要激活,但这不是用户要做的事。我参观过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厂,锂离子电池在出厂以前要经过如下过程:锂离子电池壳灌输电解液-封口-化成,就是恒压充电,然后放电,如此进行几个循环,使电极充分浸润电解液,充分活化,以容量达到要求为止,这个就是

6、激活过程-分容,就是测试电池的容量选取不同性能(容量)的电池进行归类,划分电池的等级,进行容量匹配等。这样出来的锂离子电池到用户手上已经是激活过的了。我们大家常用的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也是如此化成激活以后才出厂的。其中有些电池的激活过程需要电池处于开口状态,激活以后再封口,这个工序也只可能有电芯生产厂家来完成了。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电池厂出厂的电池到用户手上,这个时间有时会很长,短则 1 个月,长则半年,这个时候,因为电池电极材料会钝化,所以厂家建议初次使用的电池最好进行 35 次完全充放过程,以便消除电极材料的钝化,达到最大容量。在 2001 年颁布的三个关于镍氢、镍镉和锂离子电池的国标中

7、,其初始容量的检测均有明确规定,对电池可以进行 5 次深充深放,当有一次符合规定时,试验即可停止。这很好的解释了我说的这个现象。 那么称之为第二次激活也是可以的,用户初次使用的新电池尽量进行几次深充放循环。 然而据我的测试(针对锂离子电池),存储期在 13 个月之内的锂离子电池, 对它进行深充深放的循环处理,其容量提高现象几乎不存在。前三次要充小时吗 这个问题是紧扣上面的电池激活问题的,姑且设出厂的电池到用户手上有电极钝化现象,为了激活电池进行深充深放电循环 3 次。其实这个问题转化为深充是不是就是要充 12 个小时的问题。 答案是不需要充小时。 早期的手机镍氢电池因为需要补充和涓流充电过程,

8、要达到最完美的充饱状态,可能需要 5 个小时左右,但是也是不需要 12 个小时的。而锂离子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特性更是决定了它的深充电时间无需 12 个小时。 对于锂离子电池有人会问,既然恒压阶段锂离子电池的电流逐渐减小,是不是当电流小到无穷小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深充。我曾经画出恒压阶段电流减小对时间的曲线,对它进行多次曲线拟合,发现这个曲线可以用 1/x 的函数方式接近与零电流,实际测试时因为锂离子电池本身存在的自放电现象,这个零电流是永远不可能到达的。 以 600mAh 的电池为例,设置截至电流为 0。01C(即 6mA),它的 1C 充电时间不超过 150 分钟,那么设置截至电流为 0.001

9、C(即 0。6mA),它的充电时间可能为 10 小时-这个因为仪器精度的问题,已经无法精确获得,但是从 0.01C 到 0.001C 获的容量经计算仅为 1.7mAh,以多用的 7 个多小时来换取这仅仅的千分之三不到的容量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何况,还有其它的充电方式,比如脉冲充电方式使锂离子电池来达到 4.2V 的限制电压,它根本没有截止最小电流判断阶段,一般 150 分钟后它就是 100%充饱了。许多手机都是用脉冲充电方式的 有人曾经用手机显示充饱后,再用座充进行充电来确认手机的充饱程度,这个测试方法欠严谨。首先座充显示绿灯不是检测真正充饱与否的一个依据。检测锂离子电池充饱与否的唯一最终

10、的方法就是测试在不充电(也不放电)状态时的锂离子电池的电压。 所谓恒压阶段电流减小其真正的目的就是逐渐减小在电池内阻上因充电电流而产生的附加电压,当电流小到 0.01C,比如 6mA,这个电流乘与电池内阻(一般在 200 毫欧之内)仅为 1mV,可以认为这时的电压就是无电流状态的电池电压。 其次,手机的基准电压不一定等于座充的基准电压,手机认为充饱的电池到了座充上,座充却不认为已经充饱,却继续进行充电。 充电电池有最佳状态吗 有一种说法就是,充电电池使用得当,会在某一段循环范围出现最佳的状态,就是容量最大。这个要分情况,密封的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如果使用得当(比如定期的维护,防止记忆效应的产生

11、和累计),一般会在个循环处达到其容量的最大值,比如出厂容量为 1000mAh 的镍氢电池用了 120 次循环后,其容量有可能达到 1100mAh几乎所有的日本镍氢电池生产商的技术规格书中描述镍基电池的循环特性的图上我都能看到这样的描述。 镍基电池有最佳状态,一般在 100200 循环次数之间达到其最大容量 对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却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循环容量的驼峰现象,从锂离子电池出厂到最终电池报废为止,其容量的表现就是用一次少一次我在对锂离子电池做循环性能的时候也从来没有看到过有容量回升的迹象。锂离子电池没有最佳状态。值得一提的是,锂离子电池更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表现不同的性能,在 2540度

12、的环境温度会表现其最好性能,而低温或高温状态,他的性能就大打折扣了。要使你的锂离子电池充分展现它的容量,一定要细心的注意使用环境,防止高低温现象,比如手机放在汽车的前台上,中午的太阳直射很容易就可以使其超过 60 度,北方的用户的电池待机时间,同等网络情况下,就没有南方的用户长了。 真的是充电电流越大,充电越快吗论手机电池的充电时间一文中已经讲了这个问题,对于恒流充电的镍基电池,可以这么说,而对应锂离子电池,这个是不完全正确的。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在一定电流范围内(1.5C0.5C),提高恒流恒压充电方式的恒流电流值,并不能缩短充饱锂离子电池的时间。直充标的输出电流就等于充电电流吗这就要讨论

13、手机的充电方式了,对于充电管理在手机里面的,设定同样一个直充(实际应称为电源适配器)的输出如:5.3V 600mAA.充电管理是开关方式(高频脉宽调整 PWM 方式),这个充电方式,手机并没有完全利用直充的输出能力,直充工作在恒压段,输出 5.3V,此时真正的充电电流由手机的充电管理进行调整,而且肯定要小于 600mA,一般在 300400mA.这个时候,大家看到的直充的输出电流就不是手机的充电电流.比如 motorola 的许多直充其输出为 5.0V 1A,真正对电池充电的也就用到了 500mA 足矣,因为手机的电池容量也不过 580mAh.这时直充上标的输出电流就不等于实际充电电流B.充电

14、管理为脉冲方式的,这个充电方式,手机完全利用了直充的限流电流,就是用了 600mA 在电池上,这个时候,直充的输出电流就是充电电流了.当然以上的都是指在锂离子电池的恒流阶段或镍氢电池的充电而言.如果手机没有充电管理,把充电的管理移到了直充上,比如许多的 CDMA 手机都是如此,这个就没什么好说的,它的输出写的很明白,比如输出:4.2V 500mA,这个就是锂离子电池恒流恒压两个数据了循环充放电一次就是少一次寿命吗循环就是使用,我们是在使用电池,关心的是使用的时间,为了衡量充电电池的到底可以使用多长时间这样一个性能,就规定了循环次数的定义.实际的用户使用千变万化,因为条件不同的试验是没有可比性的

15、,要有比较就必须规范循环寿命的定义.国标如是规定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测试条件及要求:在 25 度室温条件下以恒流恒压方式 1C 的充电制度充电 150 分钟,以恒流 1C 的放电制度放电到 2.75V 截止为一次循环.当有一次放电时间小于 36 分钟时试验结束,循环次数必须大于 300 次.解释:A.这个定义规定了循环寿命的测试是以深充深放方式进行的B.规定了循环寿命按照这个模式执行后必须超过 300 次以后容量仍然有 60%以上实际上,不同的循环制度得到的循环次数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以上其它的条件不变,仅仅把 4.2V 的恒压电压改为 4.1V 的恒压电压对同一个型号的电池进行循环寿命测试,这

16、样这个电池就已经不是深充方式了,最后测试得到循环寿命次数可以提高近 60%.那么如果把截止电压提高到 3.9V 进行测试,其循环次数应该可以增加数倍.这个关于循环一次就少一次寿命的说法已经有许多友人进行了讨论,我只是补充说明一下而已,大家在谈论循环次数的时候不能忽视循环的条件,抛开规则谈论循环次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循环次数是检测电池寿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误区:许多人喜欢把手机锂离子电池用到自动关机再充电.这个完全没有必要.实际上,用户不可能按照国标测试模式对电池进行使用,没有一个手机会在 2.75V才关机,而其放电模式也不是大电流恒流放电,而是 GSM 的脉冲放电和平时的小电流放电混合的方式.有另外一种关于循环寿命的衡量方法,就是时间.有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