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_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5 中图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305908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_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5 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_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5 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_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5 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_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5 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_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5 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_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5 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_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5 中图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图,地球(Earth)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课程标准,1.通过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观察地球仪,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4.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知识与能力,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

2、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4.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5.观察地球仪,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6.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过程,学习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过程,同时学会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1.东西经度、南北纬

3、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对空间概念 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 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球体,古人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天圆地方,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

4、民歌,据晋书天文志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颓,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如:站在广阔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约4000多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远一些。同样飞机飞得越高,俯视的范围就越大,这说明大地不是平的。,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的。,在球面上,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在平面上,看到船的部位没变化。,参照右边动画 ,做一个小实验,先体验在球面上看船的情景,然后体验平面上看船移动的情景。观察看

5、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弧形能说明地球是 个球体吗?,古铜色的部分,月食照片,观察“月食照片”指出哪 一部分是地球的影子?,弧形,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通过以上实例,证明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只根据上面两个例子不能得出地球是球形 的结论,因为圆形或圆柱体也能产生上述现象。,这只是人们的猜想和推理,还有什么方 法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还有:站在大地上无论向哪个方向走,都走不到地的边缘;站的高,看的远;不同地区的人看到的星座不同;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下面我们

6、沿着当年麦哲伦航行的线路,结 合阅读材料,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能证明 什么?,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麦哲伦 (约14801521),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 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地球卫星照片,但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 依据是什么呢?,确证地球是一球体,人类进入太空第一人尤里卡加加林,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

7、的过程。大家从这一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学习前人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人类在认识地球大小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6378,6357,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 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形状,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 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 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即地球仪。,定位、绘制国家边界、地理事物的总体观念、分辨地理

8、物。,地轴,南极,北极,作用:,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4.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特点:,三、纬线和经线,地轴 地球自转轴,南极: 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地轴北段与 地球表面的交点。,纬线,经线,地球仪上的点和面,经线和经度,(1)指示南北方向(与赤 道垂直); (2)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3)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连接南北

9、两极并 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半圆。,1.经线,定义,特点,2.经度,0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以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为界。,经线的范围 :,东西半球的划分:,0o,10o,10o,20o,20o,30o,30o,180o,180o,本初子午线,(西经),(东经),越往西度数越大,越往东度数越大,经 线 度 数 规 律,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又称“首子午线”或“零子午线”也就是0经线,是地球上计算经度的起算经线。本初子午线的制定和使用是经过变化而来的。 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起,分别向东和向西计量地理经度,从0度到180度。1884年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采用通过英

10、国伦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刻而采用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它不像纬线有自然起点赤道。 19世纪以前,许多国家采用通过大西洋加那利群岛耶罗岛的子午线。那条子午线相当于今天的西经173946经线。19世纪上半叶,很多国家又以通过本国主要天文台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这样一来,在世界上就同时存在几条本初子午线,给后来的航海及,大地测量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1884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的

11、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后来这一天便定为国际标准时间日。经度值自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东、西计量,各自0-180或各自0-12时。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全球经度测量均以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E点作为经度原点。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国际上改用若干个长期稳定性好的天文台来保持经度原点,由这些天文台原来的经度采用值反求各自的经度原点。再由这些经度原点的平均值和E点的差值来决定和保持作为全球经度原点的有点。 1968年,以国际协议原点(cio)作为地极原点,把通过国际协议原点和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的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各种新技术确定的地球坐标系的经度零点都尽量与本

12、初子午线一致,但往往有不到1的零点差别。,本初子午线,著名的本初子午线。铜线两边分别标有“东经”和“西经”字样。,格林尼治天文台,世界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建于1657年。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很快。为了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需要,英国当局决定在伦敦东南郊距市中心约20多千米,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尼治花园中建立天文台。1835年以后,格林尼治天文台在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的领导下,得到扩充并更新了设备。他首创利用“子午环”测定格林尼治平太阳时。该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测时手段较先进的天文台。 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先后建立天文台来测定地方时。国际上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和确定地理经度,1884年在华

13、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会议决定以通过当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称为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此后,不仅各国出版的地图以这条线作为地理经度的起点,而且也都以格林尼治天文台作为“世界时区”的起点,用格林尼治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伦敦市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城市。战后,格林尼治地区人口剧增,工厂增加,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夜间灯光的干扰,对星空观测极为不利。这样就迫使天文台于1948年迁往英国东南沿海的苏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苏堡。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观测条件好。迁到新址后的天文台仍叫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但是,现在的格林尼治

14、天文台并不在0经线上,地球上的0经线通过的仍是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后来成为英国航海部和全国海洋博物馆天文站。里面陈列着早期使用的天文仪器,尤其是子午馆里镶嵌在地面上的铜线0经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到这里的游人都喜欢双脚跨在0经线的两侧摄影留念,象征着自己同时脚踏东经和西经两种经度。 1950年皇家天文台迁往新址后,该天文台划归国家海洋博物馆,设有天文站、天文仪器馆等,主要供展览用。展出的天文历史资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各国早期设计的时钟、地球仪、浑天仪(其中不少是当时中国的制品,和很多天象发现的经过(如哈雷彗星等)。,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纬线和纬度,与地轴垂直,并环

15、绕 地球一周的圆圈。,1.纬线,定义,特点,(1)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2)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3)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 最大的纬线)。,23.5o,赤 道,南 回 归 线,北 回 归 线,北极圈,南极圈,0o,0o,23.5o,23.5o,23.5o,66.5o,66.5o,66.5o,66.5o,90o,90o,几条重要的纬线,2.纬度,0纬线赤道,纬度的范围:090,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 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 球。,0o,10o,10o,20o,20o,30o,30o,90o,90o,赤道,(北纬),(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越向南度数越大,纬 线 度

16、 数 规 律,厄瓜多尔和索马里的名胜。两国都处于赤道通过的地方,各自都在适宜部位建造了这种纪念性标志碑。在全世界赤道穿过的国家有十多个,但建有纪念碑的只有这两个国家。 厄瓜多尔赤道纪念碑分为新旧两座。旧碑落成于1774年,位于西经78278和纬度0交叉的圣安东尼奥镇,南距首都基多24千米。碑高10米左右,通体用赭红色花岗岩建成,造型呈方柱形,四周刻有E.S.O.N.四个表示东、西、南、北的西班牙字母,以纪念对测量赤道、修建碑身作过贡献的法国和厄瓜多尔的科学家。碑身上刻有“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字样。碑顶是一个醒目的大型石刻地球仪,上面有一条象征赤道的白色中心线,从上至下与碑东西两侧台阶上的白线相连,这条白线把地球分为南北两部分。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从赤道线上经过,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相等。这时,厄瓜多尔人要在此举行盛大的迎接太,赤道纪念碑 Equatorial Table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