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05129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有余数的除法,它是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下面我从以下5方面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评价 五教学流程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初步接触了有余数的除法,能够读出除法算式中的商、除数和被除数,可以写出除法算式,知道了平均的概念,这节课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准确地运用竖式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且发现有余数试商的思考方法。其地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2点: 1.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它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比除

2、数小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习发现有余数试商的思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重,根据数学标准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与结构,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有余数的除法的思考方法和过 程,知道剩下的“数”就是余数,并学会用竖式准确计算有 余数的除法。 2.能力目标:经历对有余数试商的思考方法的推导,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 力及运用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

3、探索的合作创新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在过程,学生在探索的活动过程中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使得学生的潜力得以充分的发挥。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探索有余数试商的思考方法及算理。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从而达到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和学法上谈一谈: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游戏引导、教具辅助,小组合作教学,以轻松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

4、教具展现形象直观的数学问题,小组合作实践,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带余数的除法,鼓励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有余数试商的思考方法,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通过这几个教学方法的整个发挥,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 学法指导:课堂 教学,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要把教法融入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分一分,摆一摆,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教学过程: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下六个环节: 复习旧知,引入探究 (

5、3分钟) 游戏导入,引入新知 (4分钟)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5分钟) 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2分钟) 归结小结,评价反思 (4分钟) 分层作业,巩固发展 (2分钟) 1.首先是“复习旧知,引入探究”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我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我先让学生解决:“用18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几个?得出算式183=6(个)这一答案,并追问学生为什么想到用除法计算,从中复习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法横式、竖式的写法,再提问:如果是用1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又怎样分呢?”

6、2.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游戏导入,引入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通过“猜猜看”的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在纸上用彩笔依次画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己画的个数告诉老师,老师会很快就猜出你最后一个圆圈是什么颜色),学生一定很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欲望,调到最高。然后,我继续引入,原来游戏中也藏着很大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这个游戏,小学生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接着进入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引入探究”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

7、、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这一理念,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继续前面“分苹果”这一实际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把分的情况在事先发好的表格里,我及时使用教具演示分的过程,把18个苹果分给3、4、5、6、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这一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着重追求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经历实践到认识这一过程。总之,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思考。我在各小朋友旁边巡视点拨,让他们明白是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糖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数”就叫余数,建立余数的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放手让学生试

8、着用横式写一写分的结果,试着尝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笔算。再针对横式,竖式中的“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进行理解。这样除了巩固对笔算的理解和掌握之外,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通过动脑想,亲自摆和说,建立起比较清晰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余数”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演算结合,掌握方法。我出示课本第51页例2:235=( )( ),让学生用23支小棒代替23盆花,同学们合作摆一摆,分一分,并尝试计算。遇到疑问时,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寻求方法,然后引导他们总结出23里面有几个5,想5和几相乘的积要比23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如果相乘时积太小了,说明没分完,还可以

9、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5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23,还应最接近23,这样,把摆和算统一起来,实现操作过程数学化,达到了操作和计算的有机统一,学生的思维也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抽象化过程,还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板书 : 友情提示:被除数减去已摆花的盆数剩下的就是余数 4商竖式:除数5)2 3被除数 2 0 5和4的乘积(已摆花的盆数) 3剩下的 横式: 2 3 5 = 4 (组)3 (盆)读作: 23除以5等于4有余3. 观察比较,强化表象。观察上节课学习的例1,今天学习的例2,这两题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通过观察、比较,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理解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0、两者之间的联系。 4.第四个环节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计算能力是在不断的明白算理,掌握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的联系逐步形成的,因此,我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分层次地设计了动笔练一练的环节,主要是为了深化本节的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 A组:在方框内填入各部分的名称: ( )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 ( )3 )1 3 ( ) 检查他们对所学 ( ) 基本知识是否 ( ) 掌握了,强化重点 B组:(共4题) 开动脑筋,做一做: 2 6 4= 4 7 6 = 4 )2 6 6 ) 4 7 判对错。(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 6 5 3 )1 7 2)1 3 3)1 8 1

11、 2 1 2 1 5 5 1 3 ( ) ( ) ( ) 列竖式计算: 8 8 9 = 3 0 7 = 2 4 5 = 5 2 9 = 任选3个同学在游戏环节所画的圆圈个数进行计算。设计意图:设计不同题型,巩固所学的知识,突破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C组:快乐面包师 我有21个面包要包装,有三种包装方法,你能帮我吗?2 1 个面 包 每 包 4 个 包( )袋,还剩( )个 每 包 5 个 包( )袋,还剩( )个 每 包 6 个 包( )袋,还剩( )个这题是开放题,既巩固知识又活跃思维,再一次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又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让课堂的学习热情继续延伸下去,不因课的结束而结束。设计这三组,练习的目的在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 5.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学习观,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还有什么疑问? 6.分层作业,巩固发展: 必做题:第53页,第3、4题,第54页第6题。 选做题:那么第21颗棋子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