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5章宗教建筑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2221345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4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第5章宗教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中国建筑史第5章宗教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中国建筑史第5章宗教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中国建筑史第5章宗教建筑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中国建筑史第5章宗教建筑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第5章宗教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第5章宗教建筑(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宗教建筑,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一个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是因为它包括三个层面,其一为宗教的思想观念及感情体验(教义),二为宗教的崇拜行为及礼仪规范(教仪),三为宗教的教职制度及社会组织(教团 )。,一,中国原始宗教,1,原始宗教 1),自然崇拜 2),鬼魂崇拜 3),祖先崇拜 4),图腾崇拜 5),生殖崇拜 6),正统宗教。,第一节 概说 在我国古代出现过多种宗教,比较重要的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内中延续时间较长和传播地域最广的,应属于自印度经西域辗转传来的佛教。,中国古代宗教有佛(公元前6世纪)、道、伊斯兰(公元6世纪 至公元7世

2、纪传入中国)、摩尼(公元前6世纪)、袄教、天主、基督(唐传入中国公元1世纪)、本教。 袄教波斯拜火教,崇尚光明。 摩尼波斯人集袄教、佛教、基督教教义创立的教门。 本教藏传巫教,又称“笨教”“黑教”“黑本教”,崇尚黑暗、魔鬼。 佛教在中国影响最大,推动了建筑美术(雕刻、绘画、壁画)殿阁、石窟、佛塔、经幢,须弥座的发展。 寺原为宫署各分支机构,后变为佛教建筑的专称,道 教、伊斯兰教也用。 庙原为民宅,后演变为佛教建筑专称。 祠祭典处,如家祠,佛教中较小的建筑也叫祠(“土谷祠”) 观登高望远的高台,后为道教专用建筑名称,如楼观台。,佛教 佛教又释迦牟尼创立。 早期的佛教被称为原始佛教。而后佛教分为上

3、座部和大众部,后又分为18部派,史称这个时期的佛教为部派佛教。后又分化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思想包括: 四谛说、缘起论、业报轮回说和三法印等理论 最根本的思想是一切皆苦、一切皆空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儒家学说已经占据统治地位,作为外来文化,为了在中国立足,佛教开始吸收儒、道思想,逐渐中国化。既继承了印度佛教揭露所包含的的伦理精神,又逐步接受了源于儒学的忠孝仁义等道德价值取向。,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已正式传来中国。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明帝时期建于洛阳的白马寺。,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曾得到很大发展,并建造了大量的寺院、石窟和佛塔。采用前塔后殿的布置方式。,云冈

4、石窟,北魏永宁寺,隋唐五代至宋,是我国佛教的另一发展时期。隋唐时期较大佛寺主要部分,仍采用对称式布置,即沿中轴线排列山门、莲池平台、大殿等,其中殿堂已渐成为全寺的中心,而佛塔则退居到后面一侧,自成另区塔院;或建作双塔,矗立于大殿或寺门之前;较大的寺庙除中央一组主要建筑外,又以供奉内容或用途划分为若干庭院。,唐朝晚期密宗盛行,佛寺中因而出现了十一面观音和千手千眼观音的形象,又产生刻有经文的石幢。此外,钟楼的设置至少在晚唐的庙宇中已成为定制,一般位于寺院南北轴线的东侧。这种制度一直沿续到明初,大概到明代中叶,才在西侧建立鼓楼,并将二者移至寺前的山门附近。其他建筑如田字形的罗汉堂最早见于五代,转轮藏

5、创于南朝,宋代寺院出现了戒坛,元代提倡藏传佛教。 明清时期佛寺更加规整化,大多依中轴线对称布置建筑。,流行于以汉族为主的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佛教,通常汉传佛教。其建筑小的称庵、堂、院,大的称寺。明清时期以四大名山为其圣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藏传佛教分布在西藏、甘肃、青海及内蒙一带,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西藏喇嘛教佛寺大多采用厚墙、平顶之城堡式样。大寺内除佛殿、经堂及喇嘛住所外,还设置供僧人学习的佛学院。,南传小乘佛教分布范围较小,仅限于云南的西双版纳等地,佛寺平面与建筑风格,与中土大相径庭。,常见寺 院 的 布 局,三门

6、殿,天王殿,天 王 殿 格 局,弥 勒,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大雄宝殿是寺院的正殿,或称“大殿”。“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德号,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上的意思。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主尊像是释迦牟尼佛像。大殿内供奉的佛像有一尊、三尊、五尊、七尊之分,以一尊或三尊较为常见。佛像两侧常有由弟子、菩萨等组成的左右协侍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大雄宝殿,释迦牟尼及二弟子(迦叶 阿难),三 身 佛,横 三 世 佛,竖 三 世 佛,道教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庄并不承认人格神,故道家并非宗教。 道教由张道陵于东汉时期创立,道教渊源于中国古代巫术和秦汉时期的神仙方术,并吸收老庄思想,基本

7、信仰和教义是“道”,认为“道”是造化之根本。 道教崇拜最高尊神为“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并有一整套修炼方法和宗教仪式。,为了争取生存,道教不断吸取佛教、儒家各派学说,取得统治者支持,在南北朝至唐宋一度盛行。 元代,道教继续发展。 明代,曾在首都设道录司掌天下道士。 清代以后,道教日益衰微。 流传至今的“全真道”和“正一道”成为道教最主要的两大教派,道教代表人物: 汉代,张道陵,创立道教,亦称天师道 东晋,葛洪 ,著抱朴子 南北朝时期: 北魏寇谦之改革旧天师道,创立北天师道 南朝陆静修,南天师道创始人 陶弘景,主张三教合流 宋末,王重阳,创全真道,宫观是道士修道、祭

8、神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为道宫和道观的合称。 道教崇拜神仙,认为神仙所居之所都是山清水秀的名山胜境,故把道观修在名山之上、山林之中。即使是在都市里的道观,也都建有亭台楼阁、池榭回廊,所有这些都反映了道教崇尚自然,追求清静、脱俗,利于隐居修炼的思想。 在建筑布局上讲究阴阳五行、八卦方位等学说。其建筑没有形成独立的风格体系,而依照的是我国传统的宫殿、祠庙体制,一般为中轴线布局,以殿堂楼阁为主,不建塔和经幢。,道教建筑形制 1山门 是由山门殿及幡杆、华表、棂星门、钟鼓楼等附属设施组成。 2灵官殿 绝大部分宫观的第一座殿堂都是灵官殿,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和佛教寺庙里的护法神韦驮的地位相当。 3三清殿

9、道教的神数目多而且名目多,各个道派供奉的神像有很大区别。一般以供奉“三清”的为多,这种天尊殿称为三清殿。 4四御殿 四御就是四帝,即: 总御万神的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总御万星的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总御万灵的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类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三官殿 , 圣母殿 ,真武殿, 祖师殿,1.宫门 2.龙虎殿(无极门) 3.三清殿 4.纯阳殿 5.重阳殿 6.邱祖殿 7.碑,与佛寺相比较,规模一般小,且不建塔、经幢。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早期道观是元代中期的山西芮城县永乐宫为代表。,道教建筑,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

10、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 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3%。 伊斯兰(al-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清真寺与穆斯林一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1)宗教活动中心:每日“五时拜”,每周的聚礼,每年两次“会礼”,都到清真寺举行。宗教节日,如先知诞辰,都在清真寺庆祝。婴儿初生时命名和亡人的殡礼也要到寺内请阿訇主持举行。 (2)宜教中心:自从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清真

11、寺第一次“聚礼”时发表宣教演说后,清真寺就成为宜教的场所。此后在每周“聚礼”日和每年两次“会礼”中,通过“呼图白”(讲演)方式宣教成为定制。 (3)宗教教育中心:在伍麦叶王朝时期,各地清真寺开始附设学校,教读古兰经。阿拔斯王朝时期,许多著名清真寺同时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学所在地,如埃及的爱资哈尔大学,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维因大学,突尼斯的栽突那大学等。 (4)文化中心:清真寺多附设有图书馆,也附设有医疗机构。如也门萨那清真大寺图书馆是阿拉伯世界清真寺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5)处理穆斯林民事的中心:一般穆斯林间有关婚姻、遗产、商业等纠纷,都在清真寺内按教法规定解决或调处。 (6)穆斯林联系交往的中心:平

12、时忙于自身事务,礼拜时聚会一起,特别是每周的聚礼和每年的会礼时,共同礼拜,互致色兰,清真寺起到了凝聚和团结的作用。,伊斯兰礼拜寺的布置与我国历史悠久的佛寺、道观有所区别。如此类礼拜寺常建有召唤信徒礼拜的邦克楼或光塔,以及供膜拜者净身的浴室;殿内均不设置偶像,仅设朝向圣地麦加参拜的神龛;建筑常用砖或石料砌成拱券或穹窿;一切装饰纹样唯用可兰经文或几何图案等。,早期礼拜寺在建筑上仍保持了较多的外来影响;高矗的光塔、葱头形尖拱券门和半球形穹窿结构的礼拜殿等。,建造较晚的寺院,除了神龛和装饰题材外,所有建筑的结构和外观都已完全采用中土传统的木构架形式。,但在某些民族聚居地区,基本上还保持着本地区和本民族

13、的固有特点。,第二节 佛寺、道观及清真寺,寺庙建筑概况,一、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状况 二、寺庙建筑概况 三、寺庙建筑的布局演变,一、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状况,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创建时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5公元前485) 释迦牟尼佛、释尊、佛陀 四大圣地: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出生地) 古印度佛陀迦纳(佛成道地) 鹿野苑(佛陀初转地) 拘尸那罗城(佛涅槃地) 三大语系:巴利文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一、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状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状况,在东汉初期传至中国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迅速发展

14、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期 佛教的多元化发展,汉明帝始建于洛阳的白马寺,宋:禅宗、净土宗 元:藏传佛教的后弘期 明:汉传佛教各宗派,二、寺庙建筑概况,寺庙建筑庭院构成的自由度较大 寺庙建筑往往形成了寺庙区 寺庙建筑是多功能的建筑 寺庙建筑的寿命很长 寺庙建筑是外来文化的载体,城市型寺观、山林型寺观,四大佛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美术馆、剧院、市场、旅游建筑,三、寺庙建筑的布局演变,早期佛教建筑保存下来的极少: 砖塔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 北魏正光四年(523) 木构佛殿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早期 “依天竺旧状” 以佛塔为中心 魏书释老志“自洛中构白马

15、寺,盛饰佛国,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简单说,这类寺院系以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门殿。,三、寺庙建筑的布局演变,中国化 “舍宅为寺” 以佛塔为主题到以佛殿为中心,南北朝: 前塔后殿北魏洛阳永宁寺 “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北魏洛阳建中寺 唐代:以殿堂为中心,寺塔并存。,到明清定型为基本模式,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唐代是中国建筑的发展高峰,也是佛教建筑大兴盛的时代,但由于木结构建筑不易保存,留存至今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中国最早的木构殿堂只有两座,都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其中一座,建于大中十一年。,五台山在唐代已是我国的佛教中心之一

16、,建有许多佛寺,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凭借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引,带着中国营造学社的助手踏上了前往山西寻访唐代木构建筑的旅程,他们找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寺,佛光寺也从此成为第一座被发现的唐代木构建筑“活化石”。梁思成称其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佛光寺是一座中型寺院,坐东向西,大殿在寺的最后即最东的高地上,高出前部地面十二三米。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面阔7间,进深8架椽,单檐四阿顶,虽经多次修葺,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的面貌。,佛光寺大殿,平面: 面阔7间,长34米;进深4间,深17.66米 柱网:“金箱斗底槽”形式 正面中部五间设板门 大殿为中型殿堂殿内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扇面墙”,三面包围着佛坛,坛上有唐代雕塑。,构架: 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左、右、后三面包砌厚土坯墙,稳定柱网 形成明、草两套梁栿 采用“叉手”和“托脚” 斗栱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