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2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00627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2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2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2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2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2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2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2 新人教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准确译读课文内容,流利背诵课文。(重点)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难点),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在仅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庄子的散文辛辣、幽默、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以及艺

2、术魅力。,濠梁 鯈鱼 循其本,ho,tio,xn,读准字音,预习检查,(一)古今异义 循其本 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二)一词多义 1.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2.之:庄子往见之 是鱼之乐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固然),(本来),(代词,可译作“他”,指惠子),(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石以为,完全,肯定(是这样),(整个的),(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四)成语积累

3、 濠梁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五)名句积累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篇文章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论,展现了庄子的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课文内容,1.组内交流自学。,2. 翻译接龙。,理解识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 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在,悠闲自得,怎么能知道,怎么能知道,哪里能知道,

4、固然,本来,已经,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译文参考,导思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作者心境,关键词: 崇尚自由,导思2:两篇文章中的鱼有什么不同?,比较探究,课文导读,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

5、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庄子: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明胜实输,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

6、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惠子:我非子 ; 我非子固不知子; 子非鱼固不知鱼,惠胜,(三)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庄子:子非我,怎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应该这样回答:,认知的态度不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 惠子着重知识论的判断。 性格上的相异: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思路的对立: 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 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 第三者的心状态。,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表明:,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庄子在

7、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 另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即“匠石运斤”的故事(出自庄子徐无鬼庄子送葬)。,拓展延伸,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它讲的是庄子路过惠子墓前,向学生慨然感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庄子的话很深沉,也很动人,在整部庄子里都是少见的。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课堂小结,我们八年级学习的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的特色: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一、朗读课文,注意表达人物的语气,并回答下

8、列问题。,强化理解,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此题意在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交流点拨】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2.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交流点拨】 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交流点拨】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4.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交流点拨】 惠子好辩,

9、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力辩) 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巧辩、智辩),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难点探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交流点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

10、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妙的论机智、巧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主旨探究,【交流点拨】,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 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 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写作特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否“知鱼之乐”,庄子,惠子,论辩,知鱼之乐,非鱼,安知鱼之乐,板书设计1(内容),庄子与惠子 游于濠梁,惠子,庄子,求真

11、,拘泥,艺术家的快乐自由,力辩,巧辩,尚美,超然,逻辑家的知识判断,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知识扩展,运斤成风 痀偻承蜩 庖丁解牛 大而無当 中规中矩 大相径庭 朝生暮死 椿萱并茂 沉魚落雁 秋毫之末 栩栩如生 目无全牛 如土委地 迎刃而解 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踌躇滿志 不翼而飞 支离破碎 真知灼见 探囊取物 舐痔舔痈 屠龙之技 强聒不舍 吐

12、故纳新 鼓盆而歌 昭然若揭 似是而非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失之交臂 捉襟见肘 学富五车 栉风沐雨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 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参考答案: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入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