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4出版学出版学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195166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09-04出版学出版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14-09-04出版学出版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2014-09-04出版学出版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2014-09-04出版学出版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2014-09-04出版学出版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09-04出版学出版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09-04出版学出版学(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 版 学,主讲教师 朱宇,主讲教师:朱 宇 tel: 13521105859 E-mail: zhuyu - ,关于本课程的说明,课程简介,专业基础课、核心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熟悉出版工作,了解出版学科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掌握出版知识和技能 2.培养能力 从理解和体验中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实际工作能力。,讲授内容及课时计划,本课程48学时,3学分。 内容包括出版与出版学、出版与社会、出版物、出版物的生产、流通与消费、出版效果评估、出版管理、未来的出版业等专题。,闭卷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第一章 出版、出版业与出版学,本章重点提示: 出版的概念,出版的一般过程。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历史及出版系统的构成。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一节 出版概述,一、“出版” 的概念,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把出版物称作记载物件,出版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

3、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图形、模型作品,等等。,二、出版活动 的构成要素,出版活动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关于要素一:编辑 出版是对作品进行设计、选择、优化,使其具有符合社会发展及文化传播的要求,适合读者消费的出版物内容的活动。,关于要素二:复制,出版是对经过编辑加工的作品进行复制,使作品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某种载体形式的活动。,关于要素三:发行,通过各种方式将经过编辑加工整理并复制的作品广泛向读者传播。,出售、出租、赠与等,三、出版活动的特征,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英卡尔波普尔:世界、 试验()

4、:我们所有的机器和工具,连同我们所有的主观知识都被毁坏了;然而,图书馆和我们从中学习的能力依然存在。显然,在遭受重大损失之后,我们的世界会再次运转。 试验():像上面一样,机器和工具被毁坏了,而且我们的主观知识,包括我们关于机器和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它们的主观知识也被毁坏了,但这一次是所有的图书馆也都被毁坏了,以致于我们从书籍中学习的能力也没有用了。,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出版过程三个阶段的劳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编辑劳动是精神生产劳动。,复制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发行劳动则是商业劳动。,复制劳动 发行劳动,对象:精神产品 工作内容:让已有的精神内容优化和增值,编辑劳动,工作内容:物化精神内容,

5、生产出版物的物质载体。,通过商品流通实现出版物价值 。,具有政治性和思想性,具有经济性和产业性,第二节 出版业,一、我国出版业的性质和特点,我国出版业的性质,是从事社会主义出版活动的社会行业。,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具有产业经济属性 富有文化创意性 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适应性 事业和产业有机统一,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出版单位 制作单位 印刷复制单位 发行单位 出版专业教育、科研单位,出版单位,指从事出版活动的机构。 包括图书出版社、期刊社(及从属于法人的期刊编辑部)、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 报社也是出版单位,但归属于新闻业。,包括出版物的出版、印

6、刷或复制、进口、发行。,我国各种出版单位的设立,都要经过新闻出版总署的审批。 2006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73家(包括副牌社34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14家),地方出版社353家(包括副牌20家)。全国共出版期刊9468种,出版报纸1938种,全国共有音像制品出版单位328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170家。,(一)出版单位,出版社 期刊社 非独立的期刊编辑部,以出版图书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为主要任务。 有一定的专业分工。 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风格。,我国的出版社实行社长、总编辑分工负责制。 职能机构按规模大小,采用社、部处、科室三级建制或者是社、处室与社、科室两级建

7、制。,(二)制作单位,对作品进行技术加工处理,制成能够据以批量复制的母版的单位。,是印刷、复制厂和出版社技术编辑部门部分工作社会化、专业化的产物。,(三)印刷复制单位,从事出版物物质生产过程的部门,包括书刊印刷厂、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复制工厂等。,接受出版社的委托,根据出版社提供的母版或发排稿复制。,全国共有书刊印刷两级定点企业1123家,其中国家定点厂285家(出版系统国家定点厂78家),省级定点厂838家。,在书刊印刷厂内部,一般设有排版、制版、印刷、装订(印后处理)等部门(车间),还设有机修、仓库、管理等部门。有些印刷厂的装订业务由其他小印刷厂承担。,复录厂是音像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的复

8、制加工单位。它根据出版社提供的母盘或母带进行批量复制,并将其加工包装成供销售用的磁带、录像带,及各类封装型电子出版物。,(四)发行单位,是用商品流通方式向社会传播、销售出版物的单位,包括总发行单位、批发单位和零售单位。,2006年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159706处。其中国有书店和国有发行网点11041处;供销社发行网点2431处;出版社自办发行网点561处;文化、教育、广电、邮政系统发行网点29883处;二级民营批发网点5137处;集个体零售网点110562处。,(五)出版专业教育、科研单位,培养出版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 出版科学研究单位 出版工作者协会、编辑学会等社会团体,第三节 出版学概述

9、,一、出版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的出版学研究,从20世纪的20年代起,我国开始出现专门研究图书和出版的刊物出版周刊、出版月刊。 1930年9月出现了最早的出版研究著作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翻译书版权考。,外国的出版研究,英 约翰弥尔顿 1644年发表论出版自由,英 斯坦利昂温 1926年出版的出版实况,英 托马斯乔伊 1964年出版的图书销售概论,美 小赫伯特S贝利 1970年出版的 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美 J.P.德索尔 1974年出版出版学概论,二、出版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的性质、社会作用、发展历史、发展规律和实际操作的科学。,出版学属于应用科学

10、。,一是出版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应用研究;,二是出版学以一个具体的社会工作部门和系统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三是从实践中抽象出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具有专业性特点。,(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出版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出版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三、出版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出版关系 为了把握出版规律,研究出版活动和出版业的各种关系。,研究出版物,研究出版物的共性和个性; 各种出版物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出版物市场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出版物的类型、品种结构以及出版物的风格特色与品牌形成的规律。,研究出版业 出版工作是社会文化事业,为了出版发展的全局和整体,要研究它的结构关系和发展规律。,研究出版

11、过程和出版工作,对出版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理论与实务的研究。这是出版学基本内容的主干部分。,研究作者、读者 作者是出版业的重要支柱。出版物中包含的知识信息,只有通过读者的接受才能转化成物质力量。,研究出版人才和出版队伍 研究出版人才特殊的素质要求、成长特点以及出版工作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有利条件和特殊优势;研究出版队伍在人才结构和智能更新上的特殊要求;研究出版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机制以及制度的改革、创新。,研究出版法规和出版职业道德 研究有关出版业的法规和道德准则。出版工作和出版业要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遵循出版职业道德的规范,才能健康发展。,研究出版管理 研究宏观上的出版行政管理如何适应新的形势

12、发展,微观上的出版单位经营管理如何适应现代化、民主化、信息化、科学化的要求,改革各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研究复制技术和复制方式的发展变化,出版学不具体研究各种复制技术,研究复制技术和复制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由此引起的对编辑工作和发行工作的各种影响。,研究出版市场和出版营销 出版业必须研究读者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费能力、购买出版物的动机和心理,研究与读者的各方面特点紧密相关的出版物市场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把握出版市场的发展规律并据此加强出版营销。,研究出版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 通过总结、比较出版物和出版业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研究出版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个性特点,把握出版工作

13、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出版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出版业发展形成的机遇与挑战。,四、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出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包含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史等,是关系出版学整体和全局的主干学科。,出版学的分支学科: 出版编辑学、发行学、读者学、出版印刷学、图书装帧学、校对学等。,出版学的交叉学科: 出版管理学、出版经济学、出版伦理学、出版人才学、出版营销学等。,(二)出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等。,相互独立并不彼此取代,相互联系并不彼此隶属,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程度不同。,五、出版学的研究方法,出版

14、学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出版学的学科特定要求及出版学研究过程的需要出发,该体系由哲学方法和一般方法组成。,(一)哲学方法,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1.观察法 通过观察获取事实和材料。,2.调查法,通过与关注对象直接接触、询问等方法获取事实材料。,3.统计方法 定量研究指用数学的概念和方式对认知对象的各种质的特点进行量化分析与描述以形成对认知对象的科学认识的研究方法。,4.比较法 指通过将认知事物与其参照物进行对比,以发现它们的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从而形成对认知对象的科学认识的研究方法。,比较是有条件的,离开条

15、件无所谓异同。,要有可比性,即有明确的同一的标准。,要抓住重点,避免片面性。,5.归纳法与演绎法,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体的现象或事实概括出一般性原理、规律或规则的推理方法。 演绎法是由一般原则推理出特殊情况下结论的方法。,6.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或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间关系。 综合法是指把分析过的现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7.系统分析方法 指将认知对象置于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从认知对象与系统内外的联系中分析把握其发展变化规律。,思考与练习题: 1.名词解释 出版 作品 出版工作 出版业 出版学 2.

16、为什么说编辑复制发行是出版的三要素? 3. 出版工作的一般过程包括什么内容? 4. 简述出版业的构成。 5. 出版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6. 出版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第二章 出版与社会,学习要求: 熟悉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掌握出版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 熟悉出版工作的基本任务。,第一节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 二是出版活动具有能动作用,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作用,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形成舆论导向(集中表现)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社会和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发现成果组织、促进其传播 使其变成现实生产力 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技术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