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4讲 宋明理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141557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4讲 宋明理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4讲 宋明理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4讲 宋明理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4讲 宋明理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4讲 宋明理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4讲 宋明理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4讲 宋明理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4讲 宋明理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迅速传播,佛教和道教之间也不断相互斗争,崇尚自然和张扬个性的玄学在士族阶层也非常流行。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A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最大B包容和开放的社会心态C道教受各个统治者推崇D儒学不再居于正统地位解析:选B。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佛道两家不断争论,玄学盛行,反映出社会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故B项正确。各家学说竞相发展,虽然冲击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但是儒学本质上是服务于政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最受统治者推崇,仍处于社会统治思想的正统地位,儒学的社会影响力还是最大的,排除A、C、D项。

2、2(2019石家庄二中期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到“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3(2019林州一中调研)程颐认为,君子并不是不追求个人的私利,但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这一思想()A主张人应该去尽力追求私利B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C有利于妥善处

3、理公私的关系D为封建统治奠定了理论依据解析:选C。程颐主张“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与个人私利对应的是社会集体的利益,即追求个人私利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或集体的利益,故C项正确。4(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有人问学于程颐:“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程颐的回答应该是()A“求之性情”B“发明本心”C“内积忠信”D“只是致知”解析:选D。“求之性情”是心学的主张,与程颐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认识修养方法,故B项错误;“内积忠信”是程颢的思想,故C项错误;程颐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

4、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故D项正确。5(2019黄石高三调研)胡适说:“(程朱)理学的兴起是个自觉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恢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本土文化。”下列主张中与这个“自觉的运动”直接相关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先天下之忧而忧”C“存天理,灭人欲”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解析:选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清时期顾炎武的观点,故A项错误;“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儒家道德规范在范仲淹身上的一种体现,故B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自觉复兴儒学所做的努力的体现,故C项正确;“明道救世,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故D项错误。6(2019湖南

5、省长郡中学高三检测)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正史名称人数南史13北史12新旧唐书38宋史50A.经济发展助推伦理规范B宗法制度的范围扩大C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解析:选D。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义门”不等于宗法制度的范围扩大,故B项错误;政治统一,与材料中“义门”代表人物增多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义门”代表人物增多表明凸显孝义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故D项正确。7(2019孝义高三摸底)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

6、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解析:选C。南宋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但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通俗教育读本与政府并不直接相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通俗教育读本”“劝导民众遵循”可知,理学在南宋日益走向世俗化和社会化,故C项正确;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并不是一种对人性的压抑与扼杀,故D项错误。8(2019中原名校质评)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性主

7、要体现在()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解析:选B。A项是宋明理学的局限性,而非进步性,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重视辩论教育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实现三教归儒无关,故D项错误。9(2019钦州高三质检)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

8、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得出,陆九渊主张向内求,主张心灵的净化,强调内在的“发明本心”,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反对格物致知”,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故D项错误。10(2019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知行如何分得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该认识出自()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解析:选C。材料大意是主张知行不能分开,知行合一。董仲舒没有知与行关系的主张,故A项错误;朱熹没有知行合一的主张,故B项错误;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故C项正确;李贽没有知与行关系的主张,故D项错误。

9、11(2019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王阳明认为经典的权威在吾心之良知的权威之下,如果阅读“六经”未能体认到良知,就如阅读过账簿并不等于拥有此财产一样是毫无用处的。这一主张()A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打破了理学的思想禁锢C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作用D肯定了儒学经典的价值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王阳明强调“致良知”的作用,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所以C正确。12(2019宁夏育才中学高三月考)下框为王守仁在其著作传习录全书卷一中说的话。这表明()A“心即理”构筑起陆王心学的体系B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C“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D陆王心学承继程朱理学核心理念解析:选B。“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思想

10、,但这不能完全概括材料中王守仁说的话,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王守仁的话可知陆王心学依然强调忠君、孝亲的伦理纲常,说明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的藩篱,故B项正确;“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根基,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是三纲五常,材料中陆王心学没有完全继承,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苏州模拟)宋明理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

11、子。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材料二由于朱熹的崇高地位,他的思想成了宋以后中国后期社会的主流意识,理性主义成了中国文化的基干使中国文化呈现理性、现实、乐观、不迷狂、不暴戾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树立良好的心态,达观地面对当下,理性地处理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积极影响。张学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 材料三近代工业分工及劳资矛盾带来的“异化”现象使人与世界的关系陷于全面的紧张与冲突,科技主义对自然的无限度征夺破坏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和谐,而当代存在主义“他人即地狱”的说法,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过于阴暗与狭

12、窄;这一切都给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笼罩了浓重的阴影。而宋明理学人格美育思想所崇尚的“浑然与天为一”的宇宙境界、“性帅天地”的宇宙意识、“民胞物与”的宇宙情怀,有助于当代人类保持更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潘立勇宋明理学的人格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程朱理学的实质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2)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明理学对后世的积极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当代应该如何理性对待宋明理学。解析:(1)第一小问程朱理学的实质,据材料一“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具有封建伦理纲常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

13、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得出封建伦理纲常;第二小问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扼杀了人的创造性。(2)据材料二“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树立良好的心态,达观地面对当下,理性地处理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积极影响”、材料三“有助于当代人类保持更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概括得出。(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对待宋明理学要批判继承,充分发挥理学的积极作用,理性处理现实问题,协调人际关系。答案:(1)实质:封建伦理纲常。消极影响: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扼杀人性。(2)积极影响:利于理性处理现实问题;利于协调人际关系与天人关系。(3)略。14

14、(2019承德联校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间中国思想家 意大利思想家 4世纪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 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13世纪朱熹认为:“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

15、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 15、16世纪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 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解析:首先,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其次,通读材料,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最后,结合所学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史实分析说明。答案:示例 论题:古代中国和意大利的社会思想有不同的发展方向。阐述:中国传统儒学没有关于鬼或者神的信仰,所以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由于中国社会长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