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教参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141535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教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教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教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教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教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教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教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胡适【学习要点提示】1.具体领会掌握本文中的主要观点和看法。2.学习本文善于运用具体实例来论证观点的方法。3.通过本文认真体会演讲语言浅近自然、形象生动的特点。 【作品背景介绍】本文是作者在1932年6月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所作的演讲,最初发表于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文中,为使青年学生走出大学后能够防御在社会上堕落,作者送给他们三剂“防身的药方”:一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三是“总得有一点信心”。两年后,他在另写同名的文章中“心里要说的话,想来想去,还只是这三句话”。 直到1960年6月18日,胡适在台南

2、成功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内容依然是这三句话,只不过将这三剂药方中的三味药已正式定名为“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汤”。可见,作者对本文中的观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非常重视,而且在此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他对大学毕业生的忠告真可谓语重心长。 【层次结构分析】本文是为大学毕业生所作的临别赠言,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表达赠言之意,说明写作缘由。第二部分(2至4自然段):写大学生毕业后容易遇到两方面的堕落。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第三部分(5至15自然段):介绍三种防身的药方。第一个方子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第二个方子是“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第三个方子是“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思想内容概括】本文是作者在1932年6月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所作的演讲。文中主要针对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将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语重心长地提出忠告。作者提醒青年学生走出大学后,在社会上要时刻防备可能会出现丧失求知欲望、丧失理想的人生追求这两方面的堕落,并且送给他们三剂“防身的药方”:一是寻求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发展非职业的兴趣;三是培养坚定的信心。 【艺术特色举要】1.旁征博引,善于运用具体实例来论证观点。文中阐述观点时使用了丰富多样的论据材料,有的援引古人谚语,有的借用佛典名言,

4、有的巧设比喻,有的列举事例,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列举事例时,作者注意选取斯宾塞、巴斯德等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卓有成就的一些名人为例,既能充分说明观点,又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具体学习的榜样,因而使这篇演讲文章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和感染力。 2.语言浅近自然、形象生动。作者虽然是一位学贯中西、知识渊博的学者,但论事说理时却一点也没让读者感觉到艰深晦涩,而是形象具体,语言通俗,如同是朋友间娓娓谈心一样亲切自然,充分体现出演讲文体的特点。 【作家作品汇评】80年前,胡适几乎一夜之间暴得大名, 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级人物。80年后,历史仿佛重演,胡适再度辉煌,做了中国文化界的要角明星。尘封已久的

5、胡博士宏文重新出土,坊间出版的胡适文集林林总总,争奇斗艳,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尽管胡适的学术文字多已成昔日黄花,而政论文字也时过境迁,但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价值毕竟难以磨灭。如果說,20世纪中国始终处于“五四”一代人的精神笼罩之下,那么,胡适的文字无疑是同时代人精神产品的结晶体现,从中不仅可以抚摸历史旧痕,更能不断读出时代新意。这大概便是不无过时之嫌的胡适的文字能够重放光彩,并且再度风行一时的要因。(桑兵四面看胡适,中华读书报台湾省1999年6月30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大学常有,而好校长不常有。北京大学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光辉,与它曾经拥有不止一任的伟大校长密切相关除了蔡元培,更广

6、为人知的就是胡适。这(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是他在1932年6月为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所开的“防身的药方”。别人对之未必个个承情领受,但在胡适,这却是他至老不变的信念。两年之后他另写同名的文章,又重复了前文的内容。到了28年后的1960年6月,他在台南成功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演讲,推销的仍是这“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并为这三味胡家铺子的陈药正式定名为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他曾明确表示,希望大学毕业生能不忘记他们“曾经念过大学这回事”,而“一直保留一点儿与众不同的标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活叶文库第1辑) 【思考练习题答案】一、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应该注意哪两方面堕落的危险?第一是

7、“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二、作者送给大学毕业生的三种防身的药方是什么?你认为这些药方现在还是否有效?为什么?第一问:见【思想内容概括】 。第二、三问:略。三、作者在文章结尾说: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如何领会这句话的含义?成功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但努力的付出对于想要成功的个人来说却是必不可缺的。要有信心,任何人的努力都不会白白付出,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只要努力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四、写一篇演讲稿,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珍惜在大学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题目自拟。略。【课外阅读资料】胡适文选阅读网址:http:/:8082

8、/novels/mingjwx/hushiwx/hushiwx.html国学大师胡适:http:/ 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俚语。他以创作许多白话诗歌实践着自己的文学主张。1916 金 年8月23日胡适写了首诗叫朋友,据说是我国第一首白话诗,发表于1917年2月号 新青年杂志上,诗题改为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诗,讲平仄,讲对 偶,行文自由,意象清新,诗意浅露,格调不算高雅,但在当时封建禁锢几千年余威未尽的情况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大胆创新。所以后来胡适干脆把他的白话新诗集命名为尝试 集。 胡适是一位著名的

9、文字学家,他写过一首关于文字方面的白话打油诗:“文字没有雅俗,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号;古人悬梁,今人上吊;古名虽未必佳,今名又何尝少妙?至于古人乘舆,今人坐 金 轿;古人加冠束帻,今人但知戴帽;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岂非张冠李戴,认虎作 豹?”(见胡适文存第一卷)这样深入浅出、诙谐幽默地介绍古今文字知识,将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确实妙趣横生。胡适还写过政治白话诗。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前后,蒋介石和汪精卫联名邀请全国各界名流学者到江西庐山开谈话会。

10、7月11日谈话会上,蒋、汪发言后,胡适慷慨激 昂,发表了一通抗日救国演讲。在座的胡健中听后,即席赋诗一首:“溽暑匡庐盛会开,八方名士溯江来。吾家博士真豪健,慷慨陈辞又一回!” 言语中颇含戏谑之意。胡适也随手写了一首白话打油诗回赠:“哪有猫儿不叫春? 哪有蝉儿不鸣夏?哪有蛤蟆不夜鸣?哪有先生不说话?”四句反问,信手拈来,类比生 动,饶有风趣。据说后来中央日报登出这首诗,蒋介石看了,也忍俊不禁。看来胡适也不无幽默。 胡适的白话电报胡适在“五四”时期,提倡白话文,说“文言是半死文学”,“可读而听不懂”。一生以白话文的布道者自居,始终关注白话文的发展和命运,还特意编著了一部白话文学史。记得1934年秋

11、,胡适在北大讲课时又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颂扬,这时,有些醉心文言 文的同学,听不入耳,心中厌烦,不免萌生了抵触情绪。正当胡适讲得得意时,一位姓魏的同学,突然站起来,声色俱厉地提出抗议道:“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丝毫的缺点吗?”胡适冲着他微笑着说:“没有的。”那位同学更加激愤地反驳道:“肯定是有的!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 胡适扶扶眼镜透露出沉思的目光,然后柔声细气地解释道:“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 - 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我复电拒 绝。复电是用白话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

12、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胡教授说完这段话后,只听得课堂内 “嚓、嚓”的取纸声,顿时整个教室呈现出紧张沉寂的气氛,每个同学都在开动脑筋,认真地编写电文。十五分钟过后,胡适让同学们自动举手,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中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胡适又解释说:“干不了”就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既对友人费心介 - 绍表示感谢又暗示拒绝之意。由此看来,语言的精练与否,不在白话与文言的差别。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恰当地反映,所谓研

13、究,就是细心琢磨问题的中心所在,恰如其分地选用字词,白话文较文言文是更可省字的。经胡先生这一精辟阐述和热情的鼓励,那些对白话文不感兴趣的同学,连笔者在内都受到了启迪和教育。 被苹果难倒胡适一生得过35个博士学位,照说智慧一流,可是他初到美国留学时,却被三十多个苹果难倒,因而改行。胡适一生以文学、哲学闻名于世,怎么和苹果问题扯上了关系呢?原来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最先是进入纽约州康乃尔大学的农学系。胡适在康乃尔农学院必须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胡适对这些还都有兴趣,也可应付,可是到了苹果分类时,胡适却十分头大。三十多种苹果,对美国农家出身的学生来说,二三十分钟就可分门别

14、类,弄得一清二楚;胡适花上两个半小时,却只能分辨出20种,真正十分头大。胡适是在宣统二年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留美,因胡适家道中落,美国的农学院可以免学 费,故学农以节省学费接济家庭,既被苹果难倒,自知不是学农的料子,便转学历史、文学,后日方得成名,正应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袁同礼考证过胡适的学位, 胡适共得博士学位32个,但胡适自称他有35个。“今年”非今年,胡适先生的这篇文章却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我们同样肩负着沉重的使命为自己,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为亲人, 报答他们的殷切希望;为国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毕业之际,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我们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

15、证。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的心都是向举止得体/ 彬彬有礼的人打开的。态度生硬/举止粗鲁觉得言行举止只会使人倍生厌恶之情/憎恶之感,因此这种人在生活中必定处处碰壁,处处令人生厌,就像过街的老鼠一样,使人通 身不快。一点点的礼貌殷勤就会因为反复出现和不断积累,而对你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在这个人生的又一转折点上,我们惟有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 机会。 今天,所有能来这里的人也是一种缘分吧。能够的话,在这里一起理一理毕业前夕或繁忙工作中的心绪,不也是一种收获吗?求职不利莫灰心如今,人们在开导那些苦于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大学生时,常常会谈到这样一句话:“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新观念。”然而,不久前读到胡适先生一篇题为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的短文后,却顿觉上述观点并非什么新东西了。胡适先生在他的文中虽然没有提到“先就业再择业”的字样,但对这种观点却表述得非常鲜明、透彻。胡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