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23216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7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碱的化学性质。(2)知道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知识,使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碱的化学性质。【难点】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81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与某些物质的反应(1)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都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化

2、学方程式分别为:2NaOHCuCl2,Cu(OH)22NaCl、Ca(OH)2CuCl2,Cu(OH)2CaCl2。(3)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2碱溶液中都含有OH,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碱的通性。(1)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3由于不同的碱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阳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如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却不能。【合作探究】1怎样

3、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答:二者都是碱溶液,阴离子相同,所以鉴别时应从阳离子角度来考虑。Na不易形成沉淀,而Ca2会与CO形成CaCO3沉淀,所以鉴别方法有:(1)向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2)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2怎样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答:氢氧化钠溶液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就是判断溶液中是否有碳酸根离子。可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教师点拨】教师范读的是阅读

4、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1不溶性的碱在水中不会解离出氢氧根离子,也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2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能和碱反应,如CO就不能和碱发生反应。3一般用氢氧化钙溶液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跟进训练】1某无色溶液具有如下特征: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是(B)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

5、,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

6、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

7、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钙溶液“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

8、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C氯化钙溶液 D稀盐酸2为了证明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经变质,加入的下列试剂中不可行的是(D)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C氯化钡溶液 D酚酞试液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