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近代经济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21847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近代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0章近代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0章近代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0章近代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近代经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考向考查主干知识高频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近代教育、近代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基础知识1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D)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A BC D2他创办大生纱厂,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其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他是(D)A詹天佑 B范旭东 C侯德榜 D张謇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2、D)A松花江上 B黄河大合唱C游击队之歌 D义勇军进行曲考向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4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战期间,又进一步发展;一战后,纱厂屡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对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最合理的解释是(C)A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民族工业B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C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D张謇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等教育机构5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体现了(B)A自由思想 B平等思想C博爱思想 D专制思想6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

3、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B)A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C)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8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B

4、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C图三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D图四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京张铁路考向专题化设计材料解析题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近代社会生活、近代民族工业

5、发展历程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鸦片战争后,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材料二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公里的窄轨铁路,并试行小火车。这一举动引起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责令拆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千米。(1)材料一中交通工具的动力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

6、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鸦片战争前:人力或风力;鸦片战争后:蒸汽机。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

7、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

8、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根据材料二,对于火车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不接纳、反对(排斥)到接受并修建铁路。原因:西方先进交通工具的传入;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近代化的推动;西方思想的传入。(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推动近代社会进步。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