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时 课前诊断小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21829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5课时 课前诊断小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05课时 课前诊断小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05课时 课前诊断小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5课时 课前诊断小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诊断小测1(2019台州椒江模拟)1774年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使被小鼠“弄坏”的气体恢复维持动物生命的功能,因为植物能增加该气体中的( )A氮气 B氧气C水蒸气 D二氧化碳2(2019温州泰顺模拟)小明的家里有一个大鱼缸,因为他的爸爸特别喜欢养鱼。小明发现爸爸还在鱼缸里放了很多新鲜的水草,小明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加鱼缸内的养料 B美化鱼的生活环境C增加鱼缸内的氧气 D增加鱼缸内的二氧化碳3(2019杭州模拟)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c 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

2、呼吸作用C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来源:ZXXKD当光照强度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4(2019杭州模拟)英国的朱利安梅尔奇奥里利用蚕丝和叶绿体发明了一种名为“SilkLeaf”的人造生物树叶。该“人造绿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制氧效率要比普通树叶高49%,该发明使生活中处处有绿叶、时时呼吸到新鲜空气成为可能。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人造绿叶”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除了产生氧气外同时还会产生_来源:_。(2)为确保“人造绿叶”不断地产生氧气,需要不断提供_(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等环境条件。来源:ZXXK5(2019杭州余杭模拟)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

3、机物,为植物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所探究的问题是_。(2)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是由水分通过叶片上的_向外散失凝聚而成的。(3)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_作用产生干扰。(4)观察黑色塑料袋中的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示数高于室内温度,说明_。6(2019杭州模拟)某同学为验证与光合作用相关的一些结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烧瓶中的溶液pH大于7,均含适量的焦性没食子酸,焦性没食子酸在碱性环境下遇氧气会由无色变褐色。请回答:(1)如果要研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应选用_两个烧瓶进行对照。一段时间后,_号瓶最先变褐色。(2)如果

4、本实验不加指示剂,为判断光合作用是否进行,还可采用的方法有_(写出一种即可)。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

5、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参考答案来源:1B2.C3.A4.(1)淀粉(或糖类、有机物)(2)适宜的光照、二氧化碳、水5.(1)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吗(2)气孔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

6、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光合(4)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能量6(1)(2)金鱼藻表面有气泡产生来源:学。科。网“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