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达标检测试卷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17653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达标检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教版科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达标检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教版科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达标检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教版科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达标检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教版科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达标检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达标检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达标检测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第2章达标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有效地防止海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C)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B)营养物质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水ABCD3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

2、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两户养的是山羊,这8群羊是(C)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4食物链中流动的能量最终来自于(B)A植物B太阳C植食性动物D土壤5雀鸟、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分层次地分布,这体现了(C)A种群的密度B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的垂直结构D种群的水平结构6因为地球气候的变化,某一地区的环境条件变得恶化,那么有关该地区的生物种群的变化正确的是(C)A种群迁出,出生率增加B种群的数量会增加,死亡率减少C种群迁出,出生率减少D种群的数量会减少,因为死亡率小于出生率7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A)A一片森林B一个湖泊中的所有生物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D长白山森

3、林中的所有树木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田间杂草、腐生细菌、鸟分别属于(B)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D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9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农民要及时除去田间杂草的原因是(C)A杂草会引来害虫危害庄稼B杂草会影响庄稼的收割C杂草与农作物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D杂草长得快,遮住了阳光10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B)A小虾小鱼大鱼B绿色植物兔狐C松树啄木鸟松毛虫D绿色植物鼠真菌11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用a、b、c、d表示。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营养级abcd能量/(J/m2)141.1010515.911050.88

4、105871.27105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营养级是(D)AdBcCbDa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在一定限度内,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成分遭到破坏不会影响它的稳定性C人工生态系统生产效率高,稳定性最强D人类毁林开荒、过度砍伐、超载放牧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3如图所示是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竞争增加(D)ACD段BDE段CEF段DFG段14如图所示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C)A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食虫鸟和食草昆虫B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

5、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C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占有3、4、5三个营养级D此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主要渠道的图解中,正确的是(D)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方面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B)A从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可以看出鹬、蚌是竞争关系B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就越多17在“水藻水蚤虾小鱼食鱼鸟”这条食物链中,若食鱼鸟全部迁移别处,在一定时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虾的数量会减少;水蚤的数量会减少;小鱼的数量会增加;小鱼的数量会减少;水蚤的数量会增加;虾的数量会增加。ABCD

6、18下列各项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相对应的是(C)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蝉螳螂黄雀”D“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2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52分)19小宁同学在校园的一个花坛中看到生活着许多雀舌黄杨(一种植物)、蚂蚁、蜈蚣及蚯蚓等生物。这里所有的蚯蚓构成了一个_种群_,这个花坛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_群落_。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

7、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

8、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20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_。(2)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_捕食_关系,另一种是_竞争_关系。(3)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草_。21如图所示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9、(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_生产者_,蛇、鼠、猫头鹰等动物属于_消费者_。(2)图中共有_6_条食物链。(3)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会_减少_(填“增加”或“减少”)。22某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该农药的含量为51012(农药含量是指质量分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体内也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经检测其含量分别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生物种类ABCDE农药含量(106)0.00052.00.5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

10、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5.50.04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

11、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

12、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_AECBD_(用表中字母序号表示)。(2)该农药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受危害最严重的是_D_。(填字母序号,下同)(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B全部死亡,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_D_。(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逐级流动,到第_5_营养级的能量最少。其实,任何一门学科

13、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3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_阳光_、_温度(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等。(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水草和藻类_,分解者是_水和泥中的细菌和

14、真菌_。(3)螺蛳的主要食物是藻类,写出包括螺蛳在内的食物链:_藻类螺蛳肉食鱼_(写一条)。(4)正常情况下,该湖泊的生物数量关系为:植物的数量比草食动物的数量_多_,草食动物的数量又比肉食动物的数量_多_。(5)为了维持该湖泊的生态平衡,除注意防止有毒物质进入湖水外,还应_禁止过度捕捞鱼类(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至少写出一条)。2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过程是_细菌等微生物(或分解者)_的_分解_作用,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B、C_(填字母序号)过程。(2)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_。(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CO2_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能量流动_结合在一起进行。(4)生态系统是由其四种成分通过_物质循环_和_能量流动_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2分)25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请回答下列问题:(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