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1从永磁体谈起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17413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1从永磁体谈起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1从永磁体谈起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1从永磁体谈起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1从永磁体谈起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1从永磁体谈起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1从永磁体谈起学案 一、情景引入“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这一伟大发明在航海、军事方面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指南针静止时为什么总是指南北呢?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教材研究问题1探究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请在图1、图2旁边标上它们的名称;它们都有两个磁极,分别叫做_和_。图1_ 图2 _2、同名磁极相互_;异名磁极相互_。问题2探究:磁化和去磁3、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89图153,可知道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 叫做磁化。不断敲击已磁化的钢针或将它放在火焰上加热,钢针会 ,这种现象称为“去磁”4、如果将磁体分成若干块小磁体,每一块小磁体有多少个磁极?问题3探究

2、磁场和磁感应线将铁屑均匀撒落在薄玻璃板上,再把玻璃板分别放置在各种磁铁的上方,如课本P90图155所示。然后轻轻敲击玻璃板,观察铁屑分布的状况,并将观察结果用线条形象地画出来通过观察总结,可知道5、磁体的周围存在_。6、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物理学中引入了_,简称_。即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的某些特征和性质,如课本P100图166所示。7、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_发出,最后回到_2是因为指南针受到了_磁场的作用,指南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是在地理的_极附近。三、典例分析关于磁感线和磁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磁体周围越接近磁极的地方磁感线越密B、磁场中任意两条磁感线都不会相

3、交C、磁感线在磁铁周围从N极到S极,在磁铁内部则从S极到N极,是闭合的曲线D、磁场是由无数条磁感线组成的解析: A:磁体的磁极处磁性最强,而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B:如果磁场中的两条磁感线相交,则这个交点的磁场就会有两个方向存在,这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的N极静止时只能有一个方向,即该点的磁场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方向相矛盾,所以磁场中的任意两条磁感线都不会相交C:磁感线是一条闭合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磁体内部的磁感线则由南极到北极。D:磁场是客观存在的,而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磁感线是为了更形象、具体地描述磁场的空间分布而假想的曲线答案: D四、达标训练目标知

4、识1知道磁极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1、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它们分别叫做_、_。同名磁极相互_,异名磁极相互_。2、使两个大头针的针尖一端吸在条形磁铁的N极,发现两个大头针针帽互相排斥,这是因为大头针被磁化后()A、针帽一端是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B、针帽一端是S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C、针帽一端没有磁极造成的D、无法确定目标知识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3、磁体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4、磁场是_周围存在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_的作用。目标知识3知道可以用磁感线形象描述磁场5、磁感应线简称_,在磁体外部总是从磁体的_指

5、向_,磁感线分布越_的地方,其磁场越_;磁感线分布越_的地方,其磁场越_。6、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曲线。B、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C、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D、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但它能够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分布情况。五、中考试题 如图15.1-1所示为两个条形磁体及它们之间的磁感线,请在图中标出条形磁体的磁极以及相应的磁感线的方向解析: 因为左边的磁体已经标出了N极,所以另一端应该是S极,从磁感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这是同名磁极间的磁感线,所以另一个磁体的左端是S极,右端是N极。磁感线应该是进去的。

6、15.1-1答案: 六、课堂测评1、条形磁铁的两端磁性 ,中间部分磁性 ;同名磁极 ,异名磁极 。2、把一块磁体不论分成多少块,每一块小磁体均有_个磁极。3、磁悬浮列车是在车厢和铁轨上分别安放磁体,利用同名磁极相互_,使列车离开地面,从而减小列车运行时的阻力,提高车速。4、下列器材中没有用到磁性材料的是A、录音机中使用的录音带B、计算机中的存储软件C、电视机的遥控器D、VCD、DVD播放器中使用的光碟5、将一条形磁铁截成两段,下面关于它的磁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截成的两段都没有磁性。B、截成的两段都有磁性,且每段都有南北极。C、截成的两段都有磁性,但只有原来的磁极有磁性,截开处没有磁性。D

7、、截成的两段中,只有一段有磁性,而另一段没有磁性。6、把铁棒甲的一端靠近铁棒乙的中部,发现两者吸引,而把乙的一端靠近甲的中部时,两者互不吸引,则() A、甲有磁性B、甲无磁性,乙有磁性C、甲、乙都有磁性D、甲、乙都无磁性7、如图15.1-2所示,弹簧秤下吊挂一个钢球,将弹簧秤自左向右逐渐移动时,弹簧秤的读数()A、不变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再增大 D、先增大再减小 8、关于地磁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磁场的磁感线方向大致从地理北极到南极 B、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C、地磁场的磁感线形状和条形磁铁的磁感线形状是一样的 15.1-2D、地磁场的南北极和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最早记述这

8、一现象的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9、2019年是世界物理年,也是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100周年。爱因斯坦不仅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科学精神和思想财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磁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A、磁场是为研究物理问题而假想的B、椅子一定是磁

9、场21世纪C、磁场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D、磁场和椅子一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10、图15.1-3中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铁棒A和B,按图示位置悬置,左图中B被吸住不会掉下来,右图中A不能被吸住而掉下来,此现象说明( )A、A、B都是磁铁 B、A、B都不是磁铁C、A是磁铁,B不是磁铁 D、A不是磁铁,B是磁铁 15.1-311、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用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 ( )A、论证B、猜想C、实验D、分析12、有一个条形铁块,

10、上面的字迹已模糊不清,试用三种方法判定它是否有磁性。161参考答案151二、问题1、(1)南极 北极 条形磁铁 U形磁铁(2)排斥 吸引问题2、(1)获得磁性的过程 失去磁性 (2)两个 问题3、(1)磁场 (2)磁感应线 磁感线(3)N极 S极 地 南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

11、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

12、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四、1、南极 北极 排斥 吸引 2、A 3、磁场 4、磁体 磁力 5、磁感线 N极 S极 密 强 疏 弱 6、A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六、1、最强 最弱 相互排斥 相互吸引 2、两 3、排斥 4、C 5、B 6、A 7、C 8、A 9、C 10、D 11B 12略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