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上海版)化学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17004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上海版)化学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上海版)化学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上海版)化学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上海版)化学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单元测试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检测题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冰水 B. 果汁 C. 碘盐 D. 食醋2、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伐薪烧炭南山中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 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 A氧化镁MgO B四氧化三铁Fe3O4 C氧气O D氧化铜CuO4、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 A闻气体气味B检查装置气密性C滴管洗涤后

2、D塞紧橡皮塞5、下列反应不是氧化反应的是 () A、在空气中点燃红磷 B、加热碳酸氢铵 C、蜡烛燃烧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6在给铜绿粉末加热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 A绿色粉末变成红色的铜 B试管内壁上出现小液滴 C有无色气体二氧化碳产生 D试管内产生浓厚的黑烟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甲烷用作燃料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氧气用于供给呼吸液氮用作冷冻剂用铜丝做导线 A.B.C.D.8实验室加热150 mL液体,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是 ( ) 烧杯 试管 酒精灯 石棉网 试管夹 铁架台 A、 B、 C、 D、 9.某同学20.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先仰视读出液体体积为2

3、0毫升,该生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其体积为10毫升则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 10毫升 B 大于10毫升 C 小于10毫升 D 无法判断10.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其中与之相关的事项可能原因是: ( ) 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1/3;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A BC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1(7分)根据下图填写对应编号仪器的名称和指定仪器的用途。名称:_; _;_;_。用途:_;_。12(5分)我们在后面学习时会涉及的物质

4、的化学式:氧气O2;金刚石C;氨气NH3;氯化氢HCl;氧化镁MgO;碳酸氢铵NH4HCO3。回答下列问题:(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_(填序号,下同),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_,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_。(2)含氧元素的物质是_,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物质是_。13(5分)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生成了氧化镁和碳;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以上叙述中:_是物理

5、性质;_是化学性质;_是化学变化;_是现象;_ 是用途。(填序号)14(5分)在横线上写出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用滴管取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 (2)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3)实验后剩余药品放回原瓶:_。(4)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_。(5)细口瓶瓶塞正放:_15(5分)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1)木碳的燃烧 (2)镁条燃烧 (3)加热碳酸氢铵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

6、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4)蜡烛的燃烧 (5)在氧气中点燃铁丝 16、(4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后,知道了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

7、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图的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 (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上述方法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17.(5分)某物质A通常为绿色固体粉末,加热

8、一段时间后同时生成B、C、D三种物质.其中B为黑色固体;C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D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C时沸腾.请根据上面的描述填空:(1)写出它们的名称:A B C D (2)请写出物质A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18(4分)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俗称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黑色固体物质、无色气体和水。这种黑色固体和无色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Cu2(OH)2CO3。稀硫酸能与氧化铁( Fe2O3)、氧化铜(CuO)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铜溶于

9、硫酸后溶液变为蓝色)【提出猜想】某同学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无色气体的成分作出了以下猜想: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

10、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黑色固体为氧化铜;【实验验证】实验装置如下图。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

11、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在此实验装置中,大试管的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2)验证猜想:若猜想正确,实验过程中应该看到澄清石灰水_。(3)在反应完全停止加热时,针对熄灭酒精灯和把导管移出液面这两步操作,你认为应该先进行的操作是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4)验证猜想:实验完成后,从装置中取下大试管并冷却到室温,然后向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实验现象。若猜想正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应该是 。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