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讨好型人格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10267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变讨好型人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改变讨好型人格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改变讨好型人格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改变讨好型人格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改变讨好型人格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变讨好型人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变讨好型人格(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我过去二十多年的生命里一直是一个“讨好者”。我总是活在别人对我的期待中,我总是不停的追逐着别人对我的认可,我总是像个卑微的奴才一样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但就和大多数的“讨好者”一样,我们越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越是讨好别人,就越是会被别人不当一回事,越是会被别人看不起,越是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在几年前我就已经意识到,做一个“讨好者”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也是对自我价值、对自己的生命最大的践踏。我们没有必要去讨好任何人,我们凭什么要对别人低声下气,我们何必为了别人而活着?我们为什么就不能高傲的理直气壮的做自己?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求从这种讨好别人的模式中走出来的方法,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的尝试,走了不少的弯

2、路,却因为过去习惯性的讨好别人的行为模式和对于现实错误的认知令我挣扎徘徊了许久始终不得要领。但终于在最近这几个月痛苦焦虑的瓶颈期令我获得了许多的成长,我终于从一个“讨好者”蜕变成了一个自尊自爱,不再为别人低下头颅的人。可是在网上关于“讨好型人格”的文章非常少,许多对此的阐述都只是流于表面化,或者只不过是变相的心灵鸡汤,无法对有此类问题的人产生实质性的帮助。因此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写下这篇文章,如果你也受到过和我同样的困扰,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发誓不要再对别人低声下气,如果你也希望蜕变成现在的我这样自尊自爱,请你静下心,静下心,不要囫囵吞枣,而是逐字逐句的读完这篇很长的文章,我相信,这一定会对现在的你有

3、所帮助。.讨好型人格的表现1. 内心敏感脆弱,有同理心,总能敏锐的察觉出或自以为察觉出别人内心的想法。很会为别人着想,而总会刻意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害怕自己为别人添麻烦,在获得了别人的帮助时总会受宠若惊,感觉自己承受不起或不配承受别人的帮助与恩惠。2. 很难拒绝别人,即便知道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习惯性的硬着头皮满足对方的需求。在不得不拒绝了对方的情况下会觉得非常的愧疚与惶恐,即便他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为此道歉。3.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4. 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很少会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总是试图在别人面前营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没有攻击性的好形象。对社交中争

4、吵、尴尬、意见冲突等负面的状态会十分的不安,总是试图营造出和谐的气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5. 在社交中表现得很神经质,因总会担心自己会给对方造成什么样的印象、说哪些话合不合适、为对方考虑太多等,使其在社交过程中无法坦然的表现自己,反而会令其与别人的社交总会充满了不自然的状态。6. 大多数行为的动机往往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望,获得别人的认可。7.缺乏底线和原则,非常能够容忍或者说是意识不到别人在客观上对他的“逾规”行为。因为其自身的自我边界模糊,所以往往想当然的也以为别人是像他一样没有边界的。这样就造成一方面他们会因为能够轻易地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界限而很容易和一些人变得较为亲密,另一方面又

5、会因为得不到别人更多的回报和关注而更加痛苦。.讨好型人格的内在心理1.讨好型人格之所以会像上瘾一样不断地讨好别人,在其潜意识中最大的一个动机其实是:期望他所讨好的对象能够对他的这种讨好给予相应的回报。讨好型人格一般不会或者是羞于用语言表达出对别人的需求,他们只会用行动、付出、讨好来“暗示”他所讨好的对象他期望对方能够给予他回报。这是因为“讨好者”内心敏感,总能敏锐的觉察出别人的需求,因此他以为别人也都是像他一样同样能够觉察出他的需求。但是讨好者必须意识到的一点是:讨好者的同理心与对别人内心的敏感远远超越于常人,所以:一般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体察到“讨好者”的需求的。然而大多数讨好者并不能意识

6、到这一点,他们总以为被讨好的对象能够理解到他们的需求,所以在讨好对象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他们只会付出更多的讨好,投入更大的付出,期望讨好对象能够觉察到他们的需求。随着讨好者对于讨好对象的付出越来越多,他就更难停止讨好,就如同买彩票的心理一样,讨好者投入了太多的“沉没成本”,他们往往“不甘心”令自己所有的付出和讨好都化为幻灭,因此只能陷入无休止的讨好并期盼着别人永远不会到来的回报之中。 2.“讨好者”的内心是完全空虚的。因为他们将全部的关注都投放在外界和别人身上,他们只能通过不停的“乞求”别人关注与赞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因为很多年以来他们从来没有关注自身,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所以他们自

7、始至终都没有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他们也很少会主动的去做他们真正想做的事,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建设自己强大的内心,他们也从来没有主动地去培养内心的充实感,他们没有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给予自己滋养。现在请你跳脱出来,认清关于你自己的这样一个事实:你从来不关心【你自己】,你从来不主动的培养【你自己】的内心充实所以你的内心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空虚和匮乏的状态因此你只能通过追逐外界的认可和关注来【暂时】填补你的空虚。但是你必须要意识到:内心的空虚永远都无法被“外界”的力量填补,我必须再重复一遍,你内心的空虚是永远都无法被“外界”的力量填补的,你一定要真正理解并且接受这一点,然后你才能明白,任何“讨好”

8、他人的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这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帮助和满足。外界的力量,别人对你的关注那都是你无法控制的,你只能对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是要建立在你自尊自爱,建立在你内心充实,能自给自足,不再向外寻求的基础上。所以对于现在的你而言,你需要认识到:在你自己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永远是你自己,你必须为了你自己而活,你必须为自己完全负责,没有任何外界和别人的力量能够给予你帮助,只有你自己找到你想做的事,只有你努力改善你的生活,只有你令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的内心才不会空虚,你才能将这种空虚整体的转化为充实和富足,并给予你安全感和滋养。3.通过为别人负责来逃避对自己的责任。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

9、的问题与痛苦,区别只在于那些心智成熟的人能够坦然的面对并接受这些问题和痛苦。而讨好者却因其脆弱和敏感的内心而往往无法承受自身的痛苦,他们也不愿意付出行动去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们的潜意识里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脆弱的、懒惰的,但是为了逃避这种潜意识里对自我的负面评价,他们会通过讨好别人、通过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来证明给它自己:“看,其实我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所以当他们讨好别人、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愉悦感和自我肯定,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们也能以此为借口:“我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所以我当然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我只是不想去解决我的问题而已,那并不代表我没有解决我

10、自身问题的能力。”但是你得接受现实:即便是你和你的讨好对象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你能够帮他解决这个问题,那并不代表你也能为自己也解决这个问题。你心里其实很清楚,当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你是很轻松、毫无压力的。而问题发生在你自己身上时你会很紧张,你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不要欺骗自己,现在的你的确是很脆弱,现在的你的确是没有面对自己的问题的勇气,现在的你的确是没有解决你自身问题的能力的。我不是在蛊惑你否定自己,而是对于现在的你而言认识到并且接受现实才是最重要的,你不用因为需要面对自己身上那些负面的因素而焦虑,事实上如果你能接受这些负面因素,你反而能够因此变得更强大。如果你无法接受自己的真实状况,那么你

11、接下来还是只会逃避,你还是会不能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4.“讨好者”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使自己处于“弱势”的地位,这实际上是因为当他们处于弱势的时候反而能够给予他们安全感。因为受到成长环境和原生家庭的影响,讨好者自小就害怕冲突,害怕和别人平等的交流,他们可能从小就会被父母否定、批判、甚至是打骂。一旦他们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必然会有一部分不符合他们父母的期望,为了不被父母或抚养者否定、批判、打骂,他们只能表现出顺从,听话,没有攻击性。通过伪装自己、通过摆出低姿态来迎合父母或抚养者的期望,从而避免被否定或打骂的危险。这种认知模式会根深蒂固的贯彻在“讨好者”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总是会认为别人是无法

12、接受真实的他自己的,一旦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就会被别人否定和拒绝,一旦他们与别人发生冲突那么童年时被父母否定或打骂的痛苦就会再次重现。所以当他们与人交往时,为了避免冲突和被别人否定,他们会在一开始就完全放弃自己的主动权,他们会完全按照别人说的去做,他们会尽力的满足别人的需求和期望,他们一直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对方的感受生怕对方稍有不顺便会否定或离开自己。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必须意识到:你已经拥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你不再是像小时候那样完全要依靠父母、要通过乞求父母给予你的关爱才能生存,你已经不再需要从别人那里来获得关爱了。而且,你必须得接受这一点:在成年人的社交关系中,对方会如何看

13、待你、如何对待你,本质上只是取决于你个人的价值,你对别人的任何讨好行为不仅不会令你和对方的关系变得更好,反而会降低你在对方心目中的价值。社交关系绝不仅仅是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你要记住,你对别人的付出能否获得别人的回报,最根本的是取决于你是谁,你是否有足够的价值。你是一个百万富翁,即便是随手将一个小孩从地上扶起来,小孩的父母都会对你感激涕零;你是一个乞丐,你天天跪着给这小孩的父母磕头,给他们掏粪,给他们打扫卫生,他们也不会感激你。因为他们认为你的价值太低,没有必要回报你。所以现在你是否明白了?你根本完全不需要在意别人会如何看待你,别人会如何对待你,你也完全没有任何必要讨好别人,你需要做的

14、只是关注你自身,努力的去提升你自己的“价值”。你拥有了足够的价值,别人自然会尊重你,或者说在这个时候你为别人的付出才能得到别人的重视,你希望别人满足你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你没有足够的价值,再多的讨好不仅没用,反而会令别人在心底贬低你。.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对他们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他们满足父母的需求、表现出父母期望的样子时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赞赏,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是不会被抛弃的。当他们违背父母的需求和期望的时候,就会被父母大肆的否定,批判,甚至是打骂。在这个时候因为对于幼儿而言父母无疑是他们心目中

15、最大的权威,并且他们的生存与安全感是完全来自于父母,所以他们会对此形成很大的心理阴影,为了逃避或不再受到这种被父母否定或打骂的痛苦,他们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在他们既没有迎合父母的期望也没有违背父母期望的时候,他们也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一个幼儿是很难独自面对和承受自己的孤独感的,这个时候他就会刻意的想去做些什么来迎合父母的期望和需求,从而能够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赞赏。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他的一种习惯,甚至他会逐渐的把父母的需求“内化”为自己的需求,因为在他的认知里:满足了父母的需求就等于满足了自己的需求。而这也成为了他对今后所有亲密关系的认知蓝本:我是没有价值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真实的我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注。只有当我不断地满足别人的需求和期望的时候,我才能获得别人的关注和爱。第二个原因在于,在“讨好者”的认知中,对于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赏的途径,只有“讨好”别人这一个方式。“讨好者”的内在与心态太过的无力和空虚,他们从一开始就直接忽略了他们其实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做出成就,提升自己的能力等这些方式来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认可,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讨好者”是很懒惰且不求上进的,他们就和那些幻想着通过买彩票发大财然后衣食无忧的人一样。在他们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