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 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4246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 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民版 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民版 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民版 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民版 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 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 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达伦敦,所携带的国书却是专为“惋惜滇案”的,“并无充当公使文凭”。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人,结果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说明当时A 晚清谋求外交转型受到英国阻扰B 传统朝贡体系及观念已经瓦解C 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D 晚清政府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清廷派遣郭嵩焘、刘锡鸿出使英国,但不给近代意义上的国书,只是按照传统颁发一道诏书而已,而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

2、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外交带有传统的外交观念,说明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C正确;材料反映清政府不符合近代外交规则,并非英国阻止中国外交转型,A错误;材料“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表明近代中国外交带有传统的朝贡外交观念,故B错误;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的理念,“毫无了解”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D错误。2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历史事件能说明此观点的是光荣革命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法兰西第三共和制的确立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光荣革命、辛亥革命

3、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没有体现妥协的内容,所以不能说明题干中的观点,故排除A、B、D项;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辛亥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封建军阀的妥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体现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故选C。3近代某思想家被人批评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魏源B 李鸿章C 康有为D 严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是说这位思想家借助儒学思想,但实际上是进行西方化的政治改革。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魏源、李鸿章都只主张学

4、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没有进行真正的西方化改革,故排除A、B项;严复没有借助儒学思想,故排除D项;康有为借助儒学思想宣扬政制改革,以减轻变法的阻力,故选C。4鸦片战争后,以龚自珍等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由“纯学术”走向“致用之学”的道路,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A 教育观念的变化B 开始提出“经世致用”思想C 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危害严重D “夷狄观念”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强调了对实用人才的渴求,从侧面反映了要求冲破“八股取士”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是顾炎武提出的,故B项表达错误,排

5、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列强侵略的危害和“夷狄观念”的改变,故CD项排除。5“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A 主张维新变法B 坚持“中体西用”C 提倡民主科学D 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从材料“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中可以分析出材料中的“他们”是指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

6、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与科学,故C项正确;材料“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说明A项错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故B项排除;材料“西洋式的社会”说明D项错误。6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他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其说明1860年代A 华夷观念已经开始被打破 B 中体西用思想提出并实施C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D 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斗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1860年”、“社会

7、观念”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内忧外患之下,此时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材料“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不符合材料的“明显的标界意义”信息,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斗争不符合“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的信息,排除D。故选B。7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陈天华在猛回头中说:“须知要拒外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譬如与我有仇的人家,他办的事情很好,却因为有仇,不肯学他,这仇怎么能报呢?”这实际是继承了A 黄宗羲的思想B 洪秀全的思想C 魏源的思想D 康有为的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的意思

8、说学习外国的长处抵制外国的侵略,符合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C项正确。黄宗羲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思想,故A项错误。洪秀全思想主要是拜上帝教,故B项错误。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项错误。8有学者指出:严复最初在中国介绍、传播进化论,“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当头棒喝”表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始兴起B “绝大的刺激”反映了“中体西用”观念得到广泛认可C “思想像野火一样”反映了民主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D 进化伦思想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始兴起是鸦片战

9、争之后,故A项错误;严复宣传的进化论是为了维新思想传播的需要,故B项错误;材料中“几年之后”应该是辛亥革命之前传播民主思想,故C项正确。严复宣传进化论思想是为了宣传维新思想的需要,故D项错误。9胡愈之在欧战后认为旧文明旧制度已破产,“威尔逊总统国际联盟之理想”和“俄国劳农政府之极端改革”都是改造之先声,是“新时代纪元之始”。这一认识反映了A 以俄为师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B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 一战丰富了国人对西学的认识D 西方文明走向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在一战后,胡愈之认识到美国人提出的“理想”,与俄国的十月革命都可以作为中国的借鉴,体现出一战丰富了国人对西学的认识,故C项正确

10、;以俄为师还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新时代纪元之始”可以看出,西方文明并没有走向衰落,D项错误。10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中国,是当时中国的最主要敌人。但在日俄战争(19041905)期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朝野几乎一致希望日本获胜,东三省和直隶当局都有援助日本的行动。这一奇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B 甲午战争促进民族觉醒C 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D 列强侵略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朝野希望甚至支持日本打败俄国,主要是因为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

11、A项正确。中国朝野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民族觉醒的表现,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而是强调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影响了中国朝野对日俄战争的态度,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而是强调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影响了中国朝野对日俄战争的态度,排除D。11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A 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B 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C 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 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不主张完

12、全否定孔子,胡适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说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陈独秀和胡适辩证、全面地看待文化传统,不是观点对立,排除A。材料强调陈独秀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但不否定传统,并非只是继承和发扬,排除B。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并不是陈独秀和胡适,排除D。12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 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B 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C 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D 西方国家同

13、情革命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材料说明对于秋瑾事件,官府并没有按照法律去办事,体现出当时国人民权意识的逐渐觉醒,故A项正确;晚清政府并不重视民众的舆论,故B项错误;张曾扬按照革命罪名逮捕秋瑾,并不是徇私枉法,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民众的态度,并没有说明西方国家对待此事的态度,故D项错误。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南宋白鹿洞书院学规的内容主要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14、“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摘自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材料二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如人身然,官体之有左右也,呼吸之有出入也,骨肉之有刚柔也,若相反而实相成。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屿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

15、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北京大学与宋代白鹿洞书院教授的内容,并分析两种内容出现的社会背景。(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白鹿洞书院明理修身的方法和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分析两者对儒学的影响和在当代的价值。【答案】(1)北大学生主要教授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体现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社会科学知识;鹿洞书院学生主要教授仁、三纲五常、理等儒学思想。背景:宋代朱熹等人吸收佛、道思想,创立新儒学理学,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需要控制思想;西方文化进一步传入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方针。(2)方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影响:传播了新儒学:理学,使其南宋以后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发展,彻底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