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4134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

2、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

3、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4、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第 - 11 - 页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又称原始社会时期,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社会时期: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是人类历史最长的社会阶段。1、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名称距今时间遗址地点体质特

5、征工具用火获取食物社会组织思想意识元谋人170万年前云南元谋县猿形打制粗糙石器天然火采集、狩猎原始人群北京人7020万年前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石器天然火,保存火种采集、狩猎原始人群山顶洞人3万年前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制骨针,装饰品人工取火采集、狩猎、捕鱼氏族公社审美意识,死后埋葬1、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2、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云南元谋县)2、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

6、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氏族里。 山顶洞人则除会采集和狩猎外,还会捕鱼、缝制衣服。山顶洞人会进行物品交换。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和埋葬死者。3、 北京人用火的意义:用火烤制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4、 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远古时期,自然环境险恶,猛兽经常出没;工具简单粗糙,个体无法抵御猛兽攻击:以采集、狩猎为主,依靠集体力量才可以生存下来。5、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发现的意义:体质特征:保留了猿人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能够直立行走

7、。二、原始农耕生活名称河姆渡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农耕距今时间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遗址地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骨耜)耕种磨制石器、骨器、角器原始农业种植水稻种植蔬菜、粟原始畜牧业(饲养业)饲养猪、狗、水牛饲养猪、狗手工业会制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雕刻、使用天然漆彩陶、纺线、织布、制衣生活方式定居,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定居,半地穴式圆形房屋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2、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

8、就种植蔬菜的国家。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4、看图:课本第11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10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

9、同,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5、 比较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异同:不同点地理位置不同:半坡居民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处于长江流域;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相同点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 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都使用磨制石器; 都会制造陶器影响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6、 农业兴起和发展

10、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主要是因为:农业的出现。三、传说时代(部落联盟时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2、华夏族的主体是: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3、炎帝的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4、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5、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

11、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大挠作甲子。6、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的含义:部落联盟时期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5)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部落首领有尧、舜、禹。 (6)禹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7)大禹治水的方式:疏导的方式。 (6)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一、夏商周的更替国家建立时

12、间灭亡时间建立者都城末代君主著名暴君主要事件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禹阳城(河南登封)桀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汤亳、殷(河南安阳)纣王纣王商汤灭夏、盘庚迁殷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周武王镐京(西安)周幽王周厉王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洛邑(洛阳)1、 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 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 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2、家天下的局面是从 启 开始的。 启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3、,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4、世袭制的含义: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 ,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5、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1)产生首领的方式不同。世袭制是通过继承的方式产生;而禅让制是通过推举的方式产生是公天下。(2)凭借的条件不同。世袭制是凭借着血缘关系是家天下;而禅让制是凭借候选人的才干和德行。6、世袭制的优缺点:(1)优点:避免因王权更替导致混乱,确保社会的稳定;(2)缺点:无法保证继承人的品德、才能。7、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

14、么会取得胜利。(1)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失去了民心;(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诛暴君、深得民心;(3)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启示: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8、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9、商朝又称殷朝,是原因为,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该事件称为“盘庚迁殷”,开始了商朝的繁荣稳定时期。10、河南安阳殷墟属于商朝。11、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的历史战役: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12、西周后期,周厉王“与民争利”,导致“国人暴动”,西周走向衰落。13、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但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授民授疆土)(3)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同时,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分裂割据局面。(4)诸侯的权利与义务: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建立武装、派征赋役、设置官员。14、关于分封制的史料:(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2)礼乐征伐自天子出。(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15、与分封制相配应的继承方式是: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16、分封制等级对应图:周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