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1章教案: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2995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1章教案: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1章教案: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1章教案: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1章教案: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1章教案: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无线电话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基本过程。教学用具收音机、移动电话各一台,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我们知道c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

2、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阅读教材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展示一台多波段收音机,播放广播节目,那么广播信号是如何发射信号,收音机是如何接收信号的呢?组织学生阅读“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无线电信号是从哪里发射的?(2)声音信号是如何发射到空中的?(3)信号是如何接收的?(4)收音机接收到电磁波信号如何变成声音的?教师根据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叙述发射和接收过程。小结:无线电广播主要是由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两部分组成。发射过程:广播电

3、台的天线用来发射无线电广播信号。在广播电台,话筒把播音员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接收过程: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收音机里的电子线路再把音频电信号从中取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我们就可以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了。典例解读【例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元件就是调制器和解调器,它们应该装配的地方是()A解调器在广播电台,调制器在收音机B调制器在广播电台,解调器在收音机C二者都在广播电台D二者都在收音机【解析】无线电广播的发

4、送是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为低频电信号(音频信号),再把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发射出去,这个过程叫调制,要用调制器。而在收音机中,需要把包含在高频信号里的音频信号还原出来,这个过程叫解调,要用到调节器。【答案】B(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那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电视信号中图像和声音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如何接收的?提示:“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与“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十分相似,找出两个过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根据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叙述发射和接收过程。

5、小结:电视信号包括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发射、接收与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发射过程: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话筒把声音变成电信号,由发射机把两种电信号一同加载到高频电流上,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接收过程: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示器把它还原成图像,由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还原成声音。典例解读【例2】 各地高高耸立的电视塔是地标性建筑,电视塔上天线的作用是()A让声音、图像信号转化为电信号B让声音、图像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C让音频、视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D让载有音频、视频信号的高频电流产生电磁波【解析】电磁波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

6、,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电视塔上天线的作用是让载有音频、视频信号的高频电流产生电磁波并发射出去,故选项D正确。【答案】D(三)移动电话利用移动电话拨打另一电话。思考:移动电话是如何把信号传递给另一部电话的?阅读课本有关移动电话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移动电话是如何把信号发射出去的?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

7、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移动电话是如何接收到对方电话的信号的?小结:(1)移动电话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移动电话机体积较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当它跟其他用户通话时,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来转接,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基地台。(2)无绳电话外形很像普通的电话机,不过座机与手机之间没有电话线相连,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座机与市话网相接,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使用时,手机不能离座机太远,工作区

8、域大约在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范围内。典例解读【例3】小明、小红、小云、小月四位同学在一块儿议论移动电话的话题,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每一个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可发射无线电波B每一个移动电话都能接收空中的无线电波C甲与乙可以直接通话,说明移动电话甲发射的无线电波直接传到了乙处D移动电话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手机【解析】移动电话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手机,每一个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可发射无线电波,同时,每一个移动电话都能接收空中的无线电波,但每台移动电话的发射和接收功率都很小,只有通过基地台转接信号,两部移动电话之间不能直接发射和接收对方的信号,故C错。【答案】C四、尝试练习,掌握

9、新知请同学们完成相关作业。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

10、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无线电广播主要是由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两部分组成。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

11、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3移动电话:移动电话既是信号发射台又是信号接收台。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请同学们完成相关作业。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教学反思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