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七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02391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七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9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七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9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七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9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七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9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七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七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七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合理编排,有效备考。 1. 课程标准及考纲解读 2.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3. 基础知识清单 4. 重难点精讲 5. 巩固与提升 艺考生朋友,我的特点就介绍到这了。来吧,及时拥抱我,大胆地走进我的空间,让我们携手走进大学校园。,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课程标准】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考纲要求和解读】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形成在新课标高考试题中只在2013年考查过德国疆域的变化,从江苏、福建等省的高考试题中看,主要侧重于“冷战”含义和表现的考查。这也是今后复习的侧重所在。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13年高考考查了欧洲走向联合。依据课标和考纲要求,参考四川、江苏、海南高考试题命题,重在考查多极化力量的发展变化。 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根据各地考过的试题分析,本课内容重在考查当世界格局变化过程中的态势、世界形势及其原因。,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1.(2017天津卷文综历史,1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

3、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题干史料“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可知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题干时间是1990年9月,排除;C项错误,德国统一时间是1990年10月,排除;D项题干未谈到,排除

4、。故选A。,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答案】 D 【解析】 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城市名,1925年前叫察里津,斯大林上台后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而十月革命后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1920年,排除A;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根据“又是斯大林格勒”,可见这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是在二战之前,排除B;二战中苏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排除C;遏制政策应该是指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但是图片中“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说明战后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故D项正确。,2

5、.(2017新课标卷文综历史,34) 上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 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3.(2017海南卷单科历史,20)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

6、值取向 【答案】 A 【解析】 在两极对峙时期,法国与中国建交,法国总统访问苏联并发表联合声明,这些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A项正确;“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指的是欧盟的成立,故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故C项错误;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法国改善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是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需求,不可能改变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故D项错误。,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4.(2016新课标全国卷,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

7、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 D 【解析】 美国黑人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说明不是为了争取国内黑人的支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说明其目的重在宣传美国,而不是为了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故B项错误;材料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是在1961年兴起,且包括亚非拉国家,故C项错误;当时美苏处于冷战对峙状态下,美国的宣传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美国,实际是借助文化手段与苏联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所

8、谓的“中间地带”,以壮大自己的实力,故D项正确。,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5.(2016新课标全国卷,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答案】 A 【解析】 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时,欧洲是受制于美国的,排除

9、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C;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冷战局面的形成,美苏双方皆有责任,不是单方面因素,排除D项。,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6.(2014江苏卷)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美国学者亨廷顿的

10、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是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的结合,故选A项。B项不符合“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信息;C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中“美国也孤掌难鸣”的信息;D项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第三部分:基础知识清单,知识清单一: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雅尔塔体系勾画出战后美苏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战时的共同敌人消失;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根本原因);

11、美苏两国势均力敌。 2.冷战 (1)概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内容: 舆论上: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提出对抗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揭开了“冷战”的序幕。,知识清单一: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提出要援助一切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以对抗共产主义运动。这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948年)。1948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西欧的经济计划,目的是恢复西欧经济,把西欧纳入美国冷战的轨道,以对抗苏联。 军事上:成立北约(1949年)。

12、 3.苏联应对的措施: (1)政治上: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 (2)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对打破美国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知识清单一: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3)军事上: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以对抗北约,它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局面的形成,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特点: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2)表现:欧洲: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修筑“柏林墙”)。 亚洲:a.朝鲜分裂(1948年)及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1953年)。 b.美国发动侵越战争(1961-1973年)。 拉美:古巴导弹危机

13、(1962年),表明当时优势在美国。 (3)影响:一方面两强相争,导致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另一方面,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知识清单一: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例题】 1.(2018北京卷文综历史,11)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 如图 19481968年美国政府财政盈亏示意图(单位:10亿美元)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知识清单一:战后

14、两极格局的形成,【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A。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13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B。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知识清单一: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15、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答案】 C 【解析】 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项错误。,知识清单一: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3.(2014高考海南卷)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

16、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答案】 D 【解析】 从新日美安全条约的内容来看,日美军事同盟并未受到削弱,A项不正确;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是在60年代末,C项不正确;日美新安全条约的签订,只是对驻日美军的义务重新进行调整,并不能体现亚太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B项不合题意。日美新安全条约强调美日同盟关系不变,双方共同应对针对日本的一切进攻行为,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防范。正确答案为D项。,知识清单二: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1)经济:欧洲的衰落求发展 (2)政治:美苏的争霸保安全 (3)思想:共同的文化有渊源 (4)直接:法德的和解是关键 2.过程 (1)1950年,法国舒曼计划,提倡法德煤钢联营。 (2)1951年法、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