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015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995039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7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015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农业经济学015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农业经济学015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农业经济学015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农业经济学015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015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015课件(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三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2,理解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主要理论及贸易干预的效果,结合中国实际掌握贸易政策分析工具,了解WTO的相关情况、农业协定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入世承诺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概况,运用实例分析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及农民的影响。,学习目的与要求,3,本章主要内容:,13.1 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 13.2 WTO农业部分 13.3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4,13.1 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三、赫克歇尔俄林贸易理论 四、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五、贸易政策分析及中国实例 六、贸易指数 七、贸易干预的效果与

2、原因,5,1、前提: 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阻碍了变革的顺利进行。 吸取了重农主义经济自由的思想。 2、产生: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中,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又称为绝对成本学说或区域分工学说。 斯密指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商品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而这种差异来源于自然禀赋和后天的生产条件。,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6,3、主要内容: 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3、,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4、核心精神: 在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更好地促进分工和交换,使每个国家都获得最大利益。 5、缺陷: 如果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那这两个国家按斯密的理论,便无法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无法取得专业化利益。,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7,

4、1、前提: 1815年,英国政府的“谷物法”,要求限制谷物进口。 2、产生: 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 3、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二、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8,二、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9,4、基本假设: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

5、商品;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单位的X商品和一个单位的Y商品等价(不过生产成本不同);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6、即部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二、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10,5、缺限: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理论分析上的“死角”。这是因为,在李嘉图的理论分析中,比较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度”的差异。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贸易模型”,势必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下表所示即为“等优势或等劣势贸易模型”(Equal Advantage or Equal Disadvantage Model)。 A国 B国 F商品 1 3 C商品 2 6 一旦出现此种等优势或等劣势的情况,即便具有相当的普遍适用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7、理论及其基本原则“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就不再灵光了。,二、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11,1、产生: 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指出产生比较优势差异必备的两个条件。第一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同,即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第二,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的比例不同(要素密集程度不同)。 1930年代,这一论点被他的学生伯尔蒂尔俄林所充实论证,其代表作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因而这一理论又称为H-O理论。 2、内容: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由于国与国之间要素禀赋存在的差异,使得要素价格也产生差异,进而导致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差异,由此产生国

8、际贸易。,三、要素禀赋理论:,12,4、一些概念: (1)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人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产要素。 (2)要素价格: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 (3)要素密集度: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人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人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 (4)要素密集型产品:指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划分为不同种类的产品。 (5)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

9、数量。 (6)要素丰裕:则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三、要素禀赋理论:,13,5、基本假设: (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2)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3)假定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利益。 (5)假定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即尽管是自由贸易,两国仍然继续生产两种产品,亦即无一国是小国。 (6)假定两国的消费偏好

10、相同。 (7)在两国的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市场上,竞争是完全的。 (8)假定在各国内部,生产诸要素是能够自由转移的,但在各国间生产要素是不能自由转移的。 (9)假定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三、要素禀赋理论:,14,6、缺限: (1)生产要素的异质性; (2)技术进步,不仅使生产率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新产品的出现; (3)国际国内经济变化是动态的; (4)要素价格在不同国家中难以实现均等。,三、要素禀赋理论:,15,1、产生: 1990年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内容: 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象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

11、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四、竞争优势理论:,16,3、钻石模型: (1)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2)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 (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4)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

12、体系。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四、竞争优势理论:,17,五、贸易政策分析及中国实例,(一)开放度的衡量,18,(二)有效保护率,19,(三)贸易保护与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OT)出口商品价格/进口商品价格,20,六、贸易指数,(一)贸易密集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21,(二)贸易互补性指数(complementarity index) (三)贸易偏斜指数(country bias index),六、贸易指数,22,(四)市场份额(market share) (五)双边贸易份额(bilateral

13、trade share),六、贸易指数,23,(六)商品份额(commodity share) (七)部门份额(sectional share),六、贸易指数,24,(八)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九)出口相似度指数(export similarity index),六、贸易指数,25,七、贸易干预的效果与原因,(一)关税的效果 减少了贸易量,降低了社会福利 (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效果 减少了贸易量,降低了社会福利 (三)贸易干预的原因,26,13.2 WTO农业部分,一、WTO简介 二、WTO农业协定介绍 三、中国加入W

14、TO的农业方面的承诺,27,一、WTO简介,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该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日内瓦莱蒙湖畔的关贸总协定总部大楼内。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 WTO的国际互联网址是www.wto.org.,28,二、WTO农业协定介绍,(一

15、)农业协定在WTO规则体系中的地位 (二)市场准入:关税和非关税措施 (三)国内支持:绿箱、蓝箱、黄箱 (四)出口补贴 (五)与农业相关的其他条款,29,(一)农业协定在WTO规则体系中的地位,1. WTO协定法律文本体系 1993年12月达成、1994年4月正式通过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成果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即WTO协定本身非常短,由16个条款组成,说明了WTO的组成功能、结构、决定的产生,等等。,30,“本协定各参加方, 认识到在处理它们在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稳定增长以及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目的

16、,同时应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考虑对世界资源的最佳利用,寻求既保护和维护环境,又以与它们各自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和关注相一致的方式,加强为此采取的措施, 进一步认识到需要作出积极努力,以保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经济发展需要相当的份额,,(一)农业协定在WTO规则体系中的地位,31,期望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安排,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待遇,从而为实现这些目标作出贡献, 因此决定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可行的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包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努力的结果以及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全部结果, 决心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并促进该体制目标的实现, 协议如下”,(一)农业协定在WTO规则体系中的地位,32,33,(二)市场准入: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关税化 关税削减 保证最低市场准入 维持现行市场准入 特殊保障条款 A 数量触发:或者,B 价格触发:,34,A 数量触发, 市场准入机会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