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终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946399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终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终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终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终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终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终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终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 1 1 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概述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概述-1 1 2 2 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任务与要求-2 2 2.12.1 设计任务设计任务-2 2 2.22.2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2 2 3 3 系统设计原理系统设计原理 -2 2 4 4 方案论证方案论证 -2 2 4.14.1 总体方案论证与比较总体方案论证与比较-3 3 4.24.2 各部分电路方案论证各部分电路方案论证-3 3 5 5 硬件电路设计与计算硬件电路设计与计算 -4 4 5.15.1 温度采样和转换电路温度采样和转换电路 -5 5 5.25.2 温度控制电路温度控制电路 -6 6 5.35.3 单片机控制部分单片机控

2、制部分 -7 7 5.45.4 键盘及数字显示部分键盘及数字显示部分-7 7 6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8 8 1 水温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水温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1 1 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概述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温度控制是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过低的温度或过高的温度都会使水资源失去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水 资源的巨大浪费。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水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掌 握好对水温的控制,把身边的水资源好好地利用起来。 在现代冶金、石油、化工及电力生产过程中,温度是极为重要而又普遍的 热工参数之一。在环境恶劣或温度较高等场合下,为了保证生产过程正常安全

3、地进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能源,要求 对加热炉炉温进行测、显示、控制,使之达到工艺标准,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 的炉温控制系统,可以同时采集多个数据,并将数据通过通讯口送至上位机进 行显示和控制。那么无论是哪种控制,我们都希望水温控制系统能够有很高的 精确度(起码是在满足我们要求的范围内) ,帮助我们实现我们想要的控制,解 决身边的问题。 在计算机没有发明之前,这些控制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而当今,随着电 子行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改进,而且计算机和传感 器的价格也日益降低,可靠性逐步提高,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水温控制并提高控 制的精确度不仅是可以达到

4、的而且是容易实现的。用高新技术来解决工业生产 问题, 排除生活用水问题实施对水温的控制已成为我们电子行业的任务,以此来加强 工业化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2 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任务与要求 2.1 设计任务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能对水温进行自动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 2.2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1)通过设计,能独立地查找资料,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文献; (2)设计并制作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对象为 1 升净水,容器为搪 瓷器皿。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 2 控制,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 (3)温度设定范围为 3585,最小区分度为 1,标定温度1,环 境

5、温度降低时(例如用电风扇降温)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1; (4)软件调试:要求操作方便,调试成功并且可靠性高。 3 3 系统设计原理系统设计原理 传感器 电炉 信号放大 功率放大 A / D 键盘 显示 键盘单片机基本系统 微型打 印机 图 2-1 单片机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该水温控制系统主要由 AT89C51 单片机控制系统、前向通道(温度采样转 换电路) 、后向通道(温度控制电路) 、键盘显示电路等四部分组成,其总体设 计框图如上图所示。 4 4 方案论证方案论证 4.14.1 总体方案论证与比较总体方案论证与比较 本题目是设计制作一个水温控制系统,对象为一升净水,加热器为 1KW 的 电炉。

6、要求能在 35-95范围内设定控制水温,并具有较好的快速性和较 小的超调,以及十进制数码管显示等功能。 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以下的两种方案: 方案 1:此方案是采用传统的二位模拟控制方法,选用模拟电路,用电位 器设定给定值,采用上下限比较电路将反馈的温度值与给定的温度值比较后, 决定加热或者不加热。由于采用模拟控制方式,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大,不能实 现复杂的控制算法使控制精度做得教高,而且不能用数码显示和键盘设定。 3 方案 2:采用单片机 AT89C51 为核心。采用了温度传感器 AD590 采集温度 变化信号,A/D 采样芯片 ADC0804 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单片机处理后去 控

7、制温度,使其达到稳定。使用单片机具有编程灵活,控制简单的优点,使系 统能简单的实现温度的控制及显示,并且通过软件编程能实现各种控制算法使 系统还具有控制精度高的特点。比较上述两种方案,方案 2 明显的改善了方案 1 的不足及缺点,并具有控制简单、控制温度精度高的特点,因此本设计电路 采用方案 2。 4.24.2 各部分电路方案论证各部分电路方案论证 本电路以单片机为基础核心,系统由前向通道模块、后向控制模块、系统 主模块及键盘显示摸块等四大模块组成。现将各部分主要元件及电路做以下的 论证: (1)温度采样部分 方案 1:采用热敏电阻,可满足 35-95的测量范围,但热敏电阻精度、 重复性和可靠

8、性都比较差,对于检测精度小于 1的温度信号是不适用的。 方案 2:采用温度传感器 AD590。:AD590 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线形度好、 性能稳定等优点。其测量范围在-50- +150,满刻度范围误差为0.3, 当电源电压在 510V 之间,稳定度为 1时,误差只有0.01,其各方面特 性都满足此系统的设计要求。此外 AD590 是温度-电流传感器,对于提高系统抗 干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经上述比较,方案 2 明显优于方案 1,故选用方案 2。 (2)键盘显示部分 控制与显示电路是反映电路性能、外观的最直观部分,所以此部分电路设 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路的好坏。 方案 1:采用可编程控制器 8

9、279 与数码管及地址译码器 74LS138 组成,可 编程/显示器件 8279 实现对按键的扫描、消除抖动、提供 LED 的显示信号,并 对 LED 显示控制。用 8279 和键盘组成的人机控制平台,能够方便的进行控制单 片机的输出。 方案 2:采用单片机 AT2051 与地址译码器 74LS138 组成控制和扫描系统, 并用 2051 的串口对主电路的单片机进行通信,这种方案既能很好的控制键盘及 显示,又为主单片机大大的减少了程序的复杂性,而且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 的特点。 对比两种方案可知,方案 1 虽然也能很好的实现电路的要求,但考虑到电 路设计的成本和电路整体的性能,我们采用方案 2

10、。 (3)控制电路部分 4 方案 1:采用 8031 芯片,其内部没有程序存储器,需要进行外部扩展,这 给电路增加了复杂度。 方案 2:本方案的 CPU 模块采用 2051 芯片,其内部有 2KB 单元的程序存储 器,不需外部扩展程序存储器。但由于系统用到较多的 I/O 口,因此此芯片资 源不够用。 方案 3:采用 AT89C51 单片机,其内部有 8KB 单元的程序存储器,不需外 部扩展程序存储器,而且它的 I/O 口也足够本次设计的要求。 比较这 3 种方案,综合考虑单片机的各部分资源,因此此次设计选用方案 3。设计电路图如图 2-2 所示: 图 2-2 AT89C51 单片机原理图 5

11、5 硬件电路设计与计算硬件电路设计与计算 本电路总体设计包括四部分:主机控制部分(89C51) 、前向通道(温度采 样和转换电路) 、后向通道(温度控制电路) 、键盘显示部分。 5.15.1 温度采样和转换电路温度采样和转换电路 系统的信号采样和转换电路主要由温度传感器 AD590、基准电压 7812、运 算放大器 OP-07 及 A/D 转换电路 ADC0804 四部分组成。设计电路图如图 3-1 所 示: 5 图 3-1 温度采样和转换电路原理图 (1) AD590 性能描述 测量范围在-50-+150,满刻度范围误差为0.3,当电源电压在 510V 之间,稳定度为 1时,误差只有0.01

12、 。AD590 为电流型传感器温 度每变化 1其电流变化 1uA 在 35和 95时输出电流分别为 308.2uA 和 368.2uA。 (2)基准电压 7812 提供 12V 标准电压,它与运算放大器 OP-07 和电阻组成 信号转换与放大电路,将 35-95的温度转换为 05V 的电压信号。 (3)ADC0804 性能描述 ADC0804 为 8 位逐次逼近型 A/D 转换器,其输入电压范围在 05v,转换速 度为 100us,转换精度为 0.39,对应误差为 0.234。 满足系统的要求。 (4)电路原理及参数计算 温度采样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采用电流型温度传感器 AD590 将温度的变化量 转换成电流量,再通过 OP-07 将电流量转换成电压量,通过 A/D 转换器 ADC0804 将其转换成数值量交由单片机处理。图 3-1 中三端稳压 7812 作为基准 电压,由运放虚短虚断可知运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