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基础理论-2014级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1938669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50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基础理论-2014级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体育基础理论-2014级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体育基础理论-2014级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体育基础理论-2014级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体育基础理论-2014级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基础理论-2014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基础理论-2014级(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体育简述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和组成 一、体育的概念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体育这一术语却不像人类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诞生那样有着悠久 的历史,它的出现比较晚。据世界体育资料记载, “体育”一词最初见于 1760 年法国的报刊上。我国是文明古国, 历代有着锻炼身体、养生保健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但在古籍中尚未发现与体育完全相同的专用词。其含义相近的有 “养生” 、 “导引” 、 “吐纳”等。据史料记载,19 世纪末,德国和瑞典体操开始传入我国,清政府批准的奏定学堂 章程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开设体操科(即体育课) 。直到本世纪初,基督教青年会在我国宣传 “西洋体育” 时, 才

2、开始出现“体育”一词。经过一个体操与体育并用的时期,到1923 年才在北洋政府公布的中、小学课程纲要草 案这一官方文件中,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体操仅作为一门单科而纳入体育范畴。尔后, “体育”一 词广泛使用至今。 “体育”这一术语在含义上也有一个演化过程,当它传入我国时,就是指身体的教育(physical education) ,是 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出现的。在当时我国还很少有竞技运动和其他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以其狭 义的含义来使用这一术语,还没有太大的矛盾,与国际上的理解也相一致。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 发展,原来仅作为体育手段的竞技运动(sport

3、)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内容、组织、制度等方面形成了独立的体系, 并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其社会职能和功能也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 (狭义)的范畴。再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健身和娱乐的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physical training and physical recreation)活动也 -2- 体育理论田径游泳 越来越多地开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仍用一个狭义体育来代表外延已经扩大了的活动,已显得很不够。建国以来, 在我国宪法和政府工作报告等许多有关文件中,都用“体育运动” 、 “群众体育” 、 “竞技体育”等名词作为次概念或 第二位概念。因此在我国“体育”一词就

4、有了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用于狭义时一般指体育教育,用于广义时则和 通常所说的体育运动相同,即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这三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并逐渐发展成为 一个与教育和文化相并列的新的体系。一方面通过以发展身体为核心的教育过程,承担着人体完美发展、增强体质 的重任,并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密切配合,以实现共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任务;另一方面则通过以健 身、健美、医疗、卫生为目标的身体锻炼,以及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标的竞技运动,达到 人体自我完善,挖掘人体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特殊作用。 综上所述,体育(广义的)亦称体育运动,包括体

5、育教育、竞技运动和社会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以发展身体、强身祛病、提高运动技巧、娱乐身心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的总和。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受社 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制约,同时又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必须指出,体育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需求进入高层次,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还将会进 一步深化。 广义体育的概念表明,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三个不同内容和范围的“体育” ,其共同点是以身体运 动为基本手段,全面发展身体和增强体质,都有教育、教学、竞赛、提高诸因素。但根据其目的、对象和社会施予 的影响不同,目前普遍认为体

6、育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一)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相配合,成为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体育的基础,也是国家体育事业 发展的战略重点。各级各类学校按不同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与 第一章 体育简述 -3- 竞赛等组织形式,紧紧围绕以增强体质为中心,实现学校体育的各项任务,进而达到教育、教养和发展身体的总目 的,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随着体育的不断社会化、娱乐化、终身化及竞技体育的发展,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 增长的需要,

7、学校体育在重视增强学生体质近期效应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将来对“享受”和“发展”的需要。 因此,应重视和培养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终身体育意识及主动参与意识,使之讲究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不断提高 竞技体育即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和不断提高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 的潜力,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具有竞技体育特点的群众性竞赛日趋频繁,其中一些有 规则约束的竞赛,逐渐向以取胜为目的的方向转移,从而不断扩大了竞技体育的领域。由于竞技运动竞争激烈,其 竞争实质是体力、智力和运动技能等综合实力的竞争,极易

8、吸引广大观众,所以它极富感染力且容易传播,对活跃 社会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家的国际威望、促进友谊和团结等方面都起着特殊的作用。 (三)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也称群众体育或大众体育,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 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国内外经常提到的娱乐体育、休闲体育、余暇体育、养生体育及医疗保健与康复体育等 均属社会体育的范畴。参加者主要是一般民众,其中包括男女老幼和伤病残者,活动领域遍及整个社会,内容广泛, 形式多样,娱 社会体育开展的广泛性和社会化程度,取决于国家经济的繁荣、文化素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 及社会环境的安定。目前我国的社

9、会体育正在蓬勃兴起,各种“健康城” 、 “康复中心”和“健身俱乐部”以及“公 园体育”等,正在吸引大批的体育消费者。国家还设立了“中国大众体育纪录” 。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 -4- 体育理论田径游泳 以来,全民的体育观念逐渐改变,开始把健身器械引进家庭,并涉足台球、网球、保龄球及出国旅游等消费较高的 体育活动。表明社会体育活动在我国不但有了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二节 体育的功能 根据体育对人体和社会分别所起的作用,将体育的功能分为生物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类。生物功能主要指健身 功能,它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是体育最本质的功能;社会功能则包括教育、娱乐、政治

10、、经济、军事等功能,属 非本质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体育功能的发掘和利用仍会继续下去,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化。 一、健身功能 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体育具有健身功能。体育健身的 理论基础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强人体的同化和异化作用,使身、心得到有效发展,有利于促进健康和增强体 质。 (一)体育对促进健康的作用 何谓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此下的定义是: “所谓健康,不是单纯地指身体无病或不衰弱,而是不可分 割地把肉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各方面都包括在内,亦即是指一个完整的状态。 ”这里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指人体 生理机能正常,没有

11、缺陷和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和精神方面均能迅速完全地适应社会环境,即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 和精神健康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包括良好的生长发育、正常的生理机能和承担负荷后的适宜反应。事实证明,身体 健康受损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均因人体对内、外环境不适应所致。人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全身各器 官、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协调,而且还取决于整个身体对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的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一章 体育简述 -5- 的差异,除去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外,在很大程度上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深刻地阐明 了运动对身体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 精神健康实质是指维持身体健康的一种能力。良好

12、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讲究精神卫生是判断精神健康的基础。从 事体育运动能使人心情舒畅、 精神愉快,使心理调节能力得到提高,及时排除个人性格和心理状态中的不健康因素,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适 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综合的、不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与健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如 果把健康作为评价体质状况的起码条件,那么体质则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经常从事体育运动,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其生长发育不仅对人体形态 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内脏器官的发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都有直接的影响。实

13、验证明,体育运动可刺激骺 软骨的增生,从而促进骨的生长。同时还可促使骨骼变粗,使骨骼抗弯、抗折、抗压的能力增强。人体任何运动都 是通过肌肉工作来完成的。系统地进行体育锻炼,对提高肌肉的力量、耐久力等基本身体素质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运动可改善肌肉的血液供应状况,增加肌肉内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的含量,使肌纤维变粗,工作能力增强, 并促使肌肉有更多的能量储备,进而提高运动能力。 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机能状况,使这些 系统的器官在构造上发生变化,功能上得到加强和提高,如心、肺功能出现“节省化”现象。 经常从事体育运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

14、经系统的工作能力,改善大脑的供血、供氧情况,促使大脑皮层兴奋 性增强,抑制加深,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使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增强,对体外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 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增强,工作能力提高。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负诱导规律,运动中枢的兴奋可以使思维、记忆中 枢得到更完全的休息,从而很快地消除疲劳,恢复工作能力,这正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去从事一些身体运动,会 -6- 体育理论田径游泳 使人感到头脑清醒,精神焕发,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的生理机制。 “818”这个富有哲理的公式,就是从这个 意义上提出来的。 总而言之,经常从事体育运动能使青少年生长发育健全,体形健美,姿态端正,动作矫健;中

15、年人身体健康, 精力旺盛;老年人延缓老化过程,健康长寿。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已经得到了科学的证明。但必须指出,在促进健 二、教育功能 体育的教育功能就其作用的广泛性而言,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体育的其他社会功能所无法比拟的。尽 管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不尽相同,但都十分重视发挥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作为一种特 殊的社会现象,不仅本身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 马克思主义有关教育的经典论述,都把体育视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视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 重要方面。现代教育观认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完成教育、教养和发展三方面的任务。

16、因此,学校体育通过体 育课、课外体育锻炼和课余运动训练与竞赛等基本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教育,使他 们获得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运动实践能力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 惯,以达到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增加知识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的目标。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生 活和工作的需要,学校体育更应强调它在培养终身从事体育的兴趣和习惯、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教 育作用。 体育的教育功能不只限于学校领域,它通过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对社会所起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体 育可激励人们的荣誉感、责任心、集体观念、民族意识与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由于运动竞赛的突出特点是竞争激 烈,这种竞争一旦扩大到世界舞台,就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国际比赛的胜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荣辱和民族的形象, 在人民的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反响。故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及培养社会公德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 第一章 体育简述 -7- 作用。如中国女排在争夺“五连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湛球艺、拼搏精神和高度的爱国责任心,感人肺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