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OB2章节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896935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OB2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组织行为学OB2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组织行为学OB2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组织行为学OB2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组织行为学OB2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OB2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OB2章节(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必修考查课程,陈文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第一节 关于人的理论 第二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第三节 价值观与行为 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 第六节 个性与行为 第七节 意志与行为 第八节 情感与行为,第一节 关于人的理论,“人啊,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口的铭文,第一节 关于人的理论,人性假设理论 经济人假设:泰勒,经济利益,胡萝卜加大棒X理论 社会人假设:梅奥,人际关系,集体奖励, 自我实现人假设:马斯洛、麦格雷戈(Y) ,内在激励 复杂人假设:埃德加沙因,需要与组织关系,权变,第一节 关于人的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奥得费:存在、关系、成长 麦克里兰:权

2、力、归属、成就 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第一节 关于人的理论,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 1943年,调动人的积极性理论 1954年,动机与个性,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金钱可以满足什么需要?为什么?,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局限: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以个人的价值、利益为出发点,强调个人需要,没有涉及到社会需要。 需要层次,是满足率低级需要,才能满足更高级的需要,有机械论、形而上学的倾向。,中国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论语阳货:性相近,习相远也 论衡 本性:性有善恶 孟子 告子上:告子性无善恶论 孟子 告子上:孟子性善论 荀子 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第二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需要(NEED):客观刺激作用

3、于人们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MOTIVE): 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第二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刺激 需要 意向 愿望 (驱动力) 动机 可达到的目标(方向),第二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 同一行为可以出自不同的动机 一种行为可能同时为多种动机所推动 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行为 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第三节 价值观与行为,价值观 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4、,价值观的经典理论之一,普朗格尔六类价值观(E Spranger) 理性价值观,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 唯美的价值观,以形式、和谐为中心 政治性价值观,以权力地位为中心 社会性价值观,以群体他人为中心 经济价值观,以有效实惠为中心 宗教性价值观,以信仰教义为中心,第三节 价值观与行为,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法,影响人与人的关系 个人所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个人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 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 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 对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手段的影响,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感觉和知觉 感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

5、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征 知觉的情境因素,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个性特征,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知觉对象的特征:简明性原则 接近律,在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对象,被知觉为同类 相似律,相似性的对象被知觉为一组 闭锁律,一组分散的知觉对象包围一个空间,整体 连续律,在空间、时间上有连续性的对象,排队者,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知觉对象的特征: 颜色,黑、红重,蓝、绿轻 形状、大小、声音、强度、高低、运动状

6、态、新奇性、重复性、熟悉性等,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知觉的情境因素:人的感受性 感受性:人的感觉灵敏度,人对外界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课后作业:感觉阈限感官能够觉察到的最小、最弱的刺激,个小组分别完成一种感觉阈限的调查 听觉,味觉、视觉、嗅觉,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知觉的情境因素:人的感受性 适应:感受性降低或提高 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 敏感化:感受性提高 感受性降低:不良嗜好,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社会知觉:J S Bruner,1947年,对人知觉 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对社会群体的知觉,对社会现象的知觉,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主体的社会行为。,第四节 知觉与行

7、为,社会知觉: 对人的知觉,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知觉,借以了解其动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社会知觉: 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主要以人的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对人们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言语、礼节等进行感知。,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社会知觉: 自我知觉,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社会知觉: 角色知觉,指对人们说表现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社会知觉: 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陌生人 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 近因效应熟悉人 定势效应,商人-奸诈,课后作业,课后读物:心理学

8、与生活理查德 格里格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6版 课后作业:个小组分别完成一种感觉阈限的调查 听觉,味觉、视觉、嗅觉 预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态度与行为 个性与行为,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知觉是个人对客观事物、对他人的一种认知心理过程。在知觉基础上与人交往、与客观事物接触,就会逐渐形成态度。 态度的内涵 态度的测量 态度的改变,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态度的内涵 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例如:赞成、反对、亲疏、喜欢、厌恶、接纳、排斥等等,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态度的内涵 态度指向性:主体客体 态度相对稳定性:理智的人对于重要事物的态度,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

9、 态度的成分:认知、情感、意向,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态度的成分:认知、情感、意向 认知:人对事物的看法、评价 以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例如,目标管理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强调数量容易使人忽视质量。 情感:人对事物的好恶、带有感情色彩和情绪特征。“你这个人真好”,请感受喜欢、蔑视、中立的情感。 意向:人对事物的行为准备状态和行为反应倾向。态度行为,态度含有行为倾向性。人的行为反映态度,是态度的外显。 一般情况下三者是一致的, 认知:对学习意义清晰 情感:热爱学习 意向: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愿望和行动,理智的说,这个制度是正确的,但是我情感上难以接受,因而行动就有抵触。,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态度的测

10、量:态度是人的内在心理倾向,不是行为本身,一般不能直接观察,但人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表情、行为反映了人对事物的认知、情感和意向,从而推断人的态度。 调查法:主管人平时观察、面谈、资料调查(出勤、离职) 专业测量法:态度量表、自由反应法(假如。)、生理反应法(测谎仪、皮肤温度、脉搏等) 投射、沟通、侧面了解,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在测量态度时要注意的事情 具体态度能够预测具体行为 语言应该简单,无歧义 态度测量与实际行为的间隔时间越短,态度与行为就越一致 敏感问题,一般不要直接问,可以采取侧面迂回的方式。 有很强的社会赞许性的问题,也会影响员工回答的真实程度 问卷调查一定要做到匿名,不可以公开到

11、员工那里去收问卷,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人们是否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 抗拒反应:当人们感到要被人所影响时,首先会在心理上产生自发的抵抗。 心理惯性:人们的心理活动通常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在人们没有感到改变的必要性时,通常尽可能地少改变自己。 留面子: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需要保持一个不轻易受影响的形象,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人们会做什么,以避免改变态度? 笼统拒绝:当沟通的信息与一个人先前的态度不同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笼统拒绝沟通信息表明的立场 贬损来源:当人们不想改变态度的时候,可以说沟通信息的来源不可靠,这样可以减少自己不改变态度的压力,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方法。 歪曲信息:通过歪曲信息减少信息

12、与自己态度之间的差异。,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改变态度的一般原则: 适当分散注意力 对人们既有的态度不要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要想办法使自己的观点接近他们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使用高威信的传达者 适当唤起被说服者的情绪反应 适当的信息重复 不仅要说服,也要让被说服者采取一定的行动。,自尊评定,自尊是人们赞赏、重视、喜欢自己的程度。它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的情感上的评价,就是对自己的态度。 自尊的水平在每个人身上是长期恒定的。 自尊与信心、合群性正相关;与焦虑、抑郁负相关;与学习成绩无关 。,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工作满意度:指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一个人工作满意

13、度高,对工作就会持积极态度,相反,会持消极态度。 组织成功的两大落脚点: 对内经营员工工作满意度 对外经营客户,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工作满意度:指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一个人工作满意度高,对工作就会持积极态度,相反,会持消极态度。 组织成功的两大落脚点: 对内经营员工工作满意度 对外经营客户,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满意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针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工作 满意 度,工作性质,薪酬,晋升的 机会,同事关系,上级主管,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尊重员工 熟悉工作,而不瞎指挥 提供反馈 认可员工的工作成绩 容易相处,有智慧的 当需要的时候会帮助员工 为员工提供工

14、作的支持 向员工表达积极的期望 授权给员工做事 。,可以满足正常消费 有保障 有一定的外部市场竞争力 内部公平(但不是平均主义),勤奋工作 有智慧 容易相处 负责任,不是按部就班、单调 受人尊重 有自主性 有创造性 有挑战性 带有成就感 发展机会,有晋升的机会 晋升政策比较公平 晋升的规律比较清楚 晋升的政策比较明确,第六节 个性与行为,个性: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合。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气质与行为 性格与行为,兴趣与行

15、为 能力与行为,第六节 个性与行为,个性的内涵: 个性倾向性: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行为的积极性特征,表现在对事物不同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上,是个性的潜在力量。 个性心理特征:在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第六节 个性与行为,个性的特点: 组合性,外向-内向 相对稳定性,对己、对人、对事、对工作 一般性与独特性 生物制约性(遗传)和社会制约性(社会化: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第六节 个性与行为,气质与行为 气质: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脾气,秉性类似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知觉的速度、思维的敏捷等)、稳定性(注意力

16、集中)、强度(情绪强弱、意志力强弱)、指向性(内-外性)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各有长短、,第六节 个性与行为,气质:古希腊医生希波柯拉底和罗马医生盖仑提出 胆汁质: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抑制能力差,易于冲动,热情直率,脾气倔犟,外倾性明显,如水浒李逵 多血质:情绪兴奋性高,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大,稳定性差,活泼好动,善交往,浮躁轻率,缺乏耐力和毅力,如红楼梦王熙凤 粘液质:情绪兴奋性低,沉着冷静,情绪稳定,深思远虑,动作迟缓,坚毅执拗,自制力强,内倾性强,淡漠,如红楼梦薛宝钗 抑郁质:感受性很强,细心谨慎,敏感多疑,办事不果断,缺乏信心,易于疲劳,行动迟缓,如红楼梦林黛玉,突击性开拓工作,社交、管理工作,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工作,研究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