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学课件4呼吸系统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891663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9.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学课件4呼吸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结构学课件4呼吸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结构学课件4呼吸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结构学课件4呼吸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结构学课件4呼吸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学课件4呼吸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学课件4呼吸系统(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 者 王鹤鸣 韩群颖 罗 莉 祝 辉 李 敏 肖 明 左一智 唐敏峰 张露青,制作群 丁 炯 周作民 肖 明 罗 莉,南京医科大学CAI课件,HUMAN STRUCTURE,人体结构学,人体结构学,主 编 丁 炯 副主编 周作民,组成 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 支气管 肺 肺实质(支气管树、肺泡) 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 淋巴管、淋巴结、神经) 功能 呼吸、嗅觉,鼻,喉,咽,气管,右主支气管,肺,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分部: 外鼻 鼻腔 鼻旁窦,鼻 nose,以鼻骨和鼻软骨作支架,被覆皮肤和少量结缔组织。 分为:鼻根 鼻背 鼻尖 鼻翼,外鼻,鼻腔以骨和鼻软骨为基

2、础,内面覆以粘膜和皮肤。鼻腔向前经鼻孔通外界,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部。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二腔。每侧鼻腔又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和鼻中隔软骨构成,为黏膜覆盖。其前下方为易出血区(Little区)。,犁骨,筛骨垂直板,鼻中隔软骨,鼻腔,鼻阈,鼻腔外侧壁形态复杂,自上而下有3个鼻甲突向鼻腔。分别称:上、中、下鼻甲。3个鼻甲下方各有一个裂隙,分别称:上、中、下鼻道。 上鼻甲后上方的凹陷为蝶筛隐窝。中鼻道中有筛漏斗、筛泡和半月裂孔。,上鼻甲,鼻腔外侧壁,中鼻甲,下鼻甲,蝶筛隐窝,筛漏斗,筛泡,半月裂孔,鼻粘膜 呼吸区 嗅 区 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 额 窦 开

3、口于中鼻道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蝶 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筛 窦 前中组开口于中鼻道 后 组开口于上鼻道 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前部,鼻中隔,嗅区,喉结,前角,下角,上角,喉的软骨,甲状软骨 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构成喉的前外侧壁。由两个方形软骨板构成,两板在中线愈合为前角,其上端为喉结(男性),板的后缘上、下端有上角和下角。 环状软骨 为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由环 状软骨弓和环状软骨板组成。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前面观,后面观,环状软骨弓,环状软骨板,会厌软骨,会厌软骨 形似叶状,会厌软骨的前、后面均由粘膜被覆则称为会厌。 杓状软骨 近似三面锥体形,分尖、底和二突。,会厌,甲状软骨,杓状软骨

4、声带突,舌骨,杓状软骨,杓状软骨肌突,环甲关节,甲状舌骨膜 环甲关节 由甲状软骨下角和环状软骨板侧部组成。作用:紧张和松弛声带。 环杓关节 由杓状软骨底和环状软骨板上缘构成。作用:调节声门大小。,甲状舌骨膜,环杓关节,喉的连结,弹性圆锥 连于甲状软骨前角与环状软骨及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的弹性纤维膜。其上缘为声韧带。声韧带、声带肌和其表面的黏膜合称声带vocal fold。弹性圆锥中部增厚为环甲正中韧带,急性喉阻塞时,在此穿刺。,环甲正中韧带,弹性圆锥,声韧带,喉的连结,喉肌,名 称 环甲肌 环杓后肌 环杓侧肌 甲杓肌 杓横肌 杓斜肌 杓会厌肌,作 用 紧张声带 开大声门、紧张声带 缩小声门 声襞

5、缩短、松弛 缩小喉口、喉前庭 缩小喉口 关闭喉口,环甲肌,杓横肌,环杓后肌,杓会厌肌,喉肌,杓斜肌,名 称 环甲肌 环杓后肌 环杓侧肌 甲杓肌 杓横肌 杓斜肌 杓会厌肌,作 用 紧张声带 开大声门、紧张声带 缩小声门 声襞缩短、松弛 缩小喉口、喉前庭 缩小喉口 关闭喉口,喉腔,由喉壁所围成的腔隙,上经喉口通喉咽部,下通气管。喉口朝向后上方,由会厌上缘、杓会厌襞和杓间切迹围成。喉腔以前庭襞和声襞为界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喉前庭,声襞,声门下腔,喉室,前庭襞,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可分为膜间部(前2/3)和软骨间部(后1/3),膜间部,软骨间

6、部,声门裂 fissure glottis,声带vocal cord 由声襞、声韧带及声带肌组成。,分颈、胸二部 气管杈 气管隆嵴,气管 trachea,气管杈,左主支气管,气管,支气管 bronchi 左主支气管:细 长 斜 右主支气管:粗 短 陡,气管隆嵴,支气管的组织结构 管壁分三层 粘膜 上皮+ 固有层 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纤毛细胞 形态 柱状,表面有纤毛 功能 防御 杯状细胞 形态 高脚酒杯状 功能 分泌黏液,吸附异物 基细胞 未分化细胞,具增殖功能 小颗粒细胞 内分泌细胞,固有层 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淋巴细胞、浆细胞、气管腺导管,支气管的组织结构 管壁分三层 粘膜 上皮+ 固有

7、层 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纤毛细胞 形态 柱状,表面有纤毛 功能 防御 杯状细胞 形态 高脚酒杯状 功能 分泌黏液,吸附异物 基细胞 未分化细胞,具增殖功能 小颗粒细胞 内分泌细胞,固有层 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淋巴细胞、浆细胞、气管腺导管,支气管的组织结构 管壁分三层 粘膜 上皮+ 固有层 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纤毛细胞 形态 柱状,表面有纤毛 功能 防御 杯状细胞 形态 高脚酒杯状 功能 分泌黏液,吸附异物 基细胞 未分化细胞,具增殖功能 小颗粒细胞 内分泌细胞,固有层 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淋巴细胞、浆细胞、气管腺导管,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 + 气管腺(混合腺) 浆液性腺泡分泌浆液,内

8、含溶菌酶等。 粘液性腺泡分泌粘液,有粘附作用。,外膜 组成 “C”型透明软骨环, 缺口处有平滑肌。 作用 呼吸道支架;防御,形态: 肺尖锁骨内侧1/3上方2.5cm。 肺底(膈面)与膈肌相对。 二面肋面和纵隔面 三缘 前缘、后缘和下缘。,肺 lungs, pulmones,左肺以斜裂分上、下两叶。 右肺以斜裂和水平裂分上、中、下三叶。,肺尖,肺底(膈面),肋面,心尖切迹,中叶,上叶,下叶,下叶,上叶,为肺纵隔面中央的凹陷,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和淋巴管等进出的门户。进出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肺根。,肺门 hilum of long,肺动脉,由前向后 由上向下 (左右肺) (左肺)

9、(右肺),肺上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肺下静脉,支气管,肺静脉 肺动脉 支气管 肺动脉 支气管 肺动脉 支气管 肺静脉 肺静脉,结构排列 肺根内,肺段支气管,肺叶支气管,主支气管(一级) 肺叶支气管(二级) 肺段支气管(三级),肺内支气管,支气管肺段bronchopulmonary segments,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为支气管肺段(肺段),肺段,主支气管(一级) 肺叶支气管(二级) 肺段支气管(三级),肺内支气管,支气管肺段bronchopulmonary segments,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为支气管肺段(肺段),肺的组织结构,支气管树为支气管进入肺内后反复分支形

10、成。 肺的导气部 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肺的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肺的组织结构,终末支细气管,支气管树为支气管进入肺内后反复分支形成。 肺的导气部 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肺的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段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肺泡囊,A-肺动脉分支;B-细支气管;T-终末细支气管与呼吸性支气管连续,管 壁 变薄 上 皮 假复纤单柱纤单柱单立单扁 杯状细胞 多少消失 平滑肌 散在成束成环 混合腺 多少消失 软 骨 环片消失,支气管树结构的变化规律,小支气管 假复纤,杯状细胞减少;混合腺减少;平滑肌成束;软骨片。,肺小叶

11、细支气管及其所属分支组成肺小叶,周围由结缔组织包裹。,细支气管 单层柱状,杯状细胞极少或消失;混合腺极少或消失;平滑肌呈环状。,终末细支气管 terminal bronchiole 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完全消失,平滑肌呈环状。 上皮为单层柱状。,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上有肺泡开口,终末支细气管,肺泡管 肺泡开口多,管壁很不完整。,肺泡囊 肺泡共同开口处,肺泡 pulmonary alveolus 上皮 + 肺泡隔 上皮 I 型肺泡上皮细胞+ II 型肺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II 型肺泡上皮细胞,I 型肺泡 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呼吸膜,型肺泡细胞 type 1 alveolar cell 形态

12、细胞扁平,无核部分菲薄。 功能 气体交换。,型肺泡细胞 type 2 alveolar cell 形态 细胞立方,胞质内含嗜锇性板层小体,内含表面活性物质。,功能 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转化为型肺泡细胞,修复肺泡上皮。,肺泡隔 alveolar septum 为相邻肺泡上皮之间的薄层结构,为结缔组织。 结构特点,网状纤维,防止肺泡过度扩张 弹性纤维,有助于肺泡扩张后的回缩 巨噬细胞(尘细胞),起防御作用 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呼吸膜respiratory membrane 气-血屏障air-blood barrier 气体交换必须通过的五层结构,包括:,表面活性物质及其下方的液

13、体层 肺泡上皮 上皮基膜 毛细血管内皮基膜 内皮,肺泡孔 alveolar pore 相邻肺泡之间的小孔,用于平衡肺泡气压。,胸膜是一层浆膜,可分壁胸膜和脏胸膜,两者之间为胸膜腔。,胸膜腔,胸膜 pleura,脏胸膜,壁胸膜,胸膜腔由脏胸膜和壁胸膜围成的潜在的浆膜腔。左右各一,内为负压,并含少量浆液。,壁胸膜parietal pleura 衬覆于胸壁内面和膈上面,依其部位不同可分为: 肋胸膜衬覆于肋、胸骨、肋间肌等结构内面。 膈胸膜衬覆于膈上面。 纵隔胸膜衬覆于纵隔两面,其中部包裹肺根并移行为脏胸膜。 胸膜顶是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向上的延续,包被肺尖上方,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5cm,又称颈胸

14、膜。,胸膜顶,肋胸膜,纵隔胸膜,膈胸膜,脏胸膜visceral pleura,是贴附于肺表面,并伸入至叶间裂内的一层浆膜。因与肺实质连接紧密又称肺胸膜。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肺根下方的胸膜皱襞称为肺韧带。,肺韧带,壁、脏胸膜的移行处,胸膜隐窝,是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之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充满此空间。包括肋膈隐窝、肋纵隔隐窝和膈纵隔隐窝。 肋膈隐窝为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转折之处的胸膜隐窝,呈半环形,前高后低,为坐、立位时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聚积于此。,肋膈隐窝,肋纵隔隐窝,肋膈角,T12棘突,T10棘突,后正中线,11,10,8,胸膜,10,8,6,肺,肩胛线,腋中线,锁中线,下界,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第6肋,第10肋,第8肋,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前界胸骨 后界脊柱胸段 两侧纵隔胸膜 上界胸廓上口 下界膈 通常将纵隔以胸骨角平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分为: 上纵隔 下纵隔 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分为: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纵隔mediastinu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