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幸福之路读周益民《回到话语之乡》有感.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879450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寻幸福之路读周益民《回到话语之乡》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追寻幸福之路读周益民《回到话语之乡》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追寻幸福之路读周益民《回到话语之乡》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追寻幸福之路读周益民《回到话语之乡》有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追寻幸福之路读周益民《回到话语之乡》有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追寻幸福之路读周益民《回到话语之乡》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寻幸福之路读周益民《回到话语之乡》有感.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追寻幸福之路读周益民回到话语之乡有感因为一位老师的推荐,在这个寒假我阅读了周益民老师的回到话语之乡这本书。1、周益民是谁?周益民,任教于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20XX年起致力于“诗化语文”的行动研究,得到教育界、儿童文学界有关人士的关注。书中对他有这样几句描述:一个外表冷静内心热情的人一个追求真诚纯粹的人一个把小学当做大学来读的人一个长大了的孩子一个永远的文学儿童2、什么是话语之乡?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郑振铎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不仅成了中国文学史主要的成分,且也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中心”。这一观点是在揭示文学的源头在民间

2、,在民间文学。这正是周益民所要寻找到的话语之乡。周老师研究的民间文学包括:童谣(儿歌、颠倒歌、谜语、绕口令)、摇篮曲、春联、神话传说、民间故事。3、书里有什么?书里是周老师把民间文学引入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创新之举,有周老师的思考与研究,更有他的实践与成果。4、周老师为什么要把民间文学引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人说,民间文学是民众狂欢的形式,童谣的音韵、神话的神秘、传说的传奇、故事的有趣正与儿童的好奇、天真、游戏心理契合,成为童年贴心的牵挂和营养,儿童在它们的浸泡中获得极大的愉悦与满足。正如周作人所说,“对于神异故事之原始的要求,长在我们的血脉里。”民间文学总是与山川河流,与花鸟虫鱼,与人们丰富的日常

3、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山野之花,灿烂而芬芳。然而,今天的儿童似乎已没有了这种与山川、自然对话的机会与兴趣。作家三毛有篇文章叫塑料儿童,五六岁的孩子已被电视、可乐、动漫包围,对室外游戏、夏夜星空、月下山峦毫无兴趣,成了心灵脆弱、脱离自然的“塑料儿童”。于是,周老师的心中有了这样一个念头:把民间文学的阅读传播作为一种寻根,在孩子的心中播下民族文化品格的种子。5、我们简单看周老师的一节课吧(此处略去原文,可见ppt)这就是周老师探索的“另类课堂”,这就是他努力带着孩子们回到的话语之乡。读着这样的课,我可以想象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兴趣盎然,因为我也被这样的课吸引人,但这样的课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好玩,更

4、是将语言现象作为一种对象在课堂内与学生进行交互研究,也同时将对语言的礼节升华到对人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看,他的语言课堂,已经拜托了技术教学的层面,而直接置于社会大问题之中。语文的教学,来自社会,回归对社会的思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没有专家的高度,很难去评价,也许自由大家自己去读一读才会有自己的见解与收获吧。6、我的收获最后和大家分享我读了这本书的总体收获吧(1)周老师的研究“惊动”了我的教材观。语文教材理当是千百万年来人类馈赠给孩子们的文化结晶,理当让孩子们去触摸人类那唇齿间的智慧,去亲吻田野上的花朵。也许我们走得太远了,忘了出发的地方,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现有的教材总是有着缺憾,那“母歌”总是

5、在遥远的地方深情而又微弱地呼唤,那人生的摇篮曲总是离我们的生命而去,以至于在教材中老去。周益民,以他的专业敏感以及他的专业理性,默默地做着“补救”工作。这件工作之于语文教材究竟有何意义和价值?儿童文学作家、国家语文教材审查委员金波作了这样的评价:“我很欣喜,很震动,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哪位教师把绕口令纳入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过一些民间传统童谣,但还没有出现过颠倒歌、绕口令这种类型的传统童谣。所以,我认为周老师的做法是个创举。”(2)周老师的课虽然是自选教材,但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仍有很大的启发,我罗列了这样一些学习每一种民间文学类别,都传授一些精要好懂有用的相关语文知识、其他

6、常识,还有用于语文技能训练的操作性知识课上,学生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占据中心位置,包括自读、商讨、问答、朗读、诠释、动笔编写等多种形式,教师的“教”完全建立在学生的“学”之上几乎所有的案例,都实现了承前启后的开放式教学,即:授课伊始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潜在的相关积累,做足“唤醒”的功课,而结束本课时激发趣味,余音不绝,为课下学生主动完成后续演练,到生活的广阔天地去学语文、用语文、涵育文化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耿占春教授这样写道:“周益民教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在周老师的诗教实践中,学习的不只是字、词、句的书写,既非寻章摘句,也不是段落大意之类的套话,他们会发现语言的无穷魅力,在一个人一生中对语言最敏感的阶段,发现一种奇异的、呈现在语言中的世界的另一种表象,发现他们心底的欢乐。”这本书给予我的除了“”我似乎还找到了一些方向一些力量,多么渴望我的课堂也能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我将成为多么幸福的老师呀,学习、思考、实践、记录,努力追寻我的幸福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