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8609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7年整理]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7年整理]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7年整理]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7年整理]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然地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汇总(高等教育出版社自然地理学第三版,伍光和主编) 绪论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三种地理环境在地域上和结构上相互重叠、相互联系,从而构成统一整体的地理环境。2.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的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分为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和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 。3. 经济环境:经济环

2、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4. 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5. 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物质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根据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对其研究的领域分化,目前,自然地理学主要有以下分科:6. 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ional Physica

3、l Geography):分别研究组成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各种自然要素与过程本身,强调以某个要素为核心的分析与综合,包括的学科主要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动(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7. 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某个地域组合的自然特征与过程,强调具体区域的个体性。8. 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形成历史、现代过程、类型特征、地理分异和发展演变,它是自然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部分,强调综合性。9. 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组成包括:自然

4、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能量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需同。其基本特征有:地区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三相物质并存;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人类聚居的场所。第一章地球1. 地球自转偏向: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使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的力。它使所有在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无偏向。物体运动速度决定偏转力的大小。2.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为 365 日 6 时 9 分 9.5 秒,称为一个恒星年。3. 回归年: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5、秒,称为一个回归年。4.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某地的太阳高度角有日变化,正午 12 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并且正午太阳太阳高度角在一年内也会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的来回移动而变化。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 90 . 地理纬度 -直射点纬度5. 纬度与经度:纬度是某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经度是某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本初子午线所有通过地轴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为圆,这就是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包含两条相差 180 度的经线,一条经线则是一个半圆弧。最初经线的起始线并不统一, 1884 年经过国际协议,确定2以穿过伦敦当时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经线,或称

6、本初子午线。 6. 180 度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的零度线)向东和向西各分 180 度,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和西经 180度线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做 180 度经线。由于,在同一时刻,180 度经线以东是前一日的结束,以西却是次一日的开始,经国际协议被定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7. 地球的内部构造根据对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的差异和变化,地球固体地表以内的构造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8. 地壳:指地表至莫霍界面之间厚度极不一致的岩石圈的一部分。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 9. 35km,大陆地壳最表层为风化壳,其余则自上而下分为沉积岩层,硅铝层和硅镁层。海洋地壳厚度约 58km,上

7、部为疏松沉积物和玄武岩,下部为硅镁层。10.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深度为 352900km 的圈层就是地幔。地幔分为上下两层,上地幔深 11. 351000km,主要由橄榄岩质的超基性岩石构成,上地幔上部大致在 60250km 深度间,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成为岩浆的源地,并有软流圈之称。下地幔深 10002900km,其下界为古登堡界面,特点是铁,镍物质大量增加。12. 地核: 2900km 深度以下至地心为地核,主要由铁,镍等致密物质构成,一般认为外地核呈熔融态,而内地核却可能呈固态。地球的外部构造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13. 大气圈:指包围着地球

8、的空气层。它是一种混合物,由干结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主要成分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其组成和密度的优越性使它更适合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4. 水圈:地球上除了存在于各种矿物中的化合水,结合水,以及深部岩石所封存的水分以外,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大气水分和冰共同构成地球的水圈。其主体是世界大洋,面积占全球面积的 71%。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也是地表最重要的物质和参与地理环境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15. 生物圈:地球是上存在有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或生命存在的地表部分叫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达 20km。生物圈是

9、指地球生物及其分布范围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又极其重要的圈层。16. 地球构造中的同心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特点: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它们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的。17. 大洋:是海洋的主体,指连续的广阔水体。18. 陆:地被海洋环绕,并突出于海洋面以上的部分。19. 岛屿:同样被海洋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可以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两类:20. 大陆岛本来是陆地的一部分,由于大陆的某些部分发生破裂或沉陷而被海水所淹没,使之与大陆分离,形成了岛屿,其基础仍固定在大陆架或大陆坡上。21. 海洋岛面积比大陆岛小,与大陆在地质构造上没有直接联系,也不是大

10、陆的一部分,可以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第二章地壳1. 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 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 5km。地壳厚度差异很大。地壳由沉积壳、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地壳是指地球表面的刚性外壳,属于岩石圈的上部。地壳的组成可以从元素、矿物、岩石三方面来说明。2. 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即元素的丰度。各种元素丰度不一。高丰度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对地壳的矿物组成将发生积极影响。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大元素的丰度共占 98%。3. 矿物:地壳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不断进行化合,形成各种矿物。

11、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单质少,化合物多,呈晶质固体,理化性质随环境而改变。矿物的特征包括形态、光学性质与力学性质,是鉴别矿物的依据。矿物的光学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及条痕。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弹性等。4. 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所组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 ,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又是地质作用的对象,所以岩石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物质基础。根据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

12、积岩和变质岩。5. 岩浆岩: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 65%。按矿物组成的差别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岩,3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部分挥发物。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火山岩)6. 沉积岩: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暴露在地壳表部

13、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过程而形成岩石,称沉积岩。沉积岩主要类型有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7. 变质岩: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其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8. 变质作用:无论什么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发生变化后,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就把其中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的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基本上是在固态岩石中进行的,因而本质上有别于岩浆作用。由变

14、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或: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是控制变质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9. 成岩过程: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四个阶段。沉积岩的成岩过程:原有沉积物不断被后续沉积物覆盖而与上层水体隔离,有机质在厌氧环境中分解产生各种还原性气体,碳酸基矿物溶解为重碳酸盐,某些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还原为低价硫化物,软泥中水的矿化度增加,介质由酸性氧化环境变为碱性还原环境,沉积物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次生矿物,胶体脱水陈化为固体,碎屑物经压缩,胶结作用固结成为岩

15、石。10. 层理是指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粒度、颜色等性质沿垂直于层面方向变化而形成层状构造。即表现出来的成层性。层理可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11. 节理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虽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者叫节理(破裂而又发生明显位移的叫断层) 。12.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为解理面的能力。13. 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但经常涉及更深的构造圈。可使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形成各种地质构造,又称岩石圈的运动,可以促进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不仅决定了巨大地表轮廓和水圈的分布,还影响着生物圈的分布,并改变大气环流,以

16、至影响着整个地球表层环境。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等一般特点。包括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运动)和垂直运动(块体的升降运动) 。14. 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的形迹。引起地质构造的力主要有压应力,张应力,扭应力三类,分别形成压性,张性,扭性构造。层状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后构造运动表现明显,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四种类型。15. 水平构造水平岩层虽经垂直运动而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称为水平构造。16. 倾斜构造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褶曲,断层或不均匀升降运动都可造成岩层的倾斜,其产状以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417. 褶皱构造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其中单个弯曲叫褶曲,能够直观地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18. 断裂构造岩石因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就是断裂,虽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石未发生明显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