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课件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839046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说史课件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济学说史课件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济学说史课件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济学说史课件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济学说史课件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说史课件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课件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说史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主编:姚开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1,本章重点问题,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屠能的孤立国及其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2,本章主要内容,三、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历史学派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历史学派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论 四、屠能的经济学说 屠能的生平和著作 “屠能圈”理论 地租理论 劳动与资本的最后生产力理论,一、概述 19

2、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社会状况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二、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李斯特的生平和著作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3,一、概述,1.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社会状况 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初,德国的封建农奴制还占据统治地位。 1833年,德国各邦组成了关盟同盟,取消邦国间的关税,规定对外实行统一关税。1848年革命后,农业改良得到推进。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经济出现高涨。同时,德国通过普鲁士的兴盛进行统一大业,实行了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封建的容克地主阶级实现资产阶级化,从而使封建地主经济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德国

3、通过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利用奥、俄和英、法等国的矛盾,经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消除异己、扩大领地、巩固政权,最后在征服中于1871年完成了统一大业。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晚,但德国工人运动在英、法工人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却在19世纪3040年代蓬勃地发展起来,有了自己的组织和纲领。德国是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60年代以后,工人运动在德国再次趋于高涨,在70年代法国巴黎公社失败后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4,2.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在19世纪3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还主要是作为一门外来的科学从英法输入而来的。不过,这个时期,一些注重实

4、际的思想家,也开始从德国国家和民族的实际出发去理解英法的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等。李斯特是德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被看做是后来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 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德国产生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学学派历史学派。德国历史学派在其产生初期,从德国较为落后的状况出发,反对英法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各时代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有其各自特殊的发展道路。历史学派受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的影响很深,主张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的历史方法。历史学派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两个阶段:旧历史学派(19世纪4060年代)和新历史学派(19世纪70年代以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学派一直占据德国经济思想的主

5、流地位,对近代德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历史学派还对美国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经济学家屠能在经济学说史上也占据特殊的地位。他使用了边际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租,说明了农业耕作制度的演进,被认为是边际学派的先驱和农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5,二、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的经济学说,李斯特(17891846) 是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创始人,历史学派的先驱,德国保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6,1李斯特的生平和著作,李斯特(17891846)出身于罗伊特林根一个制革匠家庭。1817年曾任

6、蒂宾根大学行政学教授,1820年当选为符腾堡议会议员。他主张自由主义的政治改革,屡遭封建势力迫害。1825年被迫亡命美国,1827年发表了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 1832年作为美国政府驻莱比锡领事返回德国,参加了1834年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活动。 1837年迁居巴黎。应法国伦理学和政治学院的征文,写了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37)。 1840年重返德国,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1842年发表农业制度、小农经济和国外移民。 晚年倡议英德同盟,写了德国人的政治经济的民族统一(1846)。1846年在去奥地利、匈牙利的旅行途中,因贫病交迫而自杀。,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

7、德国的经济学说,7,2.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李斯特的经济学说有其自身的特点,他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是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该书分为四编:第一编为历史,第二编为理论,第三编为学派,第四编为政策。与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同,他从讲述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展开他的论述。 李斯特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以世界主义的经济学来代替政治的或国家的经济学。而他的国家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李斯特认为要解释经济现象,除了价值理论以外,还必须考虑到一个独立的生产力理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

8、他把“国民生产力”分成四种类型:(1)人的生产力,包括精神的生产力和肉体的生产力;(2)自然的生产力;(3)社会的生产力;(4)物的生产力。根据李斯特的观点,人的生产力和自然的生产力是不可分离的,而二者在发挥作用时,又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秩序条件下,即“社会的、市民的、政治的状态和制度下”进行。而物的生产力主要指物质的农业、工业和商业资本的生产力。,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8,李斯特认为,“个人主要依靠国家并在国家范围内获得文化、生产力、安全和繁荣,同样地,人类的文明只有依靠各个国家的文明和发展才能设想,才有可能”。为此,需要探讨国家的发展。 李斯特提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论。他把

9、国家经济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他认为,一个国家从未开化时期转入畜牧时期、农业时期,进而转入工业与海运事业初期的阶段,实现转变的最迅速最有力的方法是与先进城市、国家进行自由贸易,但要使工业、海运等真正大规模发展,就要依靠国家的干预了。,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9,三、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1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克尼斯等人。 威廉罗雪尔(18171894)的主要著作有: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1843)、国民经济学与古典派之关系(1849)、国民经济体系(五卷,1

10、8541894)、1617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18511852)、德国国民经济学史(1874)。罗雪尔是历史学派方法论的奠基者,其五卷本的国民经济体系是历史学派的重要著作。 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18121878)的主要著作有:现在和将来的国民经济学(第一卷)(1848)、国民经济学的当前任务(1863)、统计学的科学任务(1866)。希尔德布兰德作为历史学派主要代表,对统计学有较深入的研究。他强调统计学的重要性,认为它在国家学中的地位就像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一样。 卡尔克尼斯(18211898)主要著作有:历史方法的政治经济学(1853)、铁路及其影响(1853)、货币和信用论(18731

11、879)。他的历史方法的政治经济学对历史学派的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做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阐述。,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10,2历史学派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历史学派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一国经济的发展,罗雪尔认为,政治经济学是国民经济的科学,它是“论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诸规律的科学,或论述它的国民经济生活的科学”。 历史学派摒弃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抽象法,把他们的研究方法称为历史方法。他们把这种历史方法比喻为社会经济或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罗雪尔第一次把萨维尼的历史方法引入经济学,为历史学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他把经济学中的历史方法归纳为四条基本原理或特征:(1)国

12、民经济学的“目的在于论述各个国民在经济方面想了些什么,要求了些什么,发现了些什么;他们做了些什么努力,有了些什么成就;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努力,又为什么获得成功。”。 (2)研究国民经济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现代经济关系的观察,对过去各文化阶段的研究同样重要。(3)为发现事物本质和规范性,可采用类比方法从过去的国民经济与新国民经济的比较中得到启示。(4)历史的方法对任何一种经济制度绝对不轻易地一律予以颂扬或一律予以否定。“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指出:为何以及如何逐渐发生从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从幸福的变为有害的。”,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11,3历史学派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论,由于历史学派强

13、调对过去经济的考察,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划分标准,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了初步划分。 罗雪尔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要经历童年、青年、成年和老年等阶段。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自然、劳动、资本这三种主要的生产要素都起着作用,不过,这三种经济要素在人类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大小有所不同。以三种要素起支配作用为标准,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在较低阶段,自然要素占支配地位;在中等阶段,劳动要素逐渐上升为支配地位,并促进了城市、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在第三个阶段,资本的作用突出了,开始占据支配地位。 希尔德布兰德把交换形式作为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准。他把社会经济

14、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在第一阶段,人们之间采用的是物物交换形式;在第二阶段,交换的主要手段是货币,商品关系不断发展;在第三阶段,各种信用方式不断发展。,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12,四、屠能的经济学说,1生平和著作 约翰海因里希冯屠能(17831850)是19世纪上半期的德国经济学家,农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和边际学派的先驱。 他出生于德国奥尔登堡耶弗兰,14岁在耶弗兰的“高级学校”学习。后接管父亲的田产,从1799年起埋头学习农业,曾求学于汉堡附近的大弗洛特贝克农业学院。1803年,屠能在策勒结识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泰尔,泰尔成为屠能终生崇敬的老师 从180

15、4年起,屠能在梅克伦堡、安克拉姆、特洛等地经营农庄,期间,屠能边经营农庄边进行学术研究。 1826年,屠能的著作第一卷出版,题为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副标题为“关于谷物价格、土地肥力和征税对农业影响的研究”。1830年罗斯托克大学哲学系一致通过授予屠能名誉博士学位。1826年屠能曾写重要内容的梦想:论工人的命运。1850年出版孤立国第二卷,副标题为“论合乎自然的工资及其与利率和地租的关系”。在他去世后,他的遗著又被编为孤立国第二卷第二节和第三卷,于1863年出版。 在孤立国一书中,屠能提出的“屠能圈”理论、地租理论和劳动与资本的最后生产力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6、和影响。,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13,2“屠能圈”理论,屠能探讨和说明了选择农业耕作制的规律,他通过把农产品价格和农业耕作制联系起来,利用一套特殊的或崭新的研究方法,在理论上证明轮栽农作制只具有相对的优越性,在不同的条件下,各种农业耕作制都有着各自存在的优越性或合理性。 屠能运用抽象法,利用一系列假设条件,设计了一个孤立国,在孤立国中,城市谷物价格是孤立国的标准,城市周围农村的谷物价格随着与城市距离的扩大而逐渐下降,一直到可耕作的平原的边境地带,那里形成的白银和谷物的价值比例,是孤立国全境决定谷物价格的基础。城市谷物价格是边境地带谷物价格与从边境地带到城市市场谷物运费之和。 屠能在孤立国中考察其他条件不变,农林田庄与城市距离逐渐扩大(也即农产品价格逐渐下降)时,农业耕作制度的变化。 他用欧洲的资料说明,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