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1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804661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5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写作1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大学写作1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大学写作1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大学写作1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大学写作1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写作1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写作1教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案课程名称: 院 (部): 适用专业: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教材名称: 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测试学生现有写作水平学 时:2教学目的:孙子曰:知已知彼,百战百胜。这一节课调查新生写作与口头表达水平,以便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讨论与练习。教学提纲:一 简介 “高考改革”。 读最新的相关资料。 (10分钟)二 讨论:“高考改革”之我见。 (40分钟) 要求:不要考虑别人,只说“我”的感受。看谁能说服谁。三 写下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 (50分钟)第二节 写作学绪论学 时:4教学目的:1、张贴“安民告示”,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方法。以便合作。2、结合讲评第一次练习,概述写作基本规范与要

2、求。3、激发第二次练习。教学设计:一 我们的写作课怎么上教学思路:1来一个根本的改变,过去所有教材都是从抽象到形象,从一般到个别,从理论到实践。它的弊端就是枯燥烦琐接受困难效果不好。本课试行一种新的办法。就是把上述方法来个大掉个,即从形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这样才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符合艺术创作规律,也能提高受者的学习兴趣。2 多练少讲,注重操作,以学生动脑动手为主,师生互动,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力争在游戏般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现代写作能力。教学环节:纵向:为什么写(目的论)谁来写(主体论)写什么(客体论)怎么写(方法论),即“四个W”。横向:阅读讲析

3、(讨论)模仿讲评。二 结合“高考之我见”作文讲评概述作文基本规范与要求。三 教学内容 一)写作的性质1、写作的含义A.目前学界对“写作”概念的基本蕴含至少有6种不同角度的看法。其一是文字学角度的写作,认为写作最终是靠“书写”的赋形来完成的,书写是写作的成型与外显,写作是主动表息的书写;其二是创作论角度的写作,认为五四以来存在着文学与文章概念不清的现实,那么创作与写作也无须分那么清楚,于是写作即文学创作之说也就自然成为一家之言;其三是文章学角度的写作,认为既然写作就是写文章,那么应该将研究对象定位在静态的文章上,而忽略了动态的写作过程;其四是教学论角度的写作,写作教学是现代写作学草创之时及今天写

4、作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一些人的心目里,“写作”指向的就是学校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在学生的认识里,“写作”更成了“作文”的代名词;其五是文化学角度的写作,自古以来著书立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更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永恒财富,所以写作行为也就具有了厚币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其六是写作学角度的写作,中国写作学会以建立我国独立的“写作学”学科为已任,将研究对象由静态转向动态、由以文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使“写作”的概念逐渐超越“文章”而升至独立学科的主导地位。小结:所谓“写作”,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写文章。简而言之,所谓写作就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符号表现心中积蓄,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心智

5、活动过程。现代写作学以主体和主体的“写”为研究中心,横向考察主体、客体、载体和受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及动态组合过程,纵向探讨“物-意-文”的转化生成规律、写作技法以及各类文体的写作特性。主要内容如下表:从共时性维度来看,一个完整的写作活动过程,可以大致上分解为“谁来写”、“写什么”、“为谁写”、“怎么写”这样四个方面的架构。相应的,写作活动也是由主体(写作者)、客体(写作对象)、受体(诉诸对象)、载体(写作活动的物化形式)四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 从历时性维度来看,写作作为一种行为过程,包括感知、构思、外化三个阶段。这一过程是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双重转化过程。 “眼中之竹胸中之

6、竹手中之竹”“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B. 中国古代写作思想源流在中国古代,人们常把写作活动称为“作文”、“属文”,而不称“写作”。“文”普遍被认为是包笼所有言述的“大共名”。中国是文章大国,也是文章古国,而且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古代那样给予写作以崇高地位。早在

7、春秋战国时代,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即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春秋战国是文章勃兴、在中外许多论者看来可与古希腊比肩而立的“轴心时代”,“立言”者灿若星辰,众多立言者的思想汇聚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最主要源头。就文章写作而言,在尚书、论语、墨子中就已经出现了许多论述。魏晋时期,涌现出了系统论述写作之道的论著,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典论论文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论著作。这篇论文不仅论述了文章的风格、文体等问题,还指出了文章的社会作用。曹丕对文章的社会价值给予了极高评价: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

8、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文赋则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文章写作各方面(如定旨、构思、择体等问题)的著作。其中心是论述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文赋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对于文章构思的重要性。玄览,即指老庄那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它可以使人不受外物和各种杂念干扰,统观全局,烛照万物,思虑清明,心神专一。陆机用十分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构思活动的情状: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日龙而弥鲜,物昭日折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

9、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批,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这里涉及到了从想象活动的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及其用语言文字物质化的全过程。齐粱时代,出现了我国古代一位卓越的文论家刘勰(?-521)。他撰作的文心雕龙,被公认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体系完整、组织严密、内容丰富且有很多创见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同时也是文章学和美学巨著。鲁迅先生曾在论诗题记一文中把它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认为它们是东西方两部关于文艺和美学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他解释“文心”:“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此处的“文”指的是一切文章,而非仅仅是文学作品。整句话指的是如何用

10、心写文章。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分上下两编、五个部分。上编二十五篇,是关于文章“纲领”之论述的;下编是论述文章的“毛目”的,加上总序序志,也是二十五篇。它的五个部分是:一、“文之枢纽”;二、“论文叙笔”;三、“剖情析采”;四、文学发展论、批评论、作家论;五、“长怀序志”: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割情析采,笼圈条贯,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据考证,最早提出“文

11、章学”这一概念的是北宋时期的理学家程颐。宋代还出现了不少专论文章写作的著作,如陈马癸的文则,李涂的文章精义,吕祖谦的古文关键等。元、明、清时期,文章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一门学科进入学堂。主要著述有:元陈绎曾的文说,主要讨论了文章作法:养气、抱题、明体、分间、立意、用事、造语、下字;明归有光的文章指南,也是研究文章作法的,共提出了六十六则,如引事论事则、前后照应则、总提分应则、结束括应则等;清邵作舟的论文八则,主要谈文章作法,包括立意、辨体、布局、修辞等。有学者考证,1907年国粹学堂曾立有“文章学”一科,内容包括文章源流考、文章派别考、文章各体、著书法等四部分。这被认为是在学科中立“文

12、章学”之始。2、写作的特性与物质生产劳动和其它的精神劳动相比,写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第一,写作具有目的性。写作是一种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写作总是有意图、有目的的。王充在论衡 自纪篇中说“: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白居易指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列夫 托尔斯泰认为:“写作而没有目的,又不求有益于人,这在我是绝对做不到的。” 巴金说:“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 对于写作活动,尽管各种主张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相同,写作总是有目的的。例如议论文章、新闻作品,是非褒贬分明,应用文章直接为处理社会工作、具体事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具有明

13、显的目的性。行政公文,用以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沟通上下左右各单位之间的公共关系,其意图非常鲜明。文艺作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精神愉悦,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即使是写给自己看的日记,也是为了记录个人思想、生活的轨迹,借以抒发情感,达到自慰的目的。第二,写作具有创造性。独创性是写作的生命,是写作者毕生追求的目标。对此,古人早有论述,韩愈说“: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有诗曰:“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强调,撰诗作文“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这几段话都强调了写作活动的独创性。写作的独创性贯穿于整个写作活

14、动之中,在聚材阶段,要善于捕捉、发现新材料,发现别人察觉不到的材料;在构思、表达阶段,从文章的立意、结构的谋划、表达方法及语言的运用,都要求有作者的独特创造,要求出新。歌德早就强调:“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此外,作家如果满足于一般,任何人都可以照样摹仿,但是如果写出个别特殊,旁人就无法摹仿,因为没有亲身体验过。” 鲁迅指出“: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艺术。” 写作最忌模仿和雷同,写什么,怎样写,都需要创造性。朱自清、俞平伯同游秦淮河,两位作家的构思不同,主旨、情趣都不一样,表达技巧也各有特点,他们同写秦淮河的散文显示出了各自的创造性。第三,写作具有实践性。写作既是一种精

15、神劳动,又是一种很强的实践性活动。它的实践性表现在:其一,写作者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社会生活中去获取写作的源泉。社会实践是写作之“本”,脱离了社会实践,闭门造车,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写作活动无法进行。其二,写作作为一种行为,必须通过具体的操作,通过写作实践,通过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写作不仅要“知”,而且要“行”,也就是要多实践。其三,写作的成品,最终还要受到实践的检验。由此看来,从事写作活动,学习写作,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方面,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加强写作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写作活动才可能展开,也只有这样,写作才可能达到目的。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