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学年论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761443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学年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正学年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正学年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正学年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正学年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学年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学年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号:09418131常 州 大 学 学年论文 2009届题 目 论犯罪动机 学 生 孙春浪 学 院 文法与艺术学院 专 业 班 级 法学091二 一一年 五月 论犯罪动机 摘要:犯罪动机是激发与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力量,包括“犯罪的动机”与“犯罪性动机”两个层面的理解。 犯罪动机作为犯罪个人性倾向性因素之一,在犯罪心理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犯罪心理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理论与对策系统。 犯罪动机由多种因素决定。人的本能与需要是犯罪动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性来源,犯罪动机是优势需要在特定文化、规范作用下的直接反映。 犯罪动机由多种机制决定。在多种因素与多种机制的支配下,犯罪动机具体表现

2、为生理成分、行为成分、认知成分与情绪成分。 犯罪动机的实质是要回答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与犯罪行为坚持性的问题。这就要求犯罪动机研究需要探讨犯罪动机与人性关系,犯罪动机的理论、特征、结构,与文化规范和犯罪人格的关系。 关键词:犯罪动机概述、犯罪动机结构、犯罪动机与犯罪类型、犯罪动机及人格在侦查、审讯、审判活动中的价值、罪犯矫正的犯罪动机指向探索 摘要目次一、引言(或绪论)1(一)自私倾向与犯罪动机11 人性理论和支点1二、犯罪动机概述2(一) 概念 21题名10五、结论35参考文献38一、 绪论篇(一) 自私倾向与犯罪动机1. 人性理论和支点 对人性及其善恶问题有四种基本观点:性恶说、性善说、善恶

3、说、非善非恶说1) 性恶说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荀子主张性恶说,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唯一去恶从善的方法就是后天努力,即所谓“化性起伪”。性恶说在西方起源于人文哲学思想,近代“天生犯罪人”的观点是对性恶说的继承与发展。其认为,人的本性永远是贪婪与自私的,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2) 性善说 主要代表是孟子,他认为:“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侧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也就是说,人生来就具有善的本性,犯罪行为不是人的本性的反应,而是个人不注意修身养性、放纵自己的欲望的结果。3) 善恶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认为,在个人的灵魂中,有善性

4、和恶性两个部分。但是,人的品德习惯的善良与邪恶,归根到底是由于行为人所受的教育好坏决定的。4) 非善非恶说此观点更加注重后天环境、教育与自我修养在人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系统阐述了自由意志与白板论的思想,认为越轨与犯罪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的原因。也有人类本性方面的因素。人性本身并不存在善与恶之别,人性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二、 犯罪动机的概述(一) 概念1. 犯罪性动机:刺激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起因2. 犯罪的动机: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二) 犯罪动机的功能与特征1. 激发功能:唤醒并加强犯罪行为

5、的决定性因素2. 指向功能:指控犯罪行为的方向3. 维持与调整功能:犯罪行为坚持性与主动性的加强(三) 特征1. 主观性与隐蔽性2. 动力性与抗性3. 相对性与独立性4. 低向性与复杂性5. 稳定性与动态性(四)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联系与区别密切联系1.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都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及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心理活动,都来源于行为人自身的利益需要2. 多数情况下,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3. 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的激发指向、维持、调整功能与犯罪目的对犯罪行为的指向、引导功能是密切联系的,两者共同促进犯罪行为的发生与完成。区别1. 犯罪动机与目的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2. 犯

6、罪动机产生在先,犯罪目的形成在后,犯罪动机是产生犯罪目的的直接原因3. 犯罪动机比犯罪目的更加内隐三、犯罪动机结构(一) 犯罪动机的生物维度1. 犯罪动机的生物维度是对犯罪动机之生物性构成因素、成分与机制的分析。它们多数探讨的是犯罪动机的自然基础,是从犯罪动机的生理水平上进行分析的,犯罪行为是人的高级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产物。2. 生物性因素主要是通过奖赏系统与唤醒系统的脑回路而对人的动机自动化与非意识发挥作用的。当神经通路被激活时,被称作神经介质的化学物质就被释放出来,使信息跨越突触而实现传递。3. 激素与动机及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体现为相对独立,又与神经系统相联系的内分泌系统对于攻击性以

7、及攻击行为的影响力4. 当边缘系统接收威胁或者危险信号之后立即并自动化地做出原始的反应,当大脑皮层接收信号之后立即并自动化地做出原始的反应,当大脑皮层接收信号而分析判断后下达执行指令时,已经明显滞后于边缘系统的信号,因而就可以出现原始而冲动的欲念及行为的局面。5. 应激反应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有其适应性的积极意义,但持续存在而激烈的应激状态不仅损害身体健康,也是对生理健康的严重威胁,其极端的心理危机后果是身体疾病与心理障碍的产生,其中部分的消极力量在面对社会事件或认知方式的引导时,就可能成为应激性犯罪动机与变态型犯罪动机的潜在根源。6. 典型的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与抑郁质四种,它们

8、的独特性以及差异化的风格成为攻击或反社会的心理背景而影响犯罪动机的方向性与形成过程。胆汁质在犯罪动机的倾向方面更可能表现为脾气暴躁、好强好斗、易于激动、不易平静的心态使得他们不易冷静处理自己的挫折与困难,情绪波动性大,容易诱发情绪型、冲动型的犯罪动机。多血质是高级神经活动之强而平衡,灵活的类型,其心理与行为反应灵敏,外表活泼,能很快适应外界环境。粘液质是高级神经活动之强而平衡,不灵活的类型,在心理与行为上表现为容易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但难以改变,具有明显的惰性,情感发生缓慢、不外露但稳定持久,思考问题较为周全、谨慎。它们在犯罪动机的倾向方面更可能表现为犯罪计划的周密性、反侦察与内敛型,深藏不露,行

9、为阴险多端而较稳定。抑郁质是高级神经活动之弱型,兴奋与抑制过程都较弱。在情感型犯罪由被害人转化为施害人的犯罪、挫折型犯罪及人格保障型犯罪中往往能折射出这些气质特征。(二) 犯罪动机的生物成分 犯罪动机的生物成分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为与犯罪动机内在联系的各种本能、本能性需要。1. 求生本能与犯罪动机 求生本能在犯罪动机中主要表现为财物占有动机与安全行为。2. 性本能动机与犯罪 生存本能动机与性本能动机都是需要层次中的第一需要层次,也是最低层次的需要的体现,是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中本我的构成成分,自然地执行及时快乐原则,由生理需要引发的犯罪动机相应地具有原始性、冲动性。3. 竞争本能与犯罪由竞争本能所引

10、发的犯罪动机是正常情况中竞争失败的补偿,是寻求其他途径的自我能力与价值证明的一种结果,如商业领域违法竞争或通过违法途径去战胜对手。4. 勇敢动机与犯罪 所谓勇敢,指不怕危险与困难,或者有胆量。勇敢的动机与行为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残酷的生存竞争、对抗环境而形成的一项遗传特性。勇敢这一概念,大致对应于人格特质中的“敢为性”变量,但与攻击性、利他主义的概念紧密相连。勇敢行为、利他行为与攻击行为在动物与人类身上都非常普遍,它们都是生物适应与进化的产物。人类的勇敢本能会利用我们有意识或潜意识的某种方式保护我们,捍卫我们自己的利益。具有勇敢行为特性的动物或者人类个体在环境生存与发展中更具有成功的机会,其

11、后代通过遗传而袭得得这一本能特性也使得它更具有竞争的优势。人类勇敢行为所保卫的对象首先是自己以及与自己有相同的、相近基因的家人,人类会冒着危险或自我牺牲救助自己的孩子、家人。研究显示数百万年来的进化,已经使得我们天生就会在孩子出生后就开始保护他们,并让我们对家人特别宽容。其中,母爱表现为人世间最伟大的爱。(五) 犯罪动机的认知维度1. 犯罪动机的认知因素影响犯罪动机认知因素主要体现为期待与价值认知、认知失调、归因倾向、前意识水平的内隐认知、能力与控制等因素方面2. 犯罪动机的认知成分具体表现为犯罪目标价值、犯罪合理化、犯罪自我效能感与犯罪思维模式等四种力量成分其中犯罪目标价值是指犯罪目标本身的

12、价值认同对犯罪人的吸引力,是对犯罪目标的追求与期待而产生的犯罪动机。它直接地表现为对犯罪目的的追求与期望,间接地表现为犯罪的态度、观念、信念和价值观。犯罪合理化是犯罪人为自己推卸责任而进行的心理防御机制,也是认知维度中典型的潜意识特征的犯罪动机,犯罪行为人用似是而非的理由为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心安理得地实施犯罪行为。犯罪自我效能感是犯罪人对于自己实现犯罪目标所具有的能力自信心与期待,它往往以犯罪者的高而不稳定的自信心与自尊感为特征。犯罪思维模式是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独特的认知模式,是具有犯罪倾向之极端而典型的思维模式。作为犯罪动机的认知成分,它具有直接的激发犯罪行为的动力

13、。(六) 犯罪动机的情绪维度1. 情绪与动机。情绪是主观因素、环境因素、神经活动及内分泌过程中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观体验。情绪与个性的生理呼唤、神经过程与内分泌活动相关,也与外界事件的刺激和主观认知活动、外界行为与表情表述等方面有着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外显的情绪与深刻的情感相互联系,持续的情绪可以发展为情感;情感会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通过情绪表达出来。在使用情绪与情感两个概念时,一方或多或少地具有另另一方的含义。2. 情绪与犯罪动机。情绪是犯罪动机结构的维度之一,它与生理性维度、习得性维度与认知性维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犯罪动机结构。情绪是犯罪动机研究中以主观体验为主要指向的因素、成分与机制探讨方面,并与其他维度密切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